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七夕是浪漫的情人節,這一天大多數情侶都會尋找約會的場所,進行甜蜜浪漫的約會,在古代七夕是婦女祈求心靈手巧的日子,那麼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是什麼呢?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1

1、巧果: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爲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2、巧酥: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爲“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3、索餅: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麪的習俗,可以說,掛麪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4、雞:爲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爲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5、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6、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釐米長,便可做手擀麪,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麪條抓到碗裏,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7、餃子: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穫美滿的婚姻。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2

“七夕節”是中國年輕人的“情人節”,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爲載體,以愛情爲主題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情人們相約在一起,以互送禮物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意,以及對未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美滿愛情生活的祈禱和嚮往。

送玫瑰花是七夕最有代表性的禮物,此外民間還流傳着七夕這一天吃相關食物的習俗,以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寄語。最具代表的是巧克力,柔滑細膩的口感,香甜縈繞,示意一輩子甜甜蜜蜜。也有不少單身姑娘和小夥,專挑這個浪漫的`節日,送巧克力向對方表白心意。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第2張

除了巧克力外,其它食物主要遵循老一輩的傳統習慣,最看重的是吉言寓意,各地會有些區別。

公雞炒仔姜

湖南人對吃雞情有獨鍾,許多重大節日都有吃雞的習慣,七夕家家都要殺一隻公雞,一來爲年輕人滋補強身,二來爲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將公雞吃掉,這樣就不會報曉了,那麼這個夜晚都屬於牛郎織女,不會打擾他倆的約會,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以此祝願年輕人的愛情長長久久,至死不渝。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第3張

巧果

吃巧果在多地都流行,又名“乞巧果子”,款式多種多樣。是在麪粉中加入糖製作各種小巧的形狀,再用油煎炸後便稱爲“巧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爲“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浙江一帶七夕之日特別講究吃巧果,晚上年輕人出去約會了,家中的其他人便會圍坐在客廳裏,吃巧果、紅菱、蓮蓬、白藕等應節食品,祝全家開開心心,年輕人愛情大豐收。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第4張

蠶豆

福州人每年七月初七有“分蠶豆結緣”的習俗,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福州方言中的“蠶”字與纏綿中的“纏”字偕音,“蠶”就代表將好事緊緊纏住,戀人們這一天約會邊看電影,邊嚼香香的蠶豆,纏纏綿綿一輩子不分離。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第5張

掛麪

據說麪條吃七根,親人心連心。一根掛麪象徵一座天橋,無數個像牛郎織女一樣的戀人都在相會,互吐衷腸。另外吃麪意味着,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煮熟的麪條筋道彈性好,象徵男人能屈能伸,遇到困難不退縮,受到委屈不氣餒,做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只有這樣才能更上一層樓,事業有成。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3

七夕節的傳統美食

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麪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很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爲“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門台山的傳統習俗。農曆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當地家家戶戶都要拜神,稱爲“幕仙”,菱角、涼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貢品。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江米條

江米條其實在很多地區都有,我小時候的零食就是它,當時認爲它是最美味的小零食之一,金黃酥脆,甜甜的,別提多好吃了。

南京等地區,七夕這天是需要吃江米條的,又甜又脆,這也是美好愛情的象徵。

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東西 第6張

爲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爲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瓜果

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有手巧的女子,會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成爲“花瓜”,用來拜織女乞巧。

蠶豆

“蠶”與福州方言裏的“纏”諧音,“分豆結緣”是福州地區七夕節特有的習俗。一到七夕,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意爲把好事緊緊纏住。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淨,平鋪到一個盤子裏,用溼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溼潤。

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釐米長,便可做手擀麪,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麪條抓到碗裏,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酥糖

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到七夕會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爲“送巧人”,民間認爲,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綠豆芽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爲“拜仙禾”和“拜神菜”。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