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

來源:秀美派    閱讀: 9.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看看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1

國內有研究機構曾經對1000名3-10歲的幼兒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18%的幼兒具備良好性格,82%的幼兒性格有或多或少問題,而25.7%的幼兒性格惡劣,讓人不得不爲之擔憂。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而人的優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屬重中之重。

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

快樂活潑

快樂的孩子愛笑不愛哭,無憂無慮。而活潑並不只是好動,更不等同於吵鬧。活潑的孩子有6個表現:

表情活潑:臉部表情豐富生動,看得出微笑、高興、着急等情緒,可跟大人開玩笑;

嘴巴活潑:表達、吐詞清晰,喜歡講故事見聞、猜謎語、說繞口令等;

感知活潑:見過的、聽過的、做過的記得快,認顏色、形狀、方向都很清楚;

雙手活潑:會勞動,會做手工,飼養小動物、種花種草等,手很靈巧;

身體活潑:表現在能歌善舞,愛做遊戲、愛運動等;

思想活潑:喜歡提問、討論、爭論、識字和讀書等。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

勇敢自信

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現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獨、小動物、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等。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可愛,即使只是潛意識的感覺,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這與驕傲、沒禮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不可混爲一談。

勤勞善良

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爲樂,也會關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幫你拿拖鞋,你的鼓勵“寶寶真乖、真能幹”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從小關心家人和周圍的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議4~5歲的孩子要學會做飯,5~6歲的孩子要學會做菜。

安靜專注

不能安靜專注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而專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專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而不能專注的孩子,該靜靜不下來,注意分散,“玩野”之後到小學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獨立精神

孩子的獨立性格應該表現在從小自己會睡、會坐、會玩;1歲以後可自己吃飯,吃得好、吃得快;會走之後,能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裏沒有“催”字。如果一個連吃飯都要家長七八遍催促、沒有責任感的人,以後上學、找工作等都會依賴人,何談成材?

創造精神

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做、愛問、愛記;喜歡自己動手,想辦法玩耍,搞小發明等;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散思維。

性格培養是有規律的,不靠督促、說教和打罵,而是靠不露痕跡的“潛教育”,包括環境育人、行爲育人、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在早期教育中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2

爲何教孩子學“乖”

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個很大的誤區——教孩子學“乖”。評價孩子時,動不動就說“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將“乖”當成了教育標杆,具體就是聽話,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語當中並沒有相應的詞語。

而在塑造這樣一批批“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是一種片面強調孩子社會性的教育理念。現在的學校評選三好學生,爲什麼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謂的“優秀生”裏,爲何永遠沒有調皮孩子的身影?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爲比起男孩子的好動,女孩子更容易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不吵不鬧、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們這個社會認可的“乖”孩子標準。

這樣的三好學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認爲,那些不聽話的調皮孩子也有可取之處。比如那些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雖然常會被老師教訓,但每次挨批後,都能立刻抖擻精神繼續調皮。所以說,他們的抗“擊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學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調節心態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種能力,能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今後的人生,這對他們日後步入社會是大有益處的。

爲何孩子心胸狹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傳統“圍牆式”的家庭教育,校園也不是傳統物理意義上的校園,孩子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的師資以及硬件設備。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爲什麼孩子的心胸卻變得狹小了?只會關心自己身邊的事,過去那種“煮酒論英雄”式的氣魄,爲國家前途、爲人類理想奮鬥的抱負,在今天的年輕一代身上已難覓蹤跡。

因爲我們的家庭教育將過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識的增長上,已經無暇將英雄式的理想灌輸給孩子。在國際上,中國家庭對學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認的,可這種對知識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變得狹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把孩子培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 第2張

爲何孩子不願回家

我發現大部分父母的言談間還是把“兒童”的概念縮小爲“學生”。孩子的生命就是這樣被壓縮到一個方面,以此來換取成功,代價未免太大。我們應該牢記:“兒童”的概念內涵遠大於“學生”,兒童除了在學校要當好一個學生外,在家裏、在社會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給孩子創設的“學習家園”,還應該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爲什麼現在那麼多大學生放假不願意回家?就是因爲在他眼裏,家裏是一所“文明監獄”,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學習。現在有的家長總愛陪着孩子做作業,我覺得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總之,孩子要適合家庭教育,也要讓家庭教育適合孩子,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大多數家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關係變爲單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圍着學校轉,結果卻犧牲掉很多培養孩子品質的機會。其實學校也可以協助家庭教育,優秀的家長應該把握隨機的教育機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