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下面跟大家分享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1

w 1、瞭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作爲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衣食住行玩等各方面的信息,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東西,當然,有的孩子比較小,還不能確定,那作爲家長的就更要去關注孩子了,慢慢地留意了。

很多事情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看待,那麼你就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永遠都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學會換到孩子的立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受事情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帶給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才能真正與孩子有效地溝通,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因此覺得安全、溫暖。

2、放下說教的身段,與孩子處於同一高度講話

很多家長都抱着他是我孩子,我就應該管他,但這裏的“管”很多都是家長自己的想法,根本沒有弄清楚導致孩子這樣的原因,一味的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關閉自己的心門,久而久之就會無法可說。

如果你想更親近孩子,最好試着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講話,當你蹲下來,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的時候,你會看到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這同樣有助於你理解孩子的世界。這樣對於孩子來講,也會感覺到更舒服。

3、儘量不要使用命令口氣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是非的標準。當與孩子溝通時,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他講話,許多孩子都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他講,甚至內心會有牴觸,由於孩子尚小,他們一般都不會講出來,但是如果累積地太多了,就會給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留下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還會增加兩代人的距離。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4、借用遊戲巧妙與孩子溝通

對於不愛講話的孩子,可以通過玩遊戲或者是同他一起玩玩具的方式來打開與其溝通的通路。瞭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玩。當孩子獨自一個人玩弄着地上的玩具時,你不妨加入他,和他一起玩,和他一起構建不一樣的世界和語言,那麼從中你會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另外,通過孩子對待玩具的態度,以及孩子賦予玩具不同的含義時,你也可以從中得知孩子內心的感受和狀態。

5、學會使用語言技巧

小孩子是很天真的,他們開心,生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作爲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善於使用語言技巧,不要生硬。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記得說一下“請”,如“請幫我掃地,可以嗎?”這樣孩子就會有一種尊重感,一般是不會拒絕的。

當然,不要隨便去打你的小孩。至於打小孩子有什麼壞處了,作爲家長的心裏面清楚。就算真要打,也只是象徵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2張

6、引導孩子表達

通常孩子如果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情時,會情不自禁地告訴周圍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高興的事,對於比較安靜的孩子,就不一定會主動說出來。如果你知道孩子是因爲什麼事情而不高興,或者是因爲什麼事情正在難過或生氣,但是他卻不敢仔細地表達出來。那麼你也可以嘗試講講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同時講講自己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再進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表達感受和情緒。

7、試着與孩子分享

孩子有情緒時,要先幫他消除不良情緒,再解決問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憶當時的情況,此時家長的話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家長要用90%的時間讓孩子說事情的經過,瞭解他的心理感受,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發泄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不懂裝懂,不要堅持對與錯,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動機,不要輕易下結論。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2

當孩子帶有情緒的說話時,父母要做到“傾聽、確認、反應、引導”,而非批評指責

孩子有情緒的變化很正常。很多父母往往會通過主觀猜測、妄加評判、指責打罵、冷漠隔離,或者趕緊通過各種物質誘導手段制止哭鬧。這些都只會讓孩子負面情緒加重,或者壓抑下來。父母該做的,其實有以下四步:

傾聽:“發生了什麼事?”先放下自己主觀的猜測和看法,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認真地傾聽孩子述說經過。

確認:“你是說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拿走了?你就把他的鉛筆盒摔到了地上,是嗎?”

反應:“我想象得到,你不能玩自己的玩具不高興。”“我能理解……”這樣的話語給孩子的信號是你相信孩子講的是事實,你理解他的情緒。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同意他的做法。

引導:“我們來看看,除了摔文具盒,還有別的辦法嗎?” 給孩子幾秒的.時間等他回答。酌情給出提示“是馬上要回來,還是讓他玩5分鐘,或是與他交換玩他的玩具?”多給孩子幾個選擇,發掘他的想象空間,就是教給孩子處理此類事件的方法。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3張

給孩子選擇權,而不是父母一錘定音

糾正孩子的行爲和習慣時,需要明確地給孩子一些具體的選擇。媽媽可以體會一下,下面例子中A和B的區別和效果,你會用哪一種呢?

孩子不上牀睡覺的時候,媽媽說:

A:“該上牀睡覺了,別磨蹭。”

結果:孩子不情願,或者乾脆充耳不聞。

B:“你現在上牀睡覺?還是看10分鐘書再上牀?”

結果:孩子可能會選擇其中之一。

房間髒亂的時候,媽媽說:

A:“你的房間太亂了。你不收拾,我們就不出去玩了。”

結果:若孩子習慣了“你不……我就不……”的負性語言模式,不僅不利於積極情緒養成,孩子也會學會這種句式,與父母討價還價。

B:“你是想現在整理,飯後再出去玩,還是現在不整理,飯後不出去玩呢?”

結果:孩子可能選擇現在整理,飯後出去玩。(如果選擇不整理,家長可以進一步督促,如“你想什麼時間整理呢?”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再承諾什麼時候整理。)

在談話中,向孩子傳遞積極、正面的情緒

很多父母發現,非要自己發脾氣、說兇巴巴的話,孩子才能聽自己的。於是就會懷疑,爲什麼要儘量向孩子傳遞積極正面的情緒?有用嗎?

這些父母不知道的是,抱怨、訓斥和命令式的消極語言和語氣會傷害孩子自尊,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父母的教導不管怎麼正確,他都很難真正聽得進去。發展到後面,只有靠父母暴力式的恐嚇才能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爲。但是,孩子的壞行爲仍然會繼續。親子間,也因此陷入了不良循環。

那麼,如何在親子溝通過程中向孩子傳遞積極情緒?下面,我們以接送孩子上下學爲例。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4張

在我國,父母將孩子接回家的第一句話是:

1、今天你在幼兒園裏吃了什麼?

2、你今天學了哪些知識

3、有人會欺負你嗎?

4、今天老師佈置了什麼作業?

在國外,父母問孩子的第一句話是:

1、你今天高興嗎?

2、今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3、你今天有什麼作品嗎?

4、今天與大家玩得開心嗎?

不同的問話體現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在我國,父母更加註重的是孩子的生活情況及學習生活。在國外,父母更加關注的是孩子的情感、興趣、能力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及夥伴交往上面。前者一味的關心孩子的生活及學習過程,而忽視對孩子的情緒變化、成功感的建立。而後者的問話,會讓孩子有想要交談的想法,會使孩子對自己的作爲有所體會,會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所向往。

除了需掌握上述親子溝通的必要技巧,父母還需要了解以下一些原則:

1、和孩子“談話”不要超過2分鐘。

最長不宜超過5分鐘。最好用一兩句話講清楚道理,告訴孩子對與錯,或者給出選擇讓孩子做決定。然後留給孩子時間思考。

2、儘量避免正話反說

孩子理解有限,不能明白父母的核心意思。比如3歲的孩子在吃早餐,不小心把牛奶弄撒了,媽媽很生氣地說:“看你乾的好事”。第二天早餐,孩子又把牛奶倒在桌子上,然後興奮地叫媽媽:“媽媽,我又幹了一件好事!”

3、自己情緒不好,就不要跟孩子溝通

否則很容易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在迴應時情緒也不會太好,可能更加激怒了父母,造成不必要的溝通中斷。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5張

4、最好一次只說一件事。

尤其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而言,一次接收並記住一個以上的指導信息是有困難的。換句話說,一次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導信息,只會主觀超越孩子有限的記憶範圍,影響孩子的理解能力。

5、避免用詞抽象、華而不實

尤其別太書面化、文縐縐。比如孩子撕破了書,媽媽責問:“怎麼都不懂愛護圖書?”小朋友反過來問:“媽媽,愛護是什麼意思啊?”。在這樣的對話中,孩子既沒有明白媽媽的意思,又沒有理解到自己做錯了什麼。不妨這樣說:“書不是用來撕的,是用來看的。”

6、避免恐嚇孩子

許多父母發現溝通無效,會說出類似下面的話:“再這樣我就把你一個人留在這裏”、“再不聽話就不要你啦”等話,其實這只是父母無能的表現,並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兒童正在進行的不當行爲,相反,會使兒童因爲感到恐懼和害怕,或者產生逆反心理。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3

家長和孩子交流,並不是指簡單的對話,最好做到深入溝通。家長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古語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6張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爲大人信口胡說,孩子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也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售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從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纔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說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與孩子溝通有什麼好方法 第7張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發拗,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說理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往往不會奏效。

最後,跟孩子講道理,最好找孩子比較信服的人。讓孩子信服的人跟他講道理,他會比較愉快地接受。否則,若讓孩子本來就反感的人去和他說理,即使說得再好聽,孩子也會無動於衷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