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

來源:秀美派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將現在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1

一、感冒

寶寶出汗時,毛細血管擴張,爲了將體內的熱量釋放出來,汗毛孔處於開放狀態。若受到冷風刺激(如空調開太大),汗毛孔沒有及時關閉,仍然持續開放、向外散熱,而毛細血管卻遇冷收縮、血流減少,使得寶寶的體溫調節與血液循環失衡,抵禦病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致使寶寶感冒。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普通感冒以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咽喉痛這類鼻咽部症狀爲主;流行性感冒症狀則是渾身痠痛和發高燒,比較嚴重。

在國外,如果帶寶寶去醫院看感冒,兒科醫生多半不會給開任何感冒藥。醫生會非常同情地安慰家長:“現在是感冒流行的季節,都怪天氣太冷!”英文中“感冒”和“寒冷”是同一個詞。200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禁止兩歲以下兒童服用感冒藥。

市面上的感冒藥(如氨酚黃那敏、酚麻美敏、美敏僞麻、愈酚甲麻那敏、僞麻美芬等),基本上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藥,即只能控制感冒表現出來的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症狀,不會縮短感冒病程,因此用藥控制症狀並不能讓感冒好得快,精心護理,耐心等待寶寶自身抵抗力戰勝疾病比較好。

感冒的護理: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我們沒有辦法加快痊癒,只能通過護理減輕感冒症狀帶來的不適,讓寶寶舒服一些。

1、及時清理鼻涕,使用生理性鹽水滴鼻維持鼻孔的正常生理環境。

2、注意空氣質量和室溫。

3、多休息,多喝水。

4、能不用藥不用藥,能少用藥不多用藥,能口服不注射。

5、如果醫生診斷寶寶的感冒繼發或者合併了細菌或者支原體等感染,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範使用,不能隨意增減藥量,更不能隨意停藥。

對感冒的誤解:

誤區一:感冒一定有炎症,吃感冒藥的同時要給寶寶吃消炎藥?

通常人們誤以爲抗生素就是消炎藥,事實上抗生素是抗菌類藥物,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對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只有經過醫生明確診斷寶寶的感冒合併或者繼發了細菌感染,引發中耳炎、鼻竇炎、扁桃體咽炎、咽後壁膿腫、頸淋巴結炎、喉炎、氣管炎、肺炎等,才需要吃所謂的“消炎藥”,這些藥實際上是阿莫西林、頭孢等抗生素。

誤區二:寶寶總感冒,要吃點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中國兒童普通感冒規範診治專家共識》(2013年)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兒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歲以下的兒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見,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濫用各類所謂的增強免疫力的藥品。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斷地和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誤區三:寶寶太小別吃藥,讓媽媽吃點板藍根然後餵奶?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

首先媽媽沒病吃藥傷害身體。其次,任何藥物都講劑量,大部分藥物通過乳汁分泌量極少,達不到治療效果。

二、發燒

發燒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是人體在調動免疫系統來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通常不成正比,個人的體質不同,體溫調節的敏感度也會不同。也就是說,有的人輕微感冒就能發高燒,有的人即使身上有嚴重感染也不見得有很高的體溫。

腋下溫度超過37、2℃,耳溫超過37、8℃,口腔溫度超過37、5℃,肛門溫度超過38℃定義爲發燒。

腋溫37、3℃~38℃爲低熱,38℃~39℃屬於中度發熱,39℃~40℃屬於高熱,40℃以上爲超高熱。

發燒的護理:

1、減少穿蓋,洗溫水澡,加速皮膚散熱。

2、多喝水,促進排尿。必要時服用電解質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3、注意監測體溫,37、5°c—38、5°c時使用退熱貼等進行物理降溫,超過38、5°c時要服用退燒藥。用藥方法後面會在【寶寶常見病病大作戰(下)——用藥篇】中詳細攻略,敬請期待。

寶寶出現以下症狀要到醫院就診:

寶寶3月齡以下,有任何生病的跡象,都應該去醫院,尤其是當寶寶發燒超過38℃腋溫或咳嗽的時候;

寶寶感冒後出現臉色不好、發蔫,或是嘔吐、腹瀉次數比較多的時候;

寶寶在家護理後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出現劇烈的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時;

三個月到三歲之間的寶寶,肛溫在38℃或以上,持續發燒三天以上或者寶寶表現黏人,不喝水等狀態;

任何年齡的寶寶,口溫,肛溫或耳溫在40℃或以上,或者腋下溫度達到39、4℃或以上時;

任何年齡的寶寶有熱性驚厥首次發作時;

任何年齡的寶寶發燒超過5天時,哪怕每天發燒只持續幾個小時,也要帶去醫院看醫生。

三、腹瀉

腹瀉指大便次數的增多和性狀的改變(劃重點),所以沒有特定數值來定義腹瀉。一般嬰兒大便次數是平時的兩倍以上就考慮腹瀉,較大寶寶一天超過3次稀便考慮腹瀉。

腹瀉是一個症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比較常見的因素有:餵養不當、病毒性胃腸炎、細菌性腸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相關性腹瀉等。可以通過分析病史、大便相關檢查來分析病因。

腹瀉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有利於未消化食物和體內毒素的排出。不要急於吃藥止瀉,特別是抑制腸蠕動的藥物,否則腹瀉非但沒有好轉,還加重了病情。

腹瀉的護理:

1、確認腹瀉原因。

2、不盲目止瀉,而要導泄。

3、口服補液鹽,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4、口服益生菌和有吸附作用的止瀉劑(如思密達)有助於縮短病程。

5、飲食清淡,輔食寶寶這時不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6、注意屁屁的護理,便後及時沖洗,不要用力擦乾,及時塗抹護臀膏。

腹瀉伴有以下症狀要到醫院就診:

小於6月齡,或體重小於8公斤;

有早產史或慢性病;

體溫38℃以上;

便中見血;

持續嘔吐;

6小時內無尿,哭時無淚;

口服補液鹽無效;

精神不好,嗜睡;

超過7天不見好轉。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2

一、測體溫

小兒的體溫比成人略高,正常體溫(腋表)約爲36℃~37、4℃。一晝夜之間,有生理性波動。

給小兒測體溫時,要測腋下,這樣既安全又衛生。測體溫前,要先擦去腋窩的汗,把水銀表的水銀端放在腋窩中間,注意別把表頭伸到了外面。夾好後,扶住孩子的胳膊,以免體溫表位置移動量不準或折了表。一般測5分鐘即可,時問太短、太長都會影響所測體溫的準確性。

二、高熱護理

高熱是指體溫超過39℃。發燒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但是,發高燒就需要採取降溫的措施了。因爲嬰幼兒的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高燒會引起驚厥,也就是“抽風”。

常用的退燒方法有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兩種。藥物降溫就是吃退燒藥,打退燒針;物理降溫是用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降溫。

冷敷的'操作方法:把小毛巾摺疊成幾層,浸在涼水裏,擰成半乾,敷在前額,也可以敷在頸部兩側、腋窩、肘窩、胭窩、大腿根等大血管通過的地方。每5~10分鐘換毛巾。也可以用熱水袋灌進涼水或碎冰,作成冰枕。

酒精擦拭的操作方法:酒精容易揮發,能比較快的使熱量放散出去。可以倒一些75%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把小毛巾浸泡在裏面,擰成半乾,擦拭頸部兩側、腋窩、胳膊這些部位。進行物理降溫要注意避風。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 第2張

三、喂藥

對新生兒、小嬰兒或還不懂事的孩子,需要喂藥。如果是藥片,要壓成粉末,放在小勺裏,加點糖和少許水,調成半流狀,也可用果汁、糖漿調藥。把小兒抱坐在大人腿上,孩子的右胳膊放在大人左側腋下靠近背部,大人再用左臂壓住小孩的左胳膊,使他動彈不得。把小勺從孩子的嘴角伸進去、輕輕壓住他的舌頭,見他嚥下去了,再取出小勺,慢慢地把藥全喂下去。喂完藥後,喂點糖水或奶,免得藥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

四、滴鼻藥

讓小兒仰臥,肩下墊個枕頭,頭儘量後仰,使鼻孔朝上,點1~2滴藥液,輕揉鼻翼使藥分佈均勻,過一會兒再起來。這樣就不致於使藥液全流到嘴裏去了。

五、滴耳藥

點耳藥時,讓小兒側着躺,病耳向上。向下、向後輕拉耳垂,使外耳道伸直。用乾淨的棉花籤把外耳道內的膿液擦乾淨。滴入1~2滴藥液。輕輕按揉耳屏使藥液分佈均勻。在外耳道口塞一塊衛生棉球,防止藥液流出弄髒衣服。

六、滴眼藥

眼藥應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用前仔細查對藥名、濃度,防止用錯藥。大人洗乾淨手,再給孩子點眼藥。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拇指輕輕分開孩子的上下眼皮,讓他向上看,把藥滴在下眼皮內,每次1~2滴。塗眼藥膏,最好在睡前塗藥。

七、止鼻血

止鼻血時需注意:安慰幼兒不要緊張,用口呼吸,頭略低。捏住鼻翼10分鐘,同時用溼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額。若無法止血或幼兒經常出鼻血,應去醫院診治。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3

一、幼兒在園的日常保健護理

晨間清潔衛生、晨檢、戶外活動、飲水、餐前餐後管理、大小便、幼兒睡眠、午點安排、幼兒衛生、幼兒離園、物品管理、幼兒衣着。重點解釋:幼兒所用物品每天進行消毒並做到隨時保潔;班級教師對幼兒全面護理,並培養幼兒有飲水的習慣;在傳染病流行及天氣有變化的情況下,保健室都會給家長髮信息。

二、週末在家如何護理好孩子

1、週末一般不帶孩子去人流量大、空氣污濁的場所。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足睡眠、多運動、勤洗手,尤其是接觸過公共物品後要先洗手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室內保持通風等。

3、幼兒外出活動時,一定要適量運動,及時穿脫衣服,補水。

4、儘量同步孩子在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學會自理。

簡述常見的幼兒護理技術 第3張

三、孩子患病後的科學護理

1、注意休息,多喝白開水。"若要小兒安,須予三分飢與寒"注意飲食清淡,吃七八分飽。

2、根據季節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沒有特殊情況,不要穿得過多。

四、家長配合

1、早晨不要讓孩子空腹喝冷飲食品、牛奶、豆漿。

2、有疑問可及時諮詢園醫或及時去醫院。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