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1

小孩被打傷後如何處理當孩子被同伴打傷或拖着傷體回家訴苦時,作爲父母的,必須冷靜,冷靜,再冷靜,力排不良情緒的干擾,用理智去駕馭事態的發展。面對孩子的血肉模糊,不驚不慌,鎮定自若,立即送傷兒去醫院急診,查清傷情,接受治療。倘若一驚慌,就會亂方寸,同時亦將加劇孩子的恐懼情緒。瞭解事情經過,作出客觀判斷,持着向前看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平息事端。如果對方傷及自己的孩子是無意的,那就沒有責怪對方的理由;如果對方傷及自己的孩子是有意的,與對方家長聯繫,分清是非和責任,心平氣和地化解矛盾。千萬不可感情用事,不要一味地責備自己的孩子,亦不要一味地詛咒對方。父母堅持原則又恢宏大量處理矛盾的精神,勢必潛移默化沁入孩子的心靈,這對孩子長大後面對人生和開拓未來,無疑都是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成了孩子去啓開挫折與委屈的鑰匙。

爲什麼有的孩子愛打人來自環境

寶寶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他就會不加選擇地吸收周圍環境給予他的一切。寶寶模仿的對象來自小夥伴,電視電影等各種媒體,也來自他周圍的成人。寶寶不僅模仿電視節目中看到或者平時在周圍環境中看到的各種攻擊性行爲,對於成人之間那些帶有玩笑性質的“攻擊行爲”,他也因無從分辨而不加選擇地模仿。比如,爲了逗寶寶開心,有的父母可能會假裝打寶寶、咬寶寶,或者以其他具有攻擊性的行爲來逗寶寶等等,這樣就無形中給了寶寶一個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種表達喜愛之情的方式。

來自父母不恰當的態度

第一次發現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爲時,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就可能強化寶寶的這種行爲。比如,當寶寶第一次出現打人、咬人等行爲時,因爲寶寶年齡小,成人往往覺得十分有趣,從而驚喜地與家庭成員議論“哦,寶寶會打人了!”者以其他讚賞的姿態來面對寶寶,比如,當爸爸的可能會很欣賞地對寶寶說:“好,再來一下!”父母的這種反應就會給寶寶一種誤導,無形中強化寶寶的這種攻擊行爲。

出於減緩壓力的需要

對於比較小的寶寶,由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無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因此無法釋放因爲無法有效與人溝通而帶給他的壓力,於是他只有通過咬人、打人等方式來激怒或欺負他的玩伴,藉此釋放來自他內心的壓力。

小孩被打傷後家長該如何處理2

孩子被打,家長該怎麼辦?

說到孩子被打,前兩天在朋友圈這樣一個視頻,視頻內容大概是兒子在玩滑梯的時候,被紅衣服小女孩踩到了。

男孩的媽媽情緒激動,一邊拉扯小女孩一邊極其憤怒地要求她道歉,小女孩的媽媽再三解釋都沒用,在場有幾個前來勸說的家長,男孩媽媽不但不聽勸,反倒動起了手。

那麼,對於這類事情,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做呢?其實,簡單地告訴孩子“打回去”和“不要打回去”都是不對的。

打回去?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行爲是公平的,沒有錯。但它有幾個問題:

1、容易把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本來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就很常見。如果鼓勵孩子時刻提防着別人,那孩子的童年樂趣會被抽走很多。

2、即使孩子打回去了,是不是無形之中教會了孩子錙銖必較,會不會在孩子的將來反而會吃大虧?

一般情況下,孩子間有衝突孩子自己解決,這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過多的干涉,很容易把問題複雜化。

我們可以注意到,視頻中的小男孩一開始並沒有哭,而是因爲媽媽情緒太多激動被嚇哭的。孩子之間的交流是很單純的,而且孩子比大人更擅長原諒。

不還手?

孩子有沒有受欺負,不應該由我們來判斷,而應該交給孩子自己。

如果對方孩子並沒有“欺凌”的主觀故意,我們的孩子也沒有在被打後產生委屈、恐懼、憤怒的情緒,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引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不能因爲害怕孩子吃虧,就扼殺孩子們單純的友誼和快樂。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負了

首先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可以是老師、家長,或者管理員。

不一定在每次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求助於外力,但需要讓孩子明白,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力量。

最重要的一點,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告訴家長。視頻中小女孩的媽媽就做得很好,意識到小女孩有危險,馬上出手把女兒護住,媽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瘋女人”撕扯,在女孩被嚇哭後,媽媽及時地把她摟着懷裏進行安慰。

媽媽這些溫暖的舉動都會給小女孩留下“媽媽會保護我”的正面暗示。這反而會讓小女孩留下溫暖的記憶,讓她感受到媽媽的愛。

很多孩子長大以後被別人欺負時一聲不吭,不敢告訴家長,就是因爲在他們曾經的'經歷中,告訴了家長之後換來的不是安慰,而是責備。

總不還手,變懦弱了怎麼辦?

金星的孩子在超市裏被一個搶玩具的孩子無緣無故打了一巴掌,她讓兒子打回去。兒子捂住被打紅的臉,說:“不!他打我,是因爲他的媽媽沒教育好!我跟他不一樣!”

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時,不錙銖必較,孩子自然心胸曠達;我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的解決爭端,孩子也自然能學到這方面的智慧。

當然,這些都是已經發生在被打之後,我們與孩子一起做的消彌挫敗感,去除心理傷痛的內部行爲。而解決問題的直接辦法,是我們在弄清楚被打的起因後,與對方家長和相關方(幼兒園、學校等)共同處理被打事件,組織教育小課堂、道歉儀式、和解儀式等,讓整個事件化害爲利。

孩子總打人怎麼辦?

孩子打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對周圍環境的模仿,可能是想引起大人注意,但力度拿捏不當,也可能是孩子對身邊人情緒的錯誤理解等,都有可能是孩子打人的原因。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歲+的孩子

動手打人可能有很多種意思,比如“放下那個玩具”、“你擋到我了”,這個階段孩子的推、打、咬是沒有惡意的,因爲他們的同情心還處於萌芽階段。

我們只要溫柔地提醒他們“好疼哦,不能打人哦!”,並示範給他們看如何溫柔地與別人玩。

2歲+的孩子

正處於“唯我獨尊”的階段,認爲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同時,容易受環境影響,特別在乎別人的關注。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通常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行爲。

這一階段延續時間可長可短,是孩子成長中非常正常且必經的階段。我們在做好榜樣的同時,還要注意給他們安全感。

3歲+的孩子

開始上幼兒園,逐漸融入集體生活,正在接納跟家庭模式不太一樣的社交方式,也正在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旦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爲,我們除了要教會孩子道歉,還要耐心的指導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PS:對於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來情緒問題,適當忽略也不失爲一種方法。

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首先要認可孩子的情緒,“我知道媽媽不讓你碰這個東西讓你很生氣”“我知道哥哥把玩具拿走了讓你很生氣”,但是任何時候,打人都是不對的。

並鼓勵孩子表達他的情緒,可以減少他們用暴力來表達的情況。

不要“以暴制暴”

當發現孩子跟別人產生肢體衝突,不少家長都會嚴厲訓斥或者乾脆以暴制暴,“我看你還打人,看你有沒有記性,不許打人!”孩子看到家長這樣的行爲示範,又怎麼能找到更好的替代方式呢?

重視道歉的過程

待孩子平靜下來之後,要對孩子說:“小朋友被你打了以後,會不會痛?他很難過哦。因爲你打他了。”這是陳述事實,然後把焦點轉移到如何道歉:“我們該怎麼做讓他開心起來呢?”

然後,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去說對不起。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強化如何表達友好。

一定要有快樂的結尾

比如“你倆又和好啦,我們來擁抱一下吧!”“問題解決啦,好開心!”。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沒有怕犯錯的心理負擔,能夠主動傾聽與合作,而不會抹殺孩子自身的自信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