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

來源:秀美派    閱讀: 5.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幼兒時期是培養各項能力的關鍵時刻,共同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吧。以下是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方法。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1

第一,拓寬期望面,不要只侷限於智能與學業

以智能高低、學業成績的好壞作爲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將來是否有前途是現代社會的流行病。但事實上,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許多評價標準。

很久以前在羅馬,有個小學生因爲學習成績不那麼理想,成天鬱鬱寡歡。一次,父親把他帶上羅馬一座高高教堂的塔頂。“往下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父親指着像蜘蛛網般的街道說,“通向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這條路達不到目的地,那就走另一條路試試!”

多麼聰明、豁達的父親!他以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期望應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與志向愛好。

從自己的好惡出發,形成對孩子的期望,替孩子設計一個未來的宏圖,是一些家長樂此不疲的事情。甚至在家長心目中,對孩子期望的高低也會出現攀比心理。但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如果家長的期望不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事與願違。

聰明的家長在對孩子有所期望之時,不妨先評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點、興趣範圍、個性特徵。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優勢在哪裏,不足之處又有哪些。有些行業上的成功,不僅需要達到相應的智能水平,還需要具備相當水準的非智力因素,孩子是否具備了,或者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興趣的;孩子的個性最適宜於從事哪些工作……如此等等。

父母要記住,要以孩子自身作爲參照,以他的特長爲出發點,而不要以周圍人或者自己的喜好作爲期望的參照與出發點。

第三,表達適度,激發動機。

要將期望轉變爲現實,得讓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轉化爲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如今的孩子,生存於信息時代,生活在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中。所以,他們生來就被置於五彩繽紛的天地裏,享受着衆多成人給予的關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裏,孩子不知不覺地養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於等待信息與指令。比如說,凡事都要大人說了纔去做,每天在電視屏幕前一坐就是二三個小時,被動地接收着電視上的“精彩節目”。如此一來,那些真正源自於內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導致主動性與創造性水平較低。

同樣,在父母喋喋不休的期望表達面前,孩子仍然扮演了被動的角色。其結果,要麼使孩子人云亦云地盲從,要麼使他對什麼都無所謂,還有就是使孩子產生“你越是要我這樣,我越是要那樣”的逆反心理。一句話,第一次講可能是真理,第十次講就是陳詞濫調了。在一個適宜的時間與場合,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效果遠遠勝過一日十次的重複。

父母還應該訓練孩子成爲生活的主動參與者。這就要求父母適當減少對孩子的照顧與包辦,多讓孩子自己做判斷,做選擇,承擔與其能力相適宜的責任,將生存與發展作爲自己的內在需求。“外部力量要通過內部因素產生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孩子應該擁有正確的期望2

還有一個孩子曾說:“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很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滿懷期望的目光,我的心裏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現在,一看書就很怕,真想把它撕得粉碎……”據報道,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心理障礙患病率在逐步上升,有關專家分析,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是孩子產生壓力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評判子女好壞的標準也嚴重失衡,孩子教育成敗多是以智力發展的好壞來衡量。

然而,由於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質,他們的興趣、潛能未必與父母的理想模式相吻合,因此,孩子的發展往往就與父母的目標產生了一定的差距,有些孩子的發展方向甚至與父母的期望相違背。

過高的期望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一是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典型的一點就是父母不惜動用所有的社會關係,花費巨資爲孩子擇校,他們以爲孩子進了好學校就會有好的前途,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實際能力並沒有那麼高,在重點中學裏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是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地爲孩子設置過高的期望與要求,當孩子雖然經過努力還是不能實現目標時,孩子會因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慚形穢,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從而動搖自己的自信心。

作爲父母,該如何正確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善於鼓勵孩子的進步

要求盡善盡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評太多,總是挑毛病。當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時又不斷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時,實際上是在使孩子失去勇氣,在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水準,這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較小的、積極的行爲,這就很容易犯苛求和越權的錯誤,而漠視孩子的權利,這與孩子的成長是不相適應的。相反,如果父母時刻注意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並及時加以鼓勵,就會使孩子充滿活力,並且產生要多做一點的慾望。這應當引起父母的足夠重視。

激發孩子的動機

如果父母要使期望成爲現實,就必須讓孩子把期望化爲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如今的孩子,大都生來就享受着衆多成人給予的關愛。在這樣的生存空間裏,孩子不知不覺地養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性,習慣於等待外來的指令和安排,而真正源於內心的需求與動機則顯得相當缺乏,從而導致主動性與創造性水平低下。有時處理不好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期望,能對孩子產生作用嗎?

設立積極恰當的期待

作爲父母,給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爲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幫他樹立目標並促其前進。但是,這種要求和期望應該現實一些,如果孩子的基礎較差,父母就不要定過高的目標。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和這個目標差距太大就會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日久天長,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一般而言,給孩子樹立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目標是最合適的。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待和要求,這更容易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應”。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態,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給孩子減少壓力,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一起制訂合適的奮鬥目標。 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爲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放;因爲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