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爲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教育要學會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以下是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方法。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1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

一、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爲,“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裏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二、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裏,便有模有樣學着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三、重視情緒的作用

不同性質的情緒對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積極的情緒使人生活愉快,充滿信心,心情舒暢;消極的情緒使人生活壓抑,缺乏信心,心情沮喪。同樣,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家長的心理和行爲也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緒能激發家長以充滿愛的方式,主動了解孩子,關切孩子的成長,並以民主、科學的方式教育和培養孩子,從而使親子關係密切協調,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家長要重視自身的情緒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和保持積極的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的情緒。

四、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着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五、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爲孩子的一項技能。

六、嘮叨不如讓孩子來回

對一件事情,有時家長會對孩子囑咐好幾遍,特別是做媽媽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嘮叨。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所不願聽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嘮叨。他們越不願聽,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嘮叨起來,這就成了惡性循環。當父母的常常感到傷心與憂慮:“嘮叨還不是爲了孩子們好?”“不給他們講,怎麼能懂事啊!”好像只有無休止地向孩子們陳述一個又一個道理,纔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嘮叨的時候,不妨試用一個新辦法:把嘮叨變成提問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問題,把自己要說的內容,變成提一個問題,讓孩子說說,也許孩子要比家長說得又好又生動。提問題時,不要擺家長架子,態度要誠懇、熱情,要認真地傾聽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說得不完全對時,你也不要急於嘮叨,可以再問,即使說錯了,也不必由你公佈權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問題暗示他的錯誤所在,讓孩子再思考。

七、武力懲罰不如鼓勵

當內心的怒氣終於衝破了忍耐的底線,從語言的批評升級到肢體的批評,武力懲罰出現了!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繼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所以,媽媽想要武力懲罰時不如換成鼓勵,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誇獎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他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採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變本加厲更加叛逆。幼兒脆弱的內心其實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在於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巧用七招解決家長教育煩惱2

第一步:什麼行爲需要改變?

家長必須弄清並確切描述孩子的行爲或想法,並觀察其發生的頻率和特點。記住,描述具體行爲,而不是對孩子作出評價。比如,佳佳不打掃房間,而不是佳佳太懶。然後觀察這樣的行爲什麼時候發生或多久發生一次,在什麼場合發生最多;這樣的行爲是否總在某位家長在場時出現,而與另一位家長在一起則很少發生。當家長仔細計算孩子某個行爲的發生頻率的時候,有時會發現有些行爲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經常。這個過程也使家長了解了這個行爲發生的原因,也就容易找到辦法去糾正它。

第二步: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家長必須弄清楚孩子的行爲是否真的存在問題。問問自己是不是最近正在爲孩子以外的其他事情煩惱,比如,工作上的`麻煩、婚姻中的危機、和朋友的糾葛等。有時家長不願直面自己的問題,反而把惱怒歸結在孩子身上。當家長確定孩子的行爲確實需要關注,家長需要問自己: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高了?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個問題是家長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家長需要自己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接着家長還需要問:孩子的問題是不是因爲暫時的壓力造成的?孩子遇到轉學、搬家、家裏發生大事等情況時,會因爲心理壓力產生一些行爲變化。 儘管家長需要重視這些行爲變化,並幫助孩子度過難關,但不需要把它作爲孩子的行爲問題來處理。

第三步:孩子是怎麼想的?

一.旦家長確定孩子的行爲問題確實存在。家長需要獲得孩子對這個行爲是怎麼想的。如果孩子是個嬰兒,家長需要觀察、揣摩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大些,家長應該直接詢問孩子的看法。有時孩子的回答可以直接解決問題。6歲的珍珍每天晚上都不肯按時睡覺,總要磨蹭到媽媽發火。媽媽問珍珍怎樣才肯睡覺,珍珍說,睡前講兩個故事,再在牀上看一會兒書就睡。媽媽接受了珍珍的建議,睡覺的問題解決了。

第四步:我過於急躁嗎?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家長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問題上,因尋找對策的困難而煩惱,很容易對孩子發急,忽略孩子其他可愛、有趣的舉動。因此,家長格外需要花點時間與孩子一起遊戲、活動,保持一種平衡的、積極的、愉快的親子關係。

第五步:怎麼辦?

家長找出問題的根源後,應及時採取干預措施,改變孩子的行爲。干預措施可以是設立規則,或強化規則,也可能是鼓勵孩子掌握新的技能或學會新的行爲。家長常常需要多管其下,同時採用幾種方法幫助孩子改變行爲。9歲的軍軍缺少朋友。因爲軍軍喜歡並擅長游泳,他的爸爸,媽媽一方面讓他參加了游泳訓練班,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經常邀請軍軍的同學或自己同事、朋友的孩子到家裏來玩,以增加他的社會交往經驗。

第六步:這麼辦效果如何?

干預措施實行兩週後,家長應該再次計算一下問題行爲發生的頻率。看看有沒有減少。如果沒有,進入第七步重新開始。不要灰心,在嘗試- -種干預措施的過程中,往往問題暴露得更清楚,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會躍然於腦海中。.

第七步:別灰心,重新再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