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幼兒時期是培養各項能力的關鍵時刻,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現在分享3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1

攻擊性行爲有哪些?

攻擊行爲既包括人身攻擊,如推人、打人、踢人或破壞別人的財物等;也包括言語攻擊,如嘲笑別人、叫別人綽號或用言語威脅別人等;還包括關係攻擊、如散佈別人的謠言或孤立別人等。

幼兒的攻擊性行爲通常又可以分成兩類:

工具式攻擊性行爲。孩子不是有意要傷害別人,而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或慾望,比如想得到一個玩具,或引起父母的注意等,將攻擊行爲當作一種工具來實現目標,這時往往不帶情緒。

敵對式攻擊性行爲。孩子常常是帶着生氣的情緒,有意傷害別人。

工具式攻擊行爲怎麼產生?

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社交規則的同時,他們的行爲經常被情緒所驅使。有時候想要一個玩具,就去推人、打人。一心想拿到玩具,而不會考慮行爲的後果。

工具式攻擊性行爲怎麼處理?

這時,不要罵孩子,而是攔住他們打人的手,並且指出這種行爲的後果:

你這樣打人,別人會痛。你是想玩這個玩具嗎?我們不用手,用嘴巴來說,好不好?你可以說:″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你先玩,等會兒你給我玩,好嗎?″或者″我們能不能一起玩?″

隨着孩子語言能力越來越好,這種工具式的攻擊性行爲也會慢慢減少。

並且,經常指出孩子行爲的後果,也是促進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學會從他人的視角看事情,這是批判性思維發展的萌芽,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抑制衝動。

父母切忌不要以暴制暴。如果着急用打罵來教育孩子,會讓孩子困惑,不讓我打人,你怎麼打人。所以,父母需要耐心下來,不要急於求成。

敵對式攻擊行爲怎麼產生?

敵對式攻擊性行爲,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家庭影響:

如果父母通常用責罵、打或語言攻擊孩子,既加重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又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暴力傾向的″榜樣″。不管孩子是屈服還是反抗,家庭氣氛都會緊張。有時,孩子會轉向家庭外施展攻擊性行爲,釋放內心壓力。

這樣的家庭模式更容易對別人有敵意。別人一些不小心動作,他也會用攻擊性行爲表達自己的憤怒。

媒介影響:

一些不適合孩子看的暴力節目或電子遊戲會增加了孩子暴力的想法和情緒,以及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和關係攻擊。

敵對式攻擊性行爲怎麼處理?

要幫助這些孩子,可以通過改變他們的看法,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爲。美國幼兒園有一些課程,教他們觀察別人的表情,身體語言,來判斷別人的意圖和情緒,讓他們對別人的情緒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而且也經常指出行爲的後果。

同時,讓他們學會深呼吸,在做出一些行爲之前要先想一想:這個人是什麼意圖?我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標?(我要繼續玩積木嗎?我要繼續和他做朋友嗎?)我的行爲會有什麼後果。(如果我打他,他會疼,他就不要跟我玩了;如果我邀請他一起重新把城堡搭好,我可能會有一個更漂亮的城堡。)經常這樣被提醒的孩子,會比較好的認識自己行爲的後果,並且增強同理心,攻擊性行爲會大大減少,而且他們自己內心和情緒會更平和。

另外,孩子容易對接觸到的信息不加思考地接受和模仿,所以父母和其他監護人需幫助選擇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欄目、遊戲等讓孩子觀看、參與。父母也可以抽時間陪孩子一起觀看,和孩子聊聊裏面的情節、人物,增強孩子的辨別能力,也能及時阻止有暴力傾向的.信息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

那麼,在同伴交往中,孩子要是受欺負了,該不該還手呢?爸爸媽媽需要介入嗎?怎樣避免孩子受欺負呢?

不要把孩子們間的打打鬧鬧、不小心的行爲一律視作″欺負″

父母因心疼孩子″被欺負″,就不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或者一味指責別的孩子,這都是得不償失的。這樣的做法對培養孩子的社會認知和社會性技能沒有幫助。

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

有時孩子之間互相打趣、玩鬧,如果雙方都覺得好玩,那通常沒有關係。如果有一方覺得不好玩,受到傷害,父母就不應該顧及別人的面子而忽視自己孩子的感受。這時,父母需要制止那些行爲,或者教孩子怎麼制止那些行爲。

不要輕易代勞

通常,3-7歲的孩子之間可能因爲不守規則或動作粗魯,對他人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傷,或者語言上嘲笑、攻擊別人,總體來說,傷害程度沒有大孩子欺凌現象那麼嚴重。有的父母一看孩子“吃虧”了,就迫不及待地親自解決問題。這樣的話,孩子沒有得到實戰鍛鍊,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場,他們很難獨立處理。

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理解別人

學齡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迅速增長,同時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也進步了,並慢慢具備了同情心和同理心。當孩子發生矛盾時,我們不要隨意貼上″欺負″或者″被欺負″的標籤,因爲很多3-7歲的孩子並不是有意要傷害別人,有時是講話或者行爲沒輕沒重引起的,或者是試探別人的底線。

當孩子有爭執時,先讓他們安靜下來,鼓勵他們說清楚發生了什麼。不管當時看上去是″弱勢″的那個,還是″強勢″的那個,都有機會來說清楚。可能雙方各執一詞,可以讓他們說一說,各自想得到什麼,還想不想在一起玩。如果不想在一起玩,就請自己去玩。如果還想在一起玩,孩子要講一下對別人的期望(希望對方怎麼樣),對自己的要求(我應該怎麼做),然後按着這些要求來做。通過這些練習,希望孩子瞭解到,如果你不喜歡跟一個人玩,可以走開;或者還想一起玩,大家說說清楚,我們應該怎麼在一起玩。

避免受欺負的一些小策略

有時,有的孩子就是故意想傷害別人,你可以教孩子一些小的方法避免受到傷害。

1、鼓勵孩子多交幾個好朋友。

往往幾個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別人就不會來挑釁。在課間休息或者在戶外活動場所遊戲時,找到一兩個朋友在一起玩。

2、學會情緒調整。

經常和孩子討論情緒和情緒調整。當遭到挑釁時,如果表現得很生氣或者哭起來,這會讓挑釁的人覺得自己很成功,會越發來挑釁。和孩子一起練習怎麼冷靜下來,比如數數、深呼吸、擺出一副漠不關心的神色。

3、離開現場。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挑釁的孩子爭辯,忽略他們,爭取迅速離開。

4、告訴大人。

尤其是父母,讓孩子明白你的立場。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別人欺負是自己的錯,也不敢告訴父母。父母要讓他們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錯。有的孩子會覺得,如果告訴大人就是打小報告,也要和孩子澄清概念。

5、自己做個友善的人。

如果看到別人被欺負,不要在旁邊圍觀,嘲笑,而是去告訴成人,對被欺負的人要友善。

最後,創造好的大環境是減少欺負和受欺負現象的根本,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股合力,來引導孩子從小遵守好的規則。

3至7歲孩子的被欺負這些事你得先明白2

做爲家長會怎樣看待孩子被欺負呢

第一種:讓孩子忍一忍,讓孩子查驗自身犯錯哪些

許多 家長也不期待孩子去大夥兒,家長們會規定孩子有禮貌柔和禮讓,乃至會將過失歸咎於在孩子的的身上的邏輯思維。這中方式 非常好嗎,我看不見的,那樣長期性壓抑感很容易讓孩子心理狀態留有黑影。許多得到高文憑的學員就由於童年時期的黑影,當社會發展中碰到不如意會一瞬間暴發,引起災禍。

第二種:教孩子以眼還眼,歪曲孩子的三觀

針對孩子被欺負,一些家長會認爲孩子自身去處理,而最好是的方法便是欺負回家,或者學好先下手爲強,那樣在這個校園內區有小霸王的頭銜,看誰還敢欺負。這類方式 看起來沒有過失,但這類文化教育很容易引起孩子性情難題,要嗎變成同年齡孩子的受氣包,要不便是獨霸校園內被孤立。

孩子被欺負恰當的作法

在同一個校園內,孩子們產生矛盾出現爭執到打架鬥毆全是常態化,但針對被欺負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呢。被欺負孩子最恰當的作法是將狀況告知教師,或者懇求盆友幫助,或者請家長出馬。這纔算是恰當的方法哦,孩子文化教育粗心大意不可。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