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下面小編分享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方法。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1

這些年來,學習競爭越來越呈現低齡化,幼兒早教有越演越烈之勢。對於這種現象,教育學者提醒各位家長萬不可“拔苗助長”,進行不恰當的早期教育。

家長希望孩子有出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對孩子表現過高的期望值,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對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有的孩子甚至會患上“恐學症”。

小林小的時候性格非常活潑,既聰明又愛學習,而且愛好也非常廣泛。小林的爸媽對小林的教育也非常重視,小林除了每天做完學校佈置的作業之外,父母還給小林安排了林林總總的業餘培訓班。

小林小學畢業升中學的時候,考試成績沒有達到重點學校的錄取分數,而小林的爸媽則想方設法將小林送到了一所重點初中。但是小林到了該初中之後,英語和數學的成績都很不理想,經常考不及格,心情也非常糟糕。

其實這就是一種孩子經常患的“恐學症”,從最初的厭煩做功課,討厭上課,害怕老師提問題,到後來的害怕上學的嚴重情況。

其實小林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恐學症”,這跟小林的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着很大的關係。跟小林的父母一樣,很多父母都怕孩子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從而選擇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但是科學相關研究證明,太早地讓孩子接受文化知識學習,而且這種學習方式出現錯誤的話,孩子就很難承受學習的壓力。家長的美好願望相反地變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從而出現心理障礙。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是由於在幼兒期,孩子的性格、情緒、能力、人格等還處於打基礎的時候,這一時期給孩子灌輸很難理解的文化知識,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和焦慮情緒,讓孩子的心理負擔加大。

這會體現在他們平時的課堂學習中,例如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喜歡搞小動作。做題時粗心大意,遇到事情膽子小等等。比較嚴重的一些情況就是叛逆性格嚴重、性格孤僻等等。

孩子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家長和老師注意不要對孩子指責和批評過多,不然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令孩子的症狀加重。正確的方法是父母應該常常喝孩子進行交流,建立起溫馨的家庭環境。而學校則應該進行更多的快樂教學,讓孩子再放鬆的情緒下進行學習。

早期教育不當小心孩子出現“恐學症”2

早期教育是有專業知識的人才能做的?現在的家庭絕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是不多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尤其是讓孩子受到較好的早期教育。現在,在該不該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早期心理培養和早期智力潛能開發方面,可以說是已經有了比較統一的意見。但在何時開始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和智力潛能開發,特別是如何對嬰幼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和智力潛能開發方面,還沒有一個科學和統一的說法。

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有一個認識誤區,他們認爲早期教育是專家或幼兒園老師的任務,只有把孩子送入一所條件好的幼兒園或好的'學校纔是給孩子提供優良的早期教育條件。因此許多家長特別重視爲孩子選擇幼兒園,只要條件許可,那怕是節衣縮食也要爲孩子選擇一個條件好的幼兒園,只有這樣他們才覺得是爲孩子的早期教育創造了必備的條件。

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好的幼兒園確實可以給孩子提供比較好的教育條件,但一般孩子正常情況下都是3歲以後才上幼兒園的。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從3歲以後再開始就太晚了。

還有的家長認爲教育是文化人的事,自己文化程度低,沒上過大學,對教育是外行,所以就教不了孩子,只能夠等到孩子長大上學後讓學校裏的老師去教育。

其實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是從一出生就開始,主要是在家庭中進行的,由家長或孩子的主要照料者來承擔,是和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照料緊密相連的。即使沒有條件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很婦的早期教育。

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府邸來了位年輕的母親,她帶着孩子來找這位科學巨匠:“先生,您是位大科學家,又善於教育子女,請問我這孩子應從何時開始教育?”達爾文問:“這孩子多大了?”這位母親說:“他才兩歲半呢。”這位進化論的創始人惋借地說:“夫人,您己經遲了,遲了兩年半。”

教育孩子,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盧梭曾經指出:“對人的教育是與他的出生一起開始的,在不會說話,能聽見聲音之前,他就己經在接受教育,經驗總是產生在授課之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潛能開發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行。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