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小班遊戲總結匯編10篇

幼兒園小班遊戲總結匯編10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遊戲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遊戲總結匯編10篇

設計意圖

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小班幼兒喜歡玩遊戲,喜歡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在與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說兒歌的時候很有節奏感,很喜歡聽音樂,所以我設計活動時,用他們最樂意的方式引起興趣。

根據幼兒已有經驗。班裏正在開展水果的主題,我和孩子們聊天的時候,他們會主動給我講主題牆上有什麼水果,有幾種水果,孩子們點數的時候用手一邊指着一邊數,數着數着就手口不一了,點的慢,數得快。結合幼兒這一表現,我設計活動時注意練習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

結合年齡特點和目標。小班幼兒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驗相聯繫的實物概念,結合《綱要》中對小班幼兒點數能力的要求,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在操作活動中,練習手口一致的點數1—5。

3、會比較兩種水果的多少。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種蘋果樹、給蘋果樹澆水、摘蘋果等活動,幼兒在情境中練習幼兒能夠手口一致的進行點數。

活動難點:比較兩棵蘋果樹上的蘋果多少,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來比較哪棵蘋果樹上的蘋果多,哪棵少。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創編“蘋果寶寶”兒歌,並熟悉有節奏感的音樂,跟着音樂說兒歌。(自編兒歌:蘋果寶寶大又圓,身體棒棒紅紅臉,跟着媽媽蹦蹦跳,數幾下來跳幾下。)

(2)利用生活環節和周圍環境練習點數能力。(如:活動區進幾個人?班裏有幾個老師?有幾個水龍頭?送碗時幾個碗摞在一起?等等)

(3)瞭解班裏點數能力較弱的幼兒,在材料的投放和指導上面給與支持。

2、物質準備:蘋果樹六棵,蘋果娃娃頭飾若干,幼兒操作“蘋果樹”、“蘋果筐”若干,有節奏感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幼兒活動:戴蘋果寶寶的頭飾,跟着老師一起做“蘋果寶寶模仿操”。幼兒4人一隊,老師帶幼兒複習點數1—4,並在做操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跳3下,轉2圈,踢腿4下等,梳理、鞏固已有經驗。

指導策略:愛動愛跳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這個特點,我通過律動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活動感興趣,並在唱唱跳跳過程中幫助孩子梳理了已有經驗(1—4的點數),瞭解蘋果的特徵,讓孩子自然地融入到數學活動中來。孩子們模仿的時候,教師關注幼兒跳一下數一下,轉一圈數一下,並且和幼兒一起跳,一起數,帶動幼兒的參與熱情。

二、在操作中學習

1、果園裏的小樹苗

幼兒活動:果園裏果農爺爺要種果樹了,請小朋友幫忙挖五個小樹坑兒,每個小樹坑種上一棵小樹,數一數種了幾棵小樹。夏天到了,小樹需要澆水才能長大,請小朋友每棵小樹澆一壺水,數一數澆了幾壺水呢?秋天到了,果樹結了很多果子,你們猜猜結了什麼果子?原來是蘋果樹,我們一起數一數樹上有幾個蘋果,帶孩子點數1—5。把蘋果摘下來放到筐裏,摘一個數一個,再次練習點數1—5。

指導策略:從挖樹坑兒、種小樹、澆水、結蘋果到摘蘋果這個過程,五次讓幼兒在這個情景下練習點數1—5,孩子們在快樂中不僅學習了點數,還知道春天種樹、秋天結果實的自然現象。

2、哪棵樹上的蘋果多

幼兒活動:出示兩棵蘋果樹,一棵樹上5個蘋果,一棵樹上4個蘋果,

請幼兒說說那棵蘋果樹上的蘋果多,你是怎麼知道的?

指導策略:引導幼兒自主嘗試各種方法進行比較,並說一說你的方法,幫助沒有比較出來的幼兒,通過點數,排隊等方法比較出蘋果的多少。

3、我們幫忙摘蘋果

幼兒活動:利用操作材料進行摘蘋果活動。幼兒按照邊摘邊數的方法幫助果農爺爺把蘋果摘下來放在小筐裏。

指導策略:根據幼兒的能力強弱提供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就自己通過點數許多蘋果中的5個蘋果摘下來;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事先在蘋果上做了標記,讓他們邊數邊把做標記的蘋果摘下來,再數一數;能力弱的幼兒,老師在蘋果樹上,只貼了5個蘋果,只要幼兒輕輕一拉,蘋果就可以摘下來。幼兒自主操作的材料,難易程度不同,就更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學習經驗,鞏固了1—5的點數能力。

三、展示小結

幼兒活動:幼兒把摘好的蘋果粘貼在黑板上,幼兒可以互相檢查,數數別的小朋友摘得對不對?數數和老師摘得蘋果一樣多嗎?

指導策略:鼓勵幼兒能夠幫助爺爺摘蘋果,辛苦了。表揚幼兒能夠把成熟的蘋果摘下來放到筐裏,重點指導沒有摘對的幼兒再點數一下,並與別人的蘋果進行對比。

四、結束活動

幼兒活動:五名幼兒站一隊,跟老師一起再做蘋果寶寶模仿操。複習點數1—5。

指導策略:複習模仿操,5個人分爲一組,重點鞏固1—5的點數,嘗試1—6的點數,教師和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活動總結

1、充分的活動準備有助於活動的開展:本次活動的精神準備比較充分,首先孩子們在自己創編的兒歌表演中,能夠跟着節奏做動作,表現的非常高興,拉近了老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使我更快的融入到了孩子們之中,建立了信任感。其次是,

2、目標的調整使活動的進行有依據:從孩子們興奮地表情和參與活動的熱情來看,幼兒很喜歡參與這次數學活動,在活動中表現的很專注、很投入,都能夠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問題。尤其是對於比較多少的環節,讓孩子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嘗試自己哪種方法更合適。

3、過程中的遊戲形式的變化給活動添加色彩,引領幼兒在遊戲中學習。

4、隨機事件的處理考驗教師的智慧:小班孩子容易出現想象與現實混淆,所以在邊摘蘋果,邊數數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拿着蘋果聞一聞、舔一下,想到孩子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在活動後加了一個環節—吃蘋果,準備了五個蘋果,說是果農爺爺謝謝小朋友幫忙的禮物,帶孩子點數後,讓幼兒想辦法,怎樣做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吃到蘋果,孩子們都可以想到,用刀切開的辦法,有的孩子一人咬一口。這就加深了幼兒對點數1—5的印象。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運動,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緊張道路,是學前期緊張的教導手段。德國學者席勒覺得:遊戲更多是享受,開心是從遊戲中得來的;德國著名教導家福祿陪爾指出:遊戲是兒童潛在本能的表現;美國心理學家加維覺得:遊戲該當是由內驅力所策動的一種愉快運動,他們都覺得遊戲是一種本能表現,是自發的、開心的、自由的佈局遊戲是一種異常故意思的運動。

通過這種遊戲,可以是幼兒得到關於物體、數量、高度、長度、重心、均衡等簡單的數理知識,以及對稱、平均、色彩等簡單的造型知識,可以成長幼兒的感知、思維和創造等才能。可以培養幼兒細心、耐心、自力性、堅持性、與夥伴互助等優越的個性品質。這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才能和進行造型的藝術能力。而三歲幼兒沒有必然的佈局目的,他們只是無計劃地擺弄積木,如我班的劉維揚、湯俊傑、陸一帆、尹龍傑等弟弟朋友,對佈局運動很感興趣,能搭出一些簡單的房子、城堡等物體,大多半小朋友只會將積木堆高、推倒、堆高、推倒,在這個歷程中得到快感,對付這些小班幼兒來說,更別提定名、想象、創造了,在運動中時常會發生爭搶、哭鬧,將積木弄得滿地都是而無人摒擋。總之,行爲習慣差,還有一些如朱蘊展、洪良宇等小朋友對佈局運動沒興趣,從不肯參加佈局遊戲,而大部份小朋友是喜歡玩而不知如何能力搭出悅目的器械。針對這些環境,對在小班朋友中開展布局運動心中實在是沒有底、有牽掛,在童先生的勉勵、徐先生的贊助下,我們消除了牽掛,一步一步,在摸索中開展小班佈局遊戲。

一、增強計劃、記錄工作,確保遊戲的有序開展。

首先,對本班的幼兒的佈局運動進行過細的闡發,做到心中有數,使運動的開展對症下藥,如對湯俊傑、劉維揚等對運動有興趣、才能較強的幼兒重點引導他們對佈局物進行定名,而對洪良宇、潘璐遄欲、戚曉彤等才能較差的幼兒重點個別指點,對朱蘊展、何若愚等對佈局運動沒興趣的幼兒重點在於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

同時,在徐先生的指導下,我們制訂了一學期的佈局遊戲總目標,並認真做好每一次運動的記錄,做到月頭有分目標,月終有小結,運動前有目標,運動後有反饋,從而確保運動的有序開展,每次運動後的反饋,記錄了小朋友的運動環境,爲下一次的運動開展提供了根據,更爲個別幼兒的教導提供了方便。

二、改變不雅念,激發興趣,主動運動

在幼兒佈局遊戲的開展歷程中,也是先生的教導不雅唸的改變歷程。在幼兒一日運動的各個環節中,老例是根基、前提,更不用講在佈局遊戲中的作用了,所以,本學期的佈局遊戲首先是在老例培養中開始的,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徐先生的輔導下,我是採納遊戲的每塊積木都有名字,如長方形寶寶,電話形寶寶,付與積木的生命,讓每個小朋友樂意與積木做朋友,從而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顛末一學期的培養,我班的小朋友在佈局運動中寧靜集中運動光陰可長達1至1個半小時。在培養輕拿輕放,不亂扔積木習慣時,我說:“小朋友,警惕點,別弄疼了積木寶寶,積木寶寶要睡覺了,無形中,小朋友養成了輕拿輕放的習慣,在講評中指示幼兒的差錯時,也是這樣說的:小雞,你喜歡這幢房子呢?爲什麼皺眉頭呀?本來房子沒搭平,快幫協助。小朋友就知道房子、積木要搭平。

三。循序漸進,逐步進步佈局程度。

首先,開展的意願佈局運動,進行自由構造,在這個階段中,主要是培養幼兒對佈局的興趣,願意參加佈局運動,並在先生的贊助下逐步想象出本身構造的物品的名稱,徐鵬搭出了會轉的自來水龍頭和水斗,張佳恬搭出了對稱的房子,陸一帆搭出了小牀、桌椅,趙碧晟搭出了火車。

接着,就開展了盒裝小積木的模擬佈局,對中間一行的積木進行模擬佈局,在模擬的歷程中,小朋友學會了一些基礎的佈局技能,認識積木的形狀、顏色,並且逐步能作到積木的顏色偏向一致。對付盒裝積木的難點:整理,我們也是逐步分化,奉告小朋友造房子要從一層樓開始,將整理積木形象地比喻爲造房子,從一層樓、二層樓、三層樓……一層層造,在遊戲中小朋友學會整理積木,整理所消費的光陰,也從開始的45分鐘左右縮短至20分鐘左右,最快的小朋友10分鐘不到就能將一盒積木完整地整理好。

在此根基上,引導幼兒開展看圖佈局運動,先搭1號圖紙(對稱圖形)引導幼兒從下往上、從中間到雙方地看圖紙,在這個歷程中,對才能差的潘璐遄欲、洪良宇等幼兒,讓他們坐在先生的閣下進行模擬佈局,重點贊助他們跟上全班的程度。在搭3號圖紙(紕謬稱圖形)時,引導幼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地看圖紙佈局,對付難點、重點分化,如直角三角形積木的搭建是一個難點,我就引導幼兒將積木轉一轉,還不可,就反個跟頭(上下轉移),小朋友一下就控制了。

佈局遊戲的最終目標是成長想象、創造力,因此在看圖紙佈局的同時,我還勉勵幼兒將剩下的積木搭完(意願佈局),通過點一點、引一引、撥一撥的引導措施,逐步成長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在期末向全園教師開放佈局運動及向家長開放半日運動中的佈局運動中,小朋友不僅完成了看圖紙佈局運動,還搭出了小豬、小羊、小狗、長頸鹿、駱駝等動物,搭出了火車,飛機,還有漂亮的對稱的房子、院子、大廳等,尤其是崔必晟小朋友搭的飛機,有戰鬥機、客機獲得先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以佈局遊戲抓手,成長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現在的幼兒多爲獨生後代,各個能說會道,然則着手才能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記得剛開始開展布局運動時,洪良宇,錢藝元,曹炯淳,朱韞展等小朋友便是不着手,不願着手,整理時更是無人動手。潘璐遄欲、何若愚只能用哭聲來表達本身的艱苦,短缺降服艱苦的毅力,短缺對本身的信心。在佈局遊戲的逐步開展中,小朋友們在完成佈局時得到了勝利的體驗,毅力獲得檢驗,要知道,這麼一大聚積木從搭邊到整理,對買辦幼兒來說也不是沒有艱苦的,更不用說才進幼兒園的小班朋友呢!

5月19日,以“遊戲——點亮快樂童年”爲主題的第六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啓動儀式在我園進行,來自全縣37所幼兒園的園長及學前教育工作者參加了啓動儀式,並觀摩了我園的遊戲。

在姜園長的引領下,縣督導室閆天貴主任、教育局呂樂春副局長、局教研室張學民主任以及馬琴老師等領導,帶領各園園長和教師觀摩了我園的區域遊戲及戶外陽光體育活動,小班的《娃娃家》、《音樂舞臺》、中大班的《戲曲大舞臺》、《科學探索區》、《樂器演奏》等豐富多彩的區域遊戲,吸引了諸位觀摩教師的目光。孩子們認真的“工作”表現更是給觀摩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後,我園仍將在一日生活遊戲化方面不斷創新,使集體教學的遊戲性、區域的遊戲性、戶外體育的遊戲性都更加明顯,更加適應孩子們的需要。讓遊戲點亮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讓幼兒在遊戲中強健體魄、張揚個性、快樂成長。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合作。在xx親子游開展過程中,家長們在參與中體會到了不止是親子活動的快樂,更是對幼兒園活動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使他們更樂於參與、支持、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

通過這個活動,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也得到發展。看得出,孩子們在真真實實的情景中操作、體驗,滿足了幼兒自我操作的需要。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園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爲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融入集體生活。在物質上爲幼兒做了充分的準備,實實在在的爲家長們提供一個與幼兒合作的平臺,並很好的促進他們之間的感情,增進了教師、幼兒、家長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因此家長們參加完本活動後還念念不忘,興趣濃厚,並希望在幼兒園多開展這樣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

不足之處:一部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比較弱,有待進一步加強。幼兒體智能操表演和親子互動遊戲時,場地安排不夠合理,使得效果不佳。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園家長工作形式多樣,親子活動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今後,幼兒園將多舉辦一些這樣的親子活動,希望通過親子活動大大增進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密切合作,讓家長不僅體會到了親子活動帶給家庭的益處,更是對班級工作的熱情大大提高,配合更積極、密切。

在孩子、家長、老師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四月份的第四屆春季親子運動會活動。這也是我們小班年級組家長和小朋友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所以從準備到開展,都進行了積極的準備,從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都有每個老師的辛勞。並根據孩子們年齡段的特點制定了比賽項目。我們的宗旨是人人蔘與,開展各類競賽性遊。

此次比賽的親子游戲有:“騎大馬”“奪紅旗”“從頭忙到腳”“玩報紙”“踩氣球”“烏龜爬”。活動中大家都非常的投入,開心。賽場上的氛圍格外熱鬧,特別在親子游戲時,平時,難得在爸爸背上撒嬌的小皇帝,今天,趴在爸爸的背上,小寶貝們開心的裂開了嘴。還有“從頭忙到腳”和“玩報紙”,忙得團團轉,看得出和孩子玩的時間不多。可看那爸爸、媽媽的認真勁,我也忍不住爲他們加油。小運動員們個個精神十足,都有一副奪冠的架勢。老師們也明確了分工,有的擔任主持人介紹規則發佈口令,有的管理班級次序等等。孩子們首次接觸這樣的活動顯得格外興奮,還再加上許多熱心家長的觀戰顯得格外“熱鬧”。

活動結束後,我靜下心來思考,從今天的運動會裏也有許多感悟,要組織好幼兒運動會,也有許多講究。一個運動會的成功還跟各位工作人員的配合和盡責是分不開的,由於運動會上需要裁判員、主持持、安全和秩序管理者等多種分工,再加上孩子們遇到這樣的活動會格外興奮,更需要很好的組織,因此合理的分工合作顯得尤爲重要。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之前,年級組要列出需要安排的工作和較爲詳細的分工,保證各個環節都有責任人,提高活動的質量,如果碰到人手不夠還可以邀請班級家委會承擔裁判、安全管理者等工作,也發揮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

在活動中的安全尤爲重要的,這次活動中有兩名孩子受了點小傷,作爲老師我們老師也在深深的反省,我們的規則沒有讓向家長將講述清楚。下次活動我們會將每一個遊戲規則用書面的形式讓家長呈現,知道其中的安全規則。另外,活動中我們老師們應該始終以飽滿的情緒和積極鼓勵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參與活動的孩子,調動孩子們爲場上選手積極鼓勁兒和加油,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感受被關注、被鼓勵的良好團隊氛圍。

在家長的反饋中,他們也希望我們園裏也會多多開展這樣的活動,來促進家園關係和親子互動,希望家長們也多多參與到我們的活動當中來,讓孩子們感受爸爸、媽媽與平常不同的一面。也可以彌補因爲平常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的溝通和互動哦!總之,這次活動還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秋天到了,到處是飄落的秋葉。紅的,黃的,黃中帶綠的,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孩子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在這個《xx》的主題裏秋天的樹葉不僅發展了他們的智慧,更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小班《xx》的主題活動中,我們請家長朋友和幼兒一同去收集各類落葉,並且讓家長朋友與幼兒一起收藏樹葉,還利用週末讓家長朋友和幼兒一起完成落葉拼貼畫。在活動中,每位家長的創意都不同,有的製作了“金孔雀”圖,有的製作了“小魚和小烏龜”圖,還有的製作了“小鳥”圖等作品,家長和幼兒的創意出乎我們的想象,我們把作品佈置在《xx》的牆面上,孩子們圍在一起觀看交流,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自豪的介紹自己的樹葉拼貼畫,興趣濃厚的不得了。

在開展這個主題之前,在區域活動中我也投放了很多收集的落葉,但是孩子們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很少有人問津。通過這次活動讓家長共同參與以後,孩子們知道了原來落葉可以變成那麼多有趣的東西,並從家長那裏學會了一些製作的技能。孩子們對這些活動有了一定的興趣,在後來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參與的次數多了,很多孩子自己也都能貼貼、剪剪、說說,發揮想象,出現了很多的獨立作品,動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秋天是美麗多彩的,是許多植物發生變化的季節,從而對自然界更感興趣了。讓我也更深刻的明白了,主題活動的成功還需要有家長的參與,家長的加入讓主題活動中的孩子更有積極性,更有參與性,讓每位幼兒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達到較好的效果。爲了讓孩子學得更好,怎樣讓孩子興趣更高,這是我將在未來主題活動中思考的方向。

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我想把我們的班的寶寶都培養成施者,讓他們成爲有福的人。利用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點點滴滴的教育寶寶,例如:每次寶寶穿了新的衣服鞋子來園後,總喜歡給老師、阿姨看一看,我藉助這個機會問寶寶:“這是誰買的啊?”寶寶回答:“媽媽或者奶奶等。”我就會告訴寶寶,那你有沒有謝謝媽媽呢?讓寶寶回家後說“謝謝!”幾次以後寶寶會主動的和我說,“這是媽媽給我買的衣服,我謝謝媽媽了。”我認爲這既是禮貌教育的一種也是感恩的表達方式。我們這次活動中讓寶寶在家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要寶寶把對長輩的愛表達在

平常的生活中,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過實踐證明大部分寶寶都能做的很好!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們小班組利用這次“感恩節”,進一步讓寶寶把對長輩的愛,大膽地表達出來。整個舞臺節目在各位老師和寶寶共同的努力下,精彩的呈現給家長,讓每位家長看到寶寶出彩的一刻。中間的幾個遊戲也很有意義。進一步讓幼兒學會感恩,拉近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不足之處:

1、家長和寶寶的座位還是需要寬鬆一些,這樣便於家長行走和老師和家長的溝通。

2、寶寶展示的機會可以多一些,可以展示一些平時教育活動中的歌曲兒歌等。家長好不容易來一次,只能看見寶寶一次閃亮登場,有些不夠。

3、互動環節可以讓部分家長到臺上來展示:如唱“讓愛住我家”時,可以事先讓一個家庭做好準備。到時帶動其他的家長一起唱。

總之我相信在我們各位老師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的活動會越來越精彩的。

記得剛開學,我們班就來了26位天真的幼兒,在他們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兒時的自我。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班的遊戲活動也開展起來了,沒有一點遊戲經驗的孩子們,他們顯得無從下手。爲了更好的引導他們,我們作出了努力,現將這一學期來通過遊戲總結如下:

一、根據幼兒的實際,培養幼兒的遊戲興趣由於沒有經驗,在遊戲區的佈局上,我班採取區角不分的佈置,投入的種類在幼兒的經驗所及的範圍如:根據小班幼兒在生活、認知和自我發展上的需要,區角在種類上屬於生活類的動手練習較多,包括生活自理(物品配對、穿脫衣、褲、鞋……),食品加工(做果醬餅乾、夾心麪包、切黃瓜、剝豆……),使用小工具(小勺、小刀、小鑷子……)還安排了認知區角活動,在表達區角中,引導幼兒發現美、創造美(串木珠飾物、建構彩泥、美工創造……),有目的的探索,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具有充分的活動自主權,且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動中邊探索邊學習發展。使幼兒的遊戲興趣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二、在遊戲中滲透德育小班幼兒在禮貌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培養,在遊戲時,我們注重這方面的滲透,比如,在玩積木時,有的幼兒喜歡將積木當成商品來出售。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就將這一環節放入遊戲中,在去娃娃家作客時,引導幼兒帶點禮物去她家。有了這一環節,幼兒就會主動去商場購買物品,從而創設幼兒的交際環境。到了娃娃家,一般作客的常識更能充分得到訓練,比如:“謝謝你”“有人在嗎?”“請坐““再見”等禮貌用語得到進一步鞏固。

三、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爲了在遊戲中充分把權利交給孩子,我們在分配遊戲角色時,從不故意安排角色,讓他們自己選擇。而在遊戲過程中,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於小班幼兒的從一性差的特點,所以我們不要求讓幼兒堅守崗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種角色了,可以重新選擇另外一種角色進行遊戲,只要他們喜歡,可以扮演多種角色。讓他在互換角色中體會遊戲的快樂。

四、親自參與,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遊戲中,我們主張親自參與,讓自己與幼兒間沒的距離,這樣才能讓幼兒沒有心理負擔的去玩。老師參與,能引導幼兒學會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問題自己商量解決。達到完美的結果。

五、以後的打算在往後的遊戲中,我們會更注重對幼兒遊戲能力的培養,使幼兒的遊戲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多開展綜合性遊戲,充分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

一、問題的提出區域活動,就是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爲主要依據。

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不同的活動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定,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它以其自主性、創造性和趣味性深得幼兒的喜愛,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了知識,開發了智力。而遊戲是一種自由自發的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序的活動,遊戲的有序性一旦被破壞,遊戲將無法很好地進行下去。區域遊戲活動因其自由、自主、教師間接指導等特點,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規則比較難建立。再加上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入園前由於自己的長輩包辦代替,導致自身的自理能力差,隨拿隨放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區域遊戲活動中充分暴露了這一點,活動結束後一片狼藉,雜亂堆放,整理材料成爲了老師的一種負擔。此現象造成了兩種結果:一是無奈無休止的整理,二是活動時間的短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幼兒園的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同樣,班級內也要有規則的約束,這是幼兒一日生活有序開展的保障。幼兒期是行爲習慣培養的最佳期,良好規則意識的建立有助幼兒養成受益一生的素質和習慣。

二、存在問題分析。

小班幼兒猶如剛出殼的小雞,來到幼兒園這個濃縮的"小社會"一切都是那麼地新奇,摩拳擦掌躍躍一試,看似破壞性的探索讓她們試圖瞭解新環境,獲取新知識,這是必不可少的途徑。對幼兒來說,區域就是一個有玩具的地方,像自己家的小房間,可以盡情地玩,玩好後可以隨手擺放,反正爺爺奶奶會幫他整理,沒有顧忌、沒有任務,沒有任何規則。而且絕大多數幼兒自理能力相對較差,沒有收拾整理的經驗。

場景一:剛到遊戲的時間,教室、走廊就變成了熱鬧的菜市場。趙宇航和李子涵這倆位好兄弟正忙着把建構區的積木從裏面搬到了超市,然後又從超市把自己買的東西放到了教室的角落裏。

場景二:徐何、母智文、時晨棪這幾個男孩子總是在建築區玩槍戰遊戲,搞的建築區亂七八糟,一片狼藉,不時的還發出"砰砰"的聲音,等到結束音樂響起來後,幾個小傢伙把積木往墊子上一扔穿好鞋子趕緊跑進了教室。

場景三:教室裏還不間斷的冒出爭執:"這個不能放這裏的,我不准你放這裏。""這是我的!這是我的!""老師!他打我!他碰我!"相對於集體活動,區域遊戲活動更需要幼兒形成強烈的規則感,如何選擇區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和同伴合作遊戲、如何儘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來保持教室的安靜、如何向老師求助等等。小班幼兒第一次進入區域,由於缺乏對規則的瞭解,如"超市"的場面自然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幼兒規則,只能很多規則來約束和控制幼兒,但它只能對某些幼兒起作用或者只是在短暫的時間內有效果。如何給小班幼兒創設一個安靜、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環節讓幼兒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呢?我們必須重視細節處理,內化規則意識,巧妙制定區域活動規則在區域遊戲活動中玩出規矩來。

三、區域活動規則建立的方法。

如何在區域活動開展初期做好應對工作,讓幼兒順利地接觸並玩好區域活動,讓區域活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同時讓教師敢於放開手腳讓幼兒盡情地玩區域活動,使幼兒玩得開心、教師帶得省心,優化區域規則,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視開始環節,先行活動"前"規則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說指出:二到四歲幼兒要重點發展個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兒符合這個年齡階段,因此對其進行自主性教育勢在必行,而自主並不等同於放任,還需教師適時適地指導,讓遊戲活動的價值體現出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功能。所以對小班幼兒的區域活動規則的有效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該讓幼兒意識到區域活動有自主性外、更要有的是秩序性和規則性。在正式的區域活動開始前,規則意識應在幼兒的心中逐步建立,規則建立了,有規則地開展區域活動才能算是正式的區域活動,規則先行,爲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那麼如何建立規則呢?

在區域活動開展前,教師把幼兒帶到各區前,一一講解這是什麼區,玩具的名字叫什麼?猜猜可以怎麼玩?讓幼兒對材料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也激發了孩子嘗試的慾望。接着介紹玩具應該怎麼擺放,逐漸增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幼兒的概念中形成在幼兒園有"可以"也有一些"不可以"。作爲老師不要認爲對孩子說"不可以"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這些可以和不可以就是規則。對孩子講規則時,並不是粗暴地制止而是委婉地拒絕和適時地引導。當然規則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除了活動前亮出規則外,活動中、活動後重新提規則至關重要,需要教師不斷地刺激,不斷地幫助幼兒鞏固,規則才能牢固建立。

這裏所講的規則更側重的是擺放規則,如:不隨意移動固定放置的物品,一個區的物品不能移到別的區,(有交往需要的例外)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玩好後要送它"回家"等等,有了擺放規則,給幼兒自己和老師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方便。當然還有在自選的區域堅持玩到最後等規則也是需要強調和鞏固的。

區域遊戲活動的制定,只是爲區域活動的高質量提供一種"可依的法",而要讓這個"法"發揮其作用,關鍵還在於"有法可依",否則,活動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在實踐中,我們根據不同規則的性質,主要運用四種方法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和遵守活動的規則。

(1)暗示法所謂暗示法,是指將區域活動規則蘊含在環境之中,讓"環境說話",讓區域中的環境來告訴幼兒該區域的活動規則。

如關於進區人數的限定問題,我們採用進門掛牌、貼名字控制椅子數、投放適量同類材料等方法,來提醒幼兒遵守該活動的規則。如小舞臺,我們通過投放適量的椅子,讓幼兒形成一種規則;當椅子坐滿的時候,先到其他區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來,避免一個區域因爲認識過多而引發糾紛。再比如建構區,我們投入一定數量的操縱材料,暗示沒有足夠的材料的幼兒就要去別的區域玩,等等。

(2)圖示法規則的掌握與遵守不能只是依靠環境暗示,有些規則還可以通過圖畫加文字的方式形象地表示,並貼在相對顯眼的位置,提醒幼兒遵守。比如,我們在娃娃家入口處的地板上貼上幾雙小腳印,鞋跟朝着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兒進區時比較從容,離開區域是比較匆忙,這樣放鞋子方便幼兒穿),我們將一雙整齊的鞋(左右腳正確)畫成兩張相向而笑的人臉,提醒幼兒,當你的`鞋子放成一對好朋友姿勢時,左右腳便不會穿錯。這樣,鞋印不僅僅是娃娃家滿額人數的標誌,同時又成爲了訓練小班幼兒生活技能的無言之師。

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將圖示法應用於有關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規則。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們用不同的區域的材料歸類擺放,每一類都有相應的標誌,如一把剪刀的圖形告訴幼兒這是放剪刀之處,貼着積木的筐子表示這是積木的家,貼着幾何圖形的表示幾何圖形應放的位置。這樣幼兒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是還可以滲透對應、分類學習。

(3)提醒法小班幼兒由於受年齡特點的制約,在活動中常常會因忘記規則而影響了自己或別人的操作活動。像這樣情況,我們可以採用提醒法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提醒。可以是教師對幼兒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兒對幼兒的提醒。

教師可將幼兒部分規則隱含在環境中,幫助幼兒建立秩序感。如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當幼兒聲音過響時,教師輕輕地提醒:"我聽不到好聽的音樂了,你們能安靜一些嗎?"當幼兒由於不懂規則而無法活動時,如在娃娃家中,教師看到娃娃被媽媽放在一旁,就走過去抱起娃娃,摸着娃娃的額頭:"哎呀,娃娃怎麼發燒了?一定是着涼了,爸爸媽媽們,快送娃娃去醫院吧。"這種"介入式"的提醒,既糾正了媽媽忽略娃娃的現象,又豐富了遊戲情節。

(4)趣味法要使幼兒在區域活動時專注, 就必須讓他們喜歡區域,願意長時間操作。針對幼兒喜歡模擬、情緒容易受感染等特點,教師在設計區域材料要非常注意情趣性。如在娃娃家,讓幼兒學習用勺子舀各種東西來喂娃娃。在超市裏,擺設各種豐富的小吃,生活用品,讓幼兒身臨其境的融入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

2.逐區開展,材料遞增,細化、完善規則(1)逐區開展,細化規則小班幼兒的認識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如果一下子讓各區全面鋪開地玩,不光幼兒會顯得手忙腳亂,帶給老師的也同樣是焦頭爛額。所以在組織活動時,可先帶領幼兒參觀活動區,幫助幼兒認識區域的名稱、內容和材料。之後採用逐區開放的方式進行。逐區開放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幫助加強幼兒的行爲目標,爲全面開展作儲備。

幼兒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所看到的接觸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他們想去玩、想去探索,這是孩子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此時教師必須尊重幼兒的天性,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且爲了穩定孩子們的情緒,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們適時適度地 "爲所欲爲"非常有必要。

(2)材料遞增,完善規則逐區開放,讓幼兒全面深入瞭解了各區的規則,材料有序的遞增是完善規則得要點。如:娃娃家,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滿足人數需求,又要顧到幼兒的收拾技能,所以材料遵循品種少,數量多的原則,等幼兒的興趣逐漸減退,幼兒知曉簡單的規則後,教師方可逐一豐富,豐富材料的目的是爲了激起幼兒的再度興趣,以開展正式的、完整的區域活動。

3.關注結束環節,建立活動"後"規則區域活動結束後,幼兒不會整理,教師替幼兒整理材料變得理所當然。如果教師抓一抓結束環節,建立良好的活動"後"規則,這樣的狀況就會逐漸改變。小班幼兒認知水平還很低,個體之間的差異也很大,讓幼兒按類擺放似乎有點困難,但事實證明只要老師把好前面兩道關,孩子們能做到,當然這其中需要老師的不斷地鼓勵、引導和督促。前面說到規則先行時提到擺放規則,有了擺放規則的建立,幼兒在整理時能按老師的要求擺放,別看孩子年齡小,但他們的記憶力強,能理會老師的意圖,大部分幼兒知道怎麼放纔是正確的,誰放錯了還會幫忙糾正,初步懂得了分類擺放。隨着材料的逐步增加,遇到種類多又相似的區域材料,教師張貼形象的圖標幫助孩子們理解材料和位置的對應。(也有小部分幼兒還不會按要求擺放,但我相信在這麼一個潔淨整潔的大環境下,在大部分幼兒的影響下這部分幼兒遲早會被同化)。

習慣的建立是一個長久的、逐步穩定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內化,是一種行爲傾向。所以日常活動中的物歸原處的規則要求不能鬆懈,如:晨間桌面活動的玩具、晨間鍛鍊器械材料等收放規則很重要,它和區域活動的取放規則應要求一致,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家園一致要求對習慣的養成也至關重要。活動結束環節的自我整理規則是必定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強調參加該區域的幼兒一起動手全部整理乾淨,方可離開區域。這不僅能幫助幼兒建立主動整理的良好習慣,還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這時候的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觀察者與引導者,而不是無助的整理者,整理工作大部分交給了孩子,不僅解放了教師,還使幼兒養成了良好的遊戲習慣,對幼兒一生的習慣養成有利。

遊戲是自然界賦予孩子的一種生活能力,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活動方式,是不斷引領孩子成長的動力源泉。當孩子們在教師爲他們提供的遊戲環境和遊戲材料中盡情遊戲時,他們的身體、思維方式以及社會性得到了快速發展。這學期我班圍繞話題活動的展開投放了豐富多彩的遊戲材料,創設了溫馨的壞境氛圍。下面我將圍繞“泥巴樂”主題對遊戲活動進行簡單的總結回顧。

一、主題內涵滲透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本學期,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了小作坊、小家庭、小書屋、小博士、小工房等區域。同時,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圍繞主題活動《泥巴里的祕密》,我們在小博士爲幼兒創設了尋寶藏的遊戲。爲幼兒提供一個大箱子裝滿泥土,在泥土裏埋入項鍊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讓幼兒利用勺子、篩子、牙刷等工具挖寶藏,體驗尋寶的樂趣以及培養幼兒專心致志清理的泥土的品質。結合社會活動《尋找不同的泥》,在小家庭爲幼兒提供了鬆軟有顆粒含雜質較多的泥土和沙子,讓幼兒用篩子篩泥和篩沙,從而將沙泥中的雜質篩選出來,讓孩子初步學會篩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另外巧妙使用幼兒篩選出來的乾淨而細膩的泥土,請幼兒玩一玩和泥遊戲,體會適量水和泥土搭配的重要性以及有一個和泥的體驗。在小工房,我們投放磚頭、積木、和好的泥以及砌牆工具等材料,和幼兒一起玩砌牆遊戲,體驗真實的水泥匠的工作,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一遊戲,能夠相互幫助穿上反穿衣,並且能積極運用工具專注地砌牆,樂意參與這樣的體驗式操作活動。結合美術活動《泥娃娃》和《彩繪泥娃娃》,我們將陶泥、牙籤,顏料,棉籤等材料繼續投放到小作坊,和孩子們一起製作泥娃娃以及彩繪泥娃娃,鍛鍊手部肌肉動作的同時體驗泥塑的樂趣。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裏現成有沙灘泥的小朋友可以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一起分享,並使用模具塑造各種城堡的造型。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始終結合主題進行,以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材料爲主,合理安排遊戲活動,通過情境化的遊戲活動場景佈設,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將泥塑作品滲透到角色遊戲中,吸引幼兒參與創造性遊戲。

1.區域作品投放到飾品店,一物多用。

結合幼兒的泥塑作品,我們新開飾品店的遊戲,將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製作的戒指、手環、花環等在飾品店進行買賣,在買賣過程中孩子們熟知了飾品店買賣流程。在進行挑選時,孩子們能大膽用語言和老闆去描述自己想買的物件,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在孩子佩戴過程和收拾整理中,幼兒有意識地輕拿放,知道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通過將孩子的作品投放到飾品店,充分發揮幼兒作品的價值,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2.親子泥塑投放到泥塑館,物盡其用。

這個主題活動我們發動家長資源,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製作一件泥塑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家長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教學內容,同時體驗到親子製作的樂趣。幼兒紛紛將完成的泥塑作品帶來,與幼兒討論商量將作品放到主題牆上展示,每每休息時總是有三五成羣的孩子圍在主題牆那介紹自己的作品,於是我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新開設一家泥塑館。孩子們在玩遊戲時可以來參觀泥塑館的作品,並且和同伴有一個交流。泥塑館的生意非常好,孩子們也能大膽興奮地介紹自己的泥塑作品,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經過一學期區域遊戲和角色遊戲,我們班的孩子有了較大的進步。遊戲的興趣濃厚,同伴間的交往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很快。但由於受幼兒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的限制幼兒創造性、想象力還不夠,遊戲的內容還不夠深入。因此,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要更加切合主題,讓遊戲在主題背景下內容更豐滿,形式更靈活。

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區域性活動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的形式之一。

本學期,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了塗鴉、手工區,閱讀區,表演區,生活區等。同時,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爲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並結合相同的活動區起了“試一試”、“說一說”、“想一想”等名稱。我班還堅持每週開展交換玩具的遊戲活動,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高。但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只能交錯地玩各類遊戲。活動區的創設爲幼兒提供了發展的可能。由於是幼兒自由參與,隨着幼兒的意願、興趣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他們可以輕鬆地投入遊戲活動中去。

通過一學期的遊戲活動,我們發現幼兒有“一窩蜂”的現象和在材料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幼兒造成不便的情況較爲嚴重。同時,也發現有個別幼兒不愛惜材料,在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控制程度相對減弱,造成極少數幼兒有爭鬥現象,這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表演區整合了音樂表演、故事表演等內容,以獲得音樂節奏、語言表達、藝術表演等方面的發展,有利於幼兒活潑開朗個性的培養,生活區整合了感知認識以及穿、脫、解、扣等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感受生活的樂趣。塗鴉、手工區整合了繪畫、塗色、串、夾手工等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對材料的塗、折、畫中形成幼兒對美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手部肌肉和動手能力。

雖然每個活動的內容不同,但它們都能增強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幼兒有了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以及認知策略,他們會按照自己的邏輯、自己的方式去感知生活、認識世界的。而在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我們也會積極地研究、解決的。

爲了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加強家園溝通,讓家長全面瞭解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XX幼兒園小班組於20xx年11月22日上午開展了親子生活小遊戲體驗活動。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都是一個孩子,而且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因此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家長几乎不對孩子又過多要求。幼兒園爲了鍛鍊幼兒,激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特開展本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系列生活自理技能比賽(疊毛巾、串項鍊)。在親子游戲中,幼兒學會疊毛巾、串項鍊等的簡單生活技能,通過比賽鼓勵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羣的發展,遊戲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家長們融融的笑臉洋溢着親子間無盡的歡樂和喜悅。家長們不僅爲孩子們兩個多月來的學習而動容,爲孩子們的聰明能幹、主動大膽的表現而高興。

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不但進一步增進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而且也幫助家長從不同側面瞭解孩子的發展,從而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進一步促進了家園共育的和諧發展。希望通過本次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長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滿足孩子表現的慾望,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也進而幫助老師落實對孩子生活技能的滲透。

一、背景:

在孩子們眼裏,沙子魅力無窮。每當下課時,總有幾個孩子跑過來問:“老師!今天是不是要玩沙子?”“老師!今天玩沙子嗎?我們很想玩沙子呀?”然後我跟他們說:“我們每次但周的星期三會玩沙。”這時孩子們有點失落:“今天玩不成了,真沒勁!”但是每當星期三,好多孩子又會過來問:“老師,今天是星期三,可以玩沙子了嗎?”然後我在想,孩子們對玩沙那麼感興趣,何不多讓孩子們玩沙呢?況且,玩沙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好處。

二、案例描述:

今天陽光明媚,是戶外活動的好時間。孩子們格外高興,因爲又要去玩沙了。每個幼兒拿好玩沙的工具:篩子、小鏟、小桶、小瓶、模子等,穿上膠鞋去沙池。個個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孩子們對於玩沙有着特別的情感。到了沙池,我問孩子們:“小朋友,今天你們想怎麼玩呢?”“我想挖個地道、挖條小河、我想做一個大蛋糕、我想蓋個大高樓,我們用沙子做個大蛋糕吧!……”,孩子們想得很多。於是讓他們自主的去玩了,三人一組,五人一組,或者許多人一組。看見孩子們用鏟子鏟,用各種模具,還有用灑水桶,還有的小朋友把旁邊撿來的的樹枝中在裏面,與同伴說:“我們一起來種樹吧!給樹澆水,讓它長得好高好高。”還有的小朋友在挖路、挖河、挖坑、挖山洞等等,忙得不亦樂乎。欣欣就挖了一條長長的、彎彎曲曲的小河,手裏拿了一條模具魚,她在跟旁邊的小夥伴說:“小河挖好了以後,會有好多小魚游來了 ,”這是我正過去 ,她擡頭看了看我說:“老師,快看我挖的小河。” “你挖的和是什麼河,它叫什麼名字?”我問。“她叫小人河。”“她是小人國的河嗎?”欣欣高興的說“對,對就是小人國的河。“那小人國的人呢?”“老師你沒看見呀,這些小沙粒就是小人國的人。”“啊!小人國的人也太多了吧!”我又看見幾個小朋友在沙池裏挖了個大洞。我走過去問他們,挖得什麼?他們告訴我是山洞。玩沙好了,孩子們發現自己身上都是沙子,但是都自覺地拍拍自己身上的沙子。有的小朋友還會幫助別的小朋友拍。

三、案例分析:

孩子們的身上蘊藏着極大的創造潛力。他們創造力、想象力等不是一朝一夕能發展好的,而是要通過鍛鍊。遊戲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法。只有給幼兒廣闊的空間,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其中找到起點,這樣做既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又促進了他們自信心的提高,同時還真正滿足了所有幼兒的發展需要。

玩沙就是其一,沙的可塑性很強,它是可以千變萬化的,幼兒通過玩沙,瞭解沙的特點。孩子們在想如何玩,這樣能發揮想象力、創造能力。通過堆沙,鏟沙,拍沙,運沙等活動提高了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在玩沙活動中幼兒自由結伴,可以培養幼兒合作遊戲的能力。還培養了愛清潔的習慣。

幼兒在沙場上無拘無束地活動,嘰嘰喳喳,雀躍不已,平時調皮的幼兒此時更顯興奮,即使內向膽小的孩子此時也較平時活躍,大膽得去交流。我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在玩沙中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孩子們邊玩會邊商量,邊交流。如:孩子們在玩沙期間相互討論分配工作,或者在玩時與同伴講與老師講做的是怎麼?

四、反思:

孩子們學習知識,不單單就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上,也不是隻靠教師的的灌輸。孩子在自由的遊戲中,也能發展很多的能力。如:探索能力、專注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發展自主性和創造性。當然,孩子們之間,總會有個別差異,有的孩子不需要別人去打擾,喜歡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但有的孩子就很依賴別人,人家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沒什麼創意。但這些孩子不是創造思維缺乏,而是缺乏成人的引導,家長或老師。

作爲老師,只有給孩子創設寬鬆自由的活動環境,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在玩時,教師要時時關注幼兒,多引導、多鼓勵。讓幼兒感到玩沙的快樂,盡情地發揮想象力去創造,自主地嘗試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沙的特性。在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教師要以參與活動的形式積極地去引導。引導孩子說長句,說完整句。教師要用精練的語言去感染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