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撫養育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父母除了要經常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還要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比方說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髮揮着重要作用,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1

孩子有情緒後,通常有兩種表現:

1.隨意發泄出來,傷害別人,最後導致別人排斥他,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2.用生命力來壓抑情緒,導致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受到干擾。

就像其他任何生物一樣,人是跟着自己的生命本質去發展的,而原本所具備的生命力一定會提供足夠的能量,供他展現自己生命的本質。但如果情緒太多、內在干擾太多,生命力的消耗就會太多,這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力來學習、行動、跟人交往、調整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特別的是,0~6歲是孩子自然而然社會化的階段,是五官最敏感的時候。單從別人的聲音裏,他就能夠分辨出這個人的情緒,以及自己的一些話語是否恰當,他會思考如何表達怎樣才恰當。情緒好的孩子有能力調動五感來找出一些蛛絲馬跡,然後知道怎樣的言行舉止在和別人的互動中是有分寸的,是被接納的。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相反,孩子的情緒太多,內在很亂,他就沒辦法在最好的年齡裏鍛鍊這些分辨能力。這些能力當然還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裏通過頭腦去學習,可無論爸爸媽媽怎麼教,或者自己怎麼學知識,那個尺度的把握依舊很困難,從長期來看會大大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化能力。

穩定孩子的原則

想要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最重要的原則是,父母儘可能給足孩子心理營養:無條件接納,安全感,讓孩子知道“此時我最重要”,肯定、認同、讚美,以及做好榜樣。

切忌三個“不要”:

1.不要傷孩子自尊,講“你很懶”“你很笨”這類貶低人格的話。

2.不要在公共場合讓孩子覺得羞恥。

3.媽媽自己不要太焦慮。

3歲前孩子的.情緒問題一定源自他和父母的關係。被父母親責罵最容易產生情緒問題。孩子已經開始的與外人的互動也會對他的情緒有影響。任何人際互動都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2

孩子常見的情緒表現有哪些?

1、開心

開心是孩子面對外界變化時內心表現出來的愉悅體驗情緒,是孩子樂觀精神的來源。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會因爲一些小事而開心如受到他人表揚、成績進步或取得一些小成就。

2、恐懼

兒童會對一些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或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時,產生恐懼的情緒,如小動物或黑暗環境。當孩子遇到恐懼時往往伴有大哭大叫或躲避,隨着孩子成長,閱歷越來越豐富,對以前恐懼的東西不會再恐懼。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恐懼事物,一般等他們真正長大時才懂得恐懼背後的原因,並且想辦法如何控制自己情緒。但一些恐懼可能伴隨着一生,甚至影響孩子身心發育。

3、愛意

愛是美好的一種情緒,能讓人們心情愉悅,而且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潛能功效。兒童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內心渴望着愛,也希望能把得到的愛意傳遞給周邊的人。但有些孩子會因爲其他因素影響,出現戀父或戀母情結,這樣會造成扭曲的愛,家長需及時糾正。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第2張

4、憤怒

一般孩子得不到滿足時會表現出憤怒的情緒,憤怒情緒的出現一般跟主動行爲和被動行爲有關,這種行爲可引起孩子發脾氣,不配合或絕望。前者是指孩子自身完成一件事情時,沒經過任何外界環境就發生了某些行爲

如作業沒有完成受到批評或走路時摔倒,這是自身無法控制引起的情緒行爲。後者是孩子對某些事情可以完成,但外界對其產生了影響,如正在思考問題時被家長突然打亂思路。隨着孩子年齡增長,懂得越來越多憤怒,情緒表現有所減少。

5、好奇

好奇心是大部分孩子具有的特性,他們有超強的模仿能力,但會常常帶來更多的刺激和冒險行爲。孩子很敏感,他們用眼睛觀察成人認爲習以爲常的東西,從中能發現很多大人忽略的內容。

另外,孩子對外界探究會受到家長或其他環境限制,不利於開展其好奇心理以及能力。其實只要保證孩子完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去尋找和探索,不僅能讓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可激發其想象力。

溫馨提示

除了以上5種情緒外,孩子也會出現傷心情緒,傷心的情緒主要是內心沒有得到滿足。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情緒,同時做好引導工作,不能一味的指責或打罵。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3

一、孩子沒有看着你的眼睛

當孩子沒有看着你的眼睛,說明孩子現在有點尷尬了;當孩子避開視線並表現得有些茫然時,然後也不繼續玩他想玩的遊戲,這就有可能是因爲孩子感到尷尬和茫然了。一歲半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發展,從那時起,孩子將逐漸學會害羞,孩子不敢看父母的眼睛,表明他也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使父母失望等。

爸爸媽媽的迴應:孩子做錯了什麼,我們最好面對它,而不是逃避和找藉口。但是接下來,我們必須讓孩子們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他們已經犯了錯,他們必須承擔責任,尋找彌補、道歉和減少傷害的方法。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思考解決錯誤的方法,但是我們必須鼓勵孩子們爲他們的錯誤承擔責任。

二、將所有玩具和常用物品放在牀上

如果這不是故意的惡作劇,則可能是孩子很害怕。在2、3歲時,正是孩子的想象力爆發的時候,他們無法區分想象力和現實,經常把想象中的場景和角色當作真實發生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會認爲牀底下有怪物,櫃子裏有恐龍等等。爸爸媽媽的迴應:在我們成年人的眼中,孩子們的恐懼和擔憂似乎荒唐,我們會不斷向他解釋:“壁櫥裏沒有怪物。爸爸看着牀底,也沒有恐龍……”可是這種解釋不是很有用,孩子會想:“大人其實是看不見怪物的”!

孩子的情緒與行爲 第3張

因此,家長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使用這些玩具,是來保護他們的情緒的。然後給孩子一個決定的機會:“你想選擇今晚與哪三個朋友一起睡覺?”2、3歲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做決定,家長若能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他們會感到受人尊重,並且更願意與父母合作。

三、故意敲打食物或玩具

可能是孩子想表達:我不開心,現在我很難過!對於孩子們來說,把東西扔在地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爲,聽話的“小天使”會突然變成了“小惡魔”。儘管他們很生氣,但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現在只是因爲這一事件而生氣,絕不是突然變成壞孩子的,當孩子這樣做時,通常想要表達的是“我很無聊”,“我很累”或“我需要被你們關注着!”。

爸爸媽媽的迴應:嘗試找出發生了什麼?如果孩子因爲無聊而這樣做,請冷靜地走過去與孩子一起玩耍。即使孩子仍然生氣並暫時不理你,也沒關係,看着父母玩了一段時間,孩子自然會加入你的行列;

或者暫停並冷靜下來,這也是一個好方法,認真冷靜地陪伴您的孩子到一側冷靜2分鐘,然後告訴孩子:“媽媽知道您生氣/悲傷,但是扔東西的行爲是錯誤的。”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接受您的不當行爲,然後想到與孩子一起玩的有趣遊戲。

四、爲孩子準備點心時,孩子會很着急或是哭泣

這顯然,孩子已經等不及了,他現在必須要吃飯!這種事情很常見,無論孩子想玩和吃什麼,他都立即需要,等不及了,否則就會哭泣!這不能全部歸咎於孩子,兒童缺乏耐心等待是因爲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如我們的成年人,孩子也需要慢慢學習和練習。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