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頭腦聰明,反應靈敏,學習力強,這是不爭的事實。科學家已證明人的大腦後天具有可塑性,這種可塑性來自基因和環境對感官刺激的雙重結果。所以說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1

爲什麼畫家辨別顏色的能力特別強?爲什麼音樂家辨別音色的能力很強?因爲他們的感官經過訓練後變得很靈敏。所以,只要從小多爲幼兒提供各種鍛鍊的機會,就可能使孩子的感知能力逐步加強,從而對事物的感受日益豐富、清晰、深刻,爲幼兒智力的發展打堅實的基礎。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訓練幼兒感官的方法及內容是非常廣泛的。例如,在遊戲活動中有意增加一些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訓練。爲訓練幼兒視覺的敏銳性,可以把環境佈置成“森林”,在“樹叢”、“山洞”等不顯眼的地方,擺些小動物玩具,可以讓幼兒蒙上眼睛做“猜猜誰在叫”的遊戲,或者和幼兒一起玩“聽音找東西”的遊戲,幼兒離藏着的東西越近,聽到的聲音越強;離藏的東西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弱。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機會可以訓練幼兒的感官。例如吃東西時,可以讓幼兒描述食物的味道。平日帶孩子去公園散步、遊玩,可以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什麼在叫?”“哪兒飄來了香味?”隨時啓發孩子調動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一切事物,幼兒感知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發展。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第2張

訓練幼兒的感官還應注意根據具體情況由易到難地進行,要能引起幼兒的興趣。當然在發展幼兒感知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幼兒其他能力的發展,要使他們在充分獲取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發展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等思維能力,發展用連貫、恰當的語言進行表達和記憶、開展想像的能力,使孩子成爲聰明的人。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2

作家海倫·凱勒曾經寫到“我們永遠不會失去自己的所愛。日落,沐浴在陽光下的山脈,平靜的大海,暗涌的波濤,我們欣賞這些美景,深愛他們的美,牢記在心。我們深愛之物成爲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作家海倫·凱勒曾經寫到“我們永遠不會失去自己的所愛。日落,沐浴在陽光下的山脈,平靜的大海,暗涌的波濤,我們欣賞這些美景,深愛他們的美,牢記在心。我們深愛之物成爲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日落,山脈,月光,大海不過是常人眼裏司空見慣的景象,海倫·凱勒卻從未看到過,她在19個月時因生病永遠失去了聽力和視力。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第3張

海倫·凱勒無法用視力和聽力感知世界的7年裏,性格也變得格外“瘋狂,任性,極具破壞力”。直到遇見老師安妮莎莉文才改變這一切。

一天安妮發現有人在用水泵抽水,她立馬帶海倫去水井房,讓水流從海倫的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過,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的寫water(水)。反覆讓海倫體驗“水”。

這時海倫才覺悟水到底是什麼。海倫曾寫道“我安靜地站着,全身關注老師指尖的運動,突然,我恍然大悟,有種神奇的東西在我腦中激盪,呈現給我語言文字的奧祕。我知道了水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海倫對水的認知,來自水流過手指的感受,也就是說通過觸覺刺激達成的。

後來海倫主要通過觸覺和嗅覺來認識周圍的一切,比如她根據醫生或木匠身上散發出的不同味道把二者區分開來。她憑藉自己的力量完成14部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等等,還被《時代週刊》評爲“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所以良好的感官刺激會增強孩子的腦力,讓孩子變得聰明。

良好的感官刺激如何使腦力更強大的呢?

腦的學習機制是怎樣的呢?

首先有必要了解關於腦發育的三個關鍵詞神經元,突觸,髓鞘是什麼,分別有什麼作用?

神經元:或稱爲神經細胞,由細胞體和軸突,樹突組成,負責傳輸和接受信息。

突觸:是兩個神經元的銜接之處。起着信號傳遞的作用。

髓鞘:是軸突上的一層脂肪類物質,已達到絕緣的目的。

其次三者之間如何工作的呢?

神經細胞中的軸突向其他神經細胞傳遞信號,樹突接受其他神經細胞傳過來的'信號,所有信號傳遞都通過突觸完成,從而實現神經系統的溝通連接,而軸突髓鞘化能夠讓信號傳遞得更快,更順利。

比如神經細胞ABCDE,如果這些細胞中間沒有突觸,那麼A到達E的速度是A到B到C依次進行,信號傳遞速度很慢;一旦這些神經細胞中間有突觸作爲連接,那麼A就能繞過BCD直接到達E,信號傳遞速度變快。如果神經細胞的軸突髓鞘化後,那麼信號傳遞的速度會比沒有髓鞘化的傳遞速度快100倍。

信號的傳遞是通過突觸完成,所以突觸是腦力的關鍵所在。

腦的突觸是如何增減的呢?

突觸的增減賴於環境的刺激,良好的感官刺激越多,突觸就會增多。

一個人的腦容量有限,突觸並不會無限制增長,突觸遵循用進廢退原則,經常利用的突觸其功能會增強,不被利用的突觸會被“修剪掉”。所以爲孩子提供良好充足的感官刺激來增加突觸很必要,這樣孩子的腦力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孩子會更聰明。

家長如何做才能增加孩子的突觸呢?

抓住腦發育敏感期

嬰兒出生時的大腦只有成人腦容量的1/4~1/3,3歲時的腦重量接近成人腦重的90%,到6歲時,其腦重量幾乎等於成人的腦重量。

也就是說腦發育最敏感的時期是0-3歲。

0-3歲腦的神經迴路在加工和存儲信息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即神經迴路很容易形成,消失,其功能很容易被削減或增強。

《早來的天使》這本書作者的女兒是早產兒,出生只有1.1公斤,伴有腦癱,作者通過這本書記錄她女兒康復的全過程。其中特別強調作者抓住腦發育的敏感期0-3歲,通過對孩子的各種感官刺激,最終孩子的各項發育指標都正常,成爲一個正常兒童。

提供良好的環境刺激孩子的五感,讓孩子大腦的神經迴路豐富起來。

五感是指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嗅覺、觸覺,分別作用於不同的大腦皮層。

家長需要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刺激五感?

爲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環境。

小區裏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早晨或傍晚一些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把嬰兒放在推車裏散步,嬰兒睜着大大的眼睛只能望着天空。或者一些家長每天到點直接把學步兒帶到小區的遊樂場玩耍。

感官敏銳的孩子更聰明 第4張

這兩種情況都在忽視孩子對環境的體驗,放棄獲取更多感官刺激的機會。所以家長有必要給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環境

一方面當孩子在自然環境中看見走動的貓貓狗狗,她的眼睛也會追着去看,狗狗走到哪裏她的眼睛就跟隨到哪裏,專業術語叫“追物”,這就輕鬆刺激了孩子的視覺,其他幾種感覺也是通過這種體驗獲得刺激。

另一方面豐富多樣的環境會讓孩子有更多不同感官體驗。比如這次去動物園,那下次就帶孩子去水族館。

現實中很多孩子生活場所太單一,每天幾乎兩點一線,家-小區遊樂場,這真的不夠。家長至少週末要帶孩子去更遠一點的地方,比如附近的公園,山山水水。畢竟山上看日出和海邊看出的體驗完全是兩回事。

有個旅行家叫我是老極在網上分享他和孩子全球旅行的記錄。他的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跟隨爸媽去不同地方旅行,如今5歲,沒有上幼兒園,但他的孩子格外聰明伶俐,身體非常棒,即便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也沒有生過病。他非常建議家長即使不能夠如他一般帶孩子環球旅行,但一定要在家附近找到讓孩子可以體驗的環境。

所以家長一定要帶着孩子聞聞花香,聽聽鳥語,感受下溪水的溫度,摸摸樹葉的脈痕,在自然環境中全方位刺激的孩子的五感。

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

不同的人說話聲音,行爲方式都不相同,這些都能給孩子不同的感官刺激。

我一個朋友是全職媽媽,在異地,人生地不熟,老公工作忙陪娘倆的時間很少,她每天只定時帶孩子在小區玩耍,很少與當地人交流,孩子生活的世界基本就只有她和媽媽。

慢慢地孩子性格變得膽小害羞,當一個陌生人給她打招呼時,總躲在媽媽身後,避開別人的眼神。

後來朋友與我談到,孩子自從進入幼兒園後,整個人進步很快,看見熟人不那麼害羞,語言表達能力也變強。因爲幼兒園有老師和同學陪伴,孩子受這種環境刺激後,整個人都變聰明很多。

朋友明白這個道理後,又爲孩子報了一個社區親子閱讀班,空餘時間帶孩子來這裏親子閱讀,這裏聚集了很多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接觸很多的人。

所以家中的孩子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共同照顧還好,就一個人照顧孩子的媽媽一定要經常帶着孩子約朋友見面,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

多與孩子交流

小區裏經常能看見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陪孩子在遊樂場玩,大人總是做那個默默關注的人,甚至有的家長就只看手機,很少參與孩子活動,活動完畢後也沒有任何交流就回家。

在孩子腦發育的早期,要做一個“嘮叨”的家長,把眼前能看到的一切都給孩子介紹。

比如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告訴她糖是甜甜的味道,檸檬是酸酸的味道。迎面正過來一位騎着自行車的姑娘,可以跟孩子說“看,有個小姐姐騎自行車過來了”。長此以往,孩子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大量詞彙,而且還能將詞彙與對應的事物相匹配,這就會使負責語言的腦區得到充分的刺激。等孩子語言爆發期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什麼都會表達,真的很神奇。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作者達娜·薩斯金博士和她的團隊發現,在孩子三歲前父母對他們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的發育。並提倡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豐富孩子的詞彙量,幫助大腦發育。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