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寶寶不理媽媽

寶寶不理媽媽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不理媽媽,寶寶天生和媽媽都很親近,不應該不理媽媽,如果你的寶寶不理媽媽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平時陪伴少了,或者是對寶寶不好等。感興趣的來看看寶寶不理媽媽。

寶寶不理媽媽1

孩子在認人階段對以前的面孔很容易忘記,現在想讓孩子重新在像以前一樣喜歡你,需要一個過程

寶寶不親近媽媽的原因,可能是媽媽參與帶寶寶的時間不夠。在嬰兒的早期,尤其是1歲以內,出生之後是寶寶建立情感依賴的一個重要時期,媽媽親自餵奶、親自哄寶寶睡覺、親自給寶寶換尿布、親自跟寶寶一塊做遊戲。

能溫和的、有耐心的對待孩子,那麼寶寶肯定是會親近媽媽的。其實1歲以內的寶寶應該是誰帶他,他就跟誰親;誰對他好,誰溫和的對他、給他吃的、陪他說話玩耍、陪他睡覺,那麼他從內心就依賴誰。

因此媽媽要想跟孩子親讓孩子依戀你,就要多抽出時間和精力耐心的陪伴孩子、撫養孩子,給孩子以安全感,尤其是孩子睡前多撫觸孩子,多跟孩子互動,這些都有利於建立親子關係。

寶寶不理媽媽

如果10個月的寶寶不理媽媽怎麼辦?

多多陪伴孩子。要考慮是不是婆婆帶孩子的時間比較多,或者爸爸。這是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媽媽本人經常帶寶寶出去玩,可能寶寶對媽媽會產生隔閡感。

對媽媽不熟悉。這就是僅僅十個月的寶寶爲什麼不理媽媽的原因之一。解決的方法當然就是在往後的時間裏多多陪伴寶寶,參與寶寶的成長,母子之間彼此熟悉。

媽媽抱寶寶的姿勢不正確或者讓寶寶有不舒服的行爲。寶寶是不會無緣無故不搭理人的,除非對方是陌生人,從未見過的人。但是對於媽媽,排除陪伴時間少,那就是媽媽的抱姿不正確導致寶寶不舒服。

或者是媽媽的某些行爲使得寶寶產生排斥感。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可以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抱姿或者與寶寶的相處模式和方法,讓寶寶的心理是有安全感或者依賴感的。十個月還很小,現在改變還來得及。

寶寶不理媽媽2

寶寶這種現象是屬於正常的生長髮育過程,由於心理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不需要擔心。平時多陪孩子,適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進行親吻、擁抱、愛撫等行爲。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應該多進行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親子游戲,逐漸進行鍛鍊,促進情感交流。平時還應該注意寶寶飲食多元化,營養均衡,定期注射疫苗,定期進行身體發育指標檢查。

寶寶4個月不理媽媽怎麼回事

1、母乳停的早,孩子跟自己的早期身體接觸較少。

2、出去上班早,有效陪伴很少。

3、到了會哄大人的階段,別人抱着故意不要媽媽,我家寶貝爲了哄別人開心,有幾次也是隻要奶奶和家裏來的親戚,不要我。畢競媽媽會永遠愛她,別人的愛是要自己爭取的嘛。

4、媽媽有沒有給孩子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比如嚇唬他,打他,雖然大人是開玩笑,但是孩子可能記着了。

寶寶不理媽媽 第2張

寶寶4個月不理媽媽如何處理

和寶寶的一切互動一定要能滿足她的需求,而做到這一點一定是要建立在瞭解她的基礎上,否則你給予的再多也打動不了她。

但是寶寶和媽媽天生就會有依戀關係,也許她就喜歡看不熟悉的臉孔,喜歡爸爸那樣陪伴她的方式。

此外,作爲母親,在養育上面需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由有規矩,孩子纔會愛和尊重你。所以建議媽媽,多瞭解一些育兒理念的內容。

4個月的寶寶要怎麼交流

四個月的寶寶比過去的身體要硬朗很多,學會了擡頭,小手大部分時間都是張開的,家長開始訓練寶寶抓握玩具(要有家長在身邊,這時候的寶寶手還不是很協調,抓不牢,要給很輕的東西,以免砸到寶寶);

寶寶的腿腳也變的靈活了,會時不時的蹬幾下,開始學會踢被子了;有的寶寶這個時期開始流口水了,是因爲唾液開始分泌,有身體很硬朗的寶寶也可能是要出牙了;對於四個月的寶寶,寶媽、寶爸們要多給孩子語言交流,雖然寶寶太小,還聽不懂,但是寶寶可以用心靈感覺到,爸爸媽媽在逗她。

寶寶不理媽媽3

“依戀”和“不依賴”媽媽的寶寶

你還記得寶寶學走路時的場景嗎?

當寶寶遇到磕磕絆絆,或者覺得有危險的時候,會趕緊扭過小腦袋、伸出小手,向着媽媽“飛奔”而來,尋求庇護,獲得安全感和幫助。

而這樣的行爲,其實就是寶寶與媽媽安全型依戀關係的一種體現。

在這樣的依戀關係中,寶寶在媽媽身邊時,可以感到安全和放鬆,當媽媽離開時,寶寶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甚至出現憤怒和恐懼情緒。

對此可能有的媽媽會覺得麻煩,感覺失去了個人空間,就連去趟廁所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又哭又鬧。

然而事實上,“安全型依戀關係”其實是一種積極健康的依戀關係,寶寶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感到放鬆,情緒能夠得到有效調節,對周圍環境或者是陌生人沒有畏懼感。

等寶寶長大後,也會富有充足的安全感,在展開人際交往時心態更健康,與他人相處時感到放鬆、舒適、愉悅,性格也往往比較開朗。

寶寶不理媽媽 第3張

與之相反的是,有些一兩歲的寶寶,基本上對媽媽不會有依戀,這種依戀關係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爲“迴避型”,這時寶媽就要當心了,這對寶寶的成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依戀”和“不依賴”媽媽的寶寶,長大後性格差異很大

當寶寶與媽媽之間依戀關係是“迴避型”時:寶寶平時看上去乖巧懂事,但過於平淡的他們看起來缺了點“生命力”——對任何事都顯得漠不關心,媽媽陪伴與否,都不會有明顯的情緒變化。

有些媽媽可能還會很開心,誤以爲自家有個“天使寶寶”,殊不知其實是依戀關係出了問題,母子之間處於消極依戀、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因爲孩子渴望愛和關注時總是被拒絕,從而學會了過度調節自身的感受,以及對感受的表達,每當想和媽媽建立依戀關係時,就會抑制自身的情感,通過疏離來保證安全。

比如有些家長忙於生計,無形中遠離了孩子的生活,等到能給予孩子陪伴,家長希望與孩子更多地相處時,孩子會對父母的存在會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彼此間保持着似有若無的距離。

英國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提出:“在成人的親密關係中,人們對伴侶的依戀風格,和兒童期對於母親的依戀反應呈現出高度一致性。”

也就是說,如果寶寶一兩歲時不對媽媽感到依戀,處於“迴避型依戀關係”,那麼等他長大後往往也會更敏感,與人交往時會因爲怕被拋棄而沒有安全感,性格上也會變得孤僻內向,不願意去相信他人,與“安全型依戀關係”有很大的性格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表示,媽媽是孩子的“安全基地”,能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我們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應該注意與孩子建立積極健康的依戀關係,也就是“安全型依戀”,避免與娃變得疏遠,送給孩子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

如何與孩子建立積極的依戀關係?

1、接納孩子的依戀行爲

心理學認爲,寶寶在3歲以前與媽媽處在“共生期”,他們會認爲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所以此時寶寶表現得黏人是一種非常正常的行爲表現,我們要懂得接納孩子的這種依戀行爲。

比如在短暫離開寶寶前,用溫和的語調對寶寶進行安撫,儘量更多地對寶寶傳遞愛和陪伴等等,都有助於親子間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2、保持情緒穩定

有些年輕家長缺少耐心,在與孩子相處時會忽冷忽熱,心情好時春風化雨,心情不好又變得寒風凜冽,使孩子不知道如何與這樣的父母相處,對他們感到失望,變得不知所措。

我們在給予孩子陪伴時,要注意自身情緒的穩定,保持“一致性”,只有一以貫之地對孩子穩定輸出愛和陪伴,孩子才能富有安全感,彼此間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

3、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最後,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養成安全型依戀關係也至關重要。

我們常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一個富有愛的家庭環境,纔是孩子養成健康依戀關係最好的土壤。

結語:

孩子長大以後,有些家長會忍不住經常吐槽,嫌棄孩子與自己關係疏遠,態度太冷漠。

事實上,只有我們在孩子小時候,注意與其建立積極的依戀關係,才能讓孩子把父母視爲安全港和安全基地,長大後仍然有比較親密的聯繫,讓孩子在人際交往、性格養成上,也表現得更健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