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七夕原文及賞析【熱門】

七夕原文及賞析【熱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原文及賞析1

七夕二首·其二

七夕原文及賞析【熱門】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註釋

鵲橋:傳說,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羣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

天涯:天的邊際,指極遠的地方。明指天空,銀河,結合牛女相會事。暗指作者故鄉,尚在萬里之遙的江南,實如海角天涯。

註釋

鵲橋:傳說,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羣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唐李洞《贈龐鍊師》詩句“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鵲橋”,則借用此意。

天涯:天的邊際,指極遠的地方。明指天空,銀河,結合牛女相會事。暗指作者故鄉,尚在萬里之遙的江南,實如海角天涯。

鑑賞

《七夕》是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組詩,此詩爲第二首。七夕爲農曆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後附入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壽等活動。此俗甚古,漢、晉、南北朝書中均有記載。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德容作此七言絕句,記述自己的感想,抒發自己的情懷。任何風俗風景,其觀感體驗皆因人而異。舊俗此時,婦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德容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爲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七夕原文及賞析2

睡輕時聞,晚鵲噪庭樹。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蛛絲暗鎖紅樓,燕子穿簾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秋鬢改,妒月姊、長眉嫵。過雨西風,數葉井梧愁舞。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淚溼沙邊凝佇。

註釋

⑴荔枝香近:詞牌名。《詞譜》:“《唐史·樂志》:‘帝幸驪山,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雞漫志》:‘今歇指調、大石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爲本曲?’按《荔枝香》有兩體,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歇指調”;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彥,一名《荔枝香近》。”此詞雙調,七十六字。前後片各七句四仄韻。[2]

⑵愁:一本作“秋”。

賞析/鑑賞

“睡輕”四句,引神話傳說點題。言詞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聽見庭院中的樹上不斷地傳來喜鵲們的聒噪聲。它們似乎在說:今天晚上我們又要飛上天去搭起鵲橋,使牛郎織女能夠重聚在天河西畔,度過一夕的幸福時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絲”兩句,敘說自身的孤苦。此言詞人所居的小樓角落掛滿了蛛網,這說明那裏已經很久無人前來打掃住處了。詞人生活在這種與愛妾生離死別的孤獨境況中,所以惟見燕子飛來,穿堂入室與他作伴,卻難見伊人來此與他相伴。“天上”一句,兩相對比。詞人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鵲橋會,而地上的我卻永遠不能再見愛人一面,所以哀嘆“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啊。上片從題旨生髮,重在悲嘆自己與兩妾生離死別的不幸遭遇。

“秋鬢改”兩句是說:我已經老矣,能不鬢髮轉白?因爲自己的日漸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對傳說中吃過不死藥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種嫉妒心。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騷話。“過雨”兩句是說:眼前又到了秋風秋雨的煩悶季節,再加上室外的梧桐葉隨風颯颯地飛舞,能不使人見秋景而起愁?所以後來的鑑湖女俠秋瑾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嘆;而詞人也有“離人心上秋”之愁。“夢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詞人從七夕鵲橋會的傳說,進而聯想到自己如果要想與愛人相見,那就只能在夢境之中了。所以詞人起而獨自徘徊,企圖擺脫相思之苦。只見天上幾顆星星閃爍,映襯着冷冷清清的門戶。他漫步在宅邊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愛妾而淚滴漣漣。下片主要是哀嘆自身的老境淒涼及懷念離逝的兩個愛妾。全詞從七夕的神話傳說,聯想到自己與兩位愛妾生離死別的愁苦,既寫時節,又寫親人,讀來感人肺腑。

七夕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翻譯

難得等到七夕她已駕着七香車。剛剛兩心相會又憂無情的曉霞。

清風夜靜,唯有玉佩的響聲,日光微弱點吧,不要曬枯了豔麗的鮮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傳得更遠更遠。星間的高榆給人間送來舒適的影斜。

她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識別靈筏。

註釋

七夕: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香車:用多種香料塗飾的車。

日薄:?七日)將晚時·日光漸淡。嫣:同蔫,蔫萎不鮮活。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圓。

榆:白榆。星名。

卜肆:占卜的攤子。

槎:木筏。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詩人託杜驚轉致令狐的失望之作。

賞析

前六句講的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一二句講的是織女已駕車渡河,與牛郎相會,他們相會之後,害怕此夜良時將逝,所以“起視夜何其”,直到太陽從東方升起。三四句講的是牛女相會時,牛郎好像聽到了織女環佩的聲音,又好像看見了她如花之貌,風輕輕的吹來,所以佩響輕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織女於黃昏時動身離開,故曰“日薄”。五六句講的是月桂爲他們傳送嫩香,白榆爲他們投影翳蔽,成就他們好合。

末聯講的是織女不想要人間知道他們相會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識靈槎的人。抒發了自己深切的感嘆。末句講的是雙星不想人間知道他們的祕密,深怪成都占卜攤子上的嚴老頭子懂得靈槎而多管閒事。從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說;至於還有什麼特定的寓意,尚無有力證據,不敢妄言。

全詩詩人以織女自況,以牽牛比牛黨,令狐絢。

七夕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註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莊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及賞析5

行香子·七夕 宋朝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行香子·七夕》譯文

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一年一次短暫相會,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一年才能相見,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行香子·七夕》註釋

蛩(qióng):蟋蟀。

雲階月地:指天宮。

浮槎:指往來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星橋鵲駕:傳說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時,喜鵲爲之搭橋,故稱鵲橋。

牽牛織女:二星宿名。

甚霎(shà)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一會兒

《行香子·七夕》賞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象的兩個突出特徵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悽地鳴叫着,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淒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此外,着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爲離愁所“驚”。詞作題爲“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爲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雲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雲階月地”,以云爲階,以月爲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末三句,“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詞人在此繼續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裏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牽牛織女,莫是離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於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胸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行香子·七夕》鑑賞

這首雙調小令,主要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寫人間的離愁別恨,悽惻動人。此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全詞以託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並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會少離多,抒發了對自已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鬱積於內的離愁別恨。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詞首從人間的七夕着筆,寫周圍環境的沉寂和抒發主人公孤獨痛苦的心情。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大興誇張之筆,說那幾張飄然落地的梧桐老葉是。嗚蛩”所“驚落”,極寫出萬籟俱靜的環境特點,烘托了詞人內心孤寂悽愴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間。天上愁濃”的聯想,把自己的心境與牛郎織女的離愁緊緊地編織在一起,成爲所託之事與所言之情的紐帶。下面寫牛郎織女的故事:“雲階月地,關鎖千重。”描寫牛郎,織女遠隔雲階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見的痛苦,正抒發了自己與丈夫身在異地,心相牽繫的離愁;描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瞬息離散的苦難,正傾吐了自己與丈夫遠隔千里、不得歡聚的別恨。

正所謂:“縱浮搓來,浮槎去,不相逢。”整個上片由人間寫到天上,於敘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緊着詞人的感情脈搏。最後,在下片詞人的感情已經完全化他爲我,將自己夫妻的境況與牛郎、織女的境況融合爲一,因此,她從現實自我處境出發,展開了奇特的聯想:“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天宇間風雨變幻莫測,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牛織女或許現在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這種推測聯想,完全是移情的結果,含蓄婉轉地抒寫了人間七夕夫妻不得相見的難言苦衷。

尾句寫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與首句人間七夕之景遙相呼應:一邊是風雨飄忽,陰晴不定的銀河兩岸,一邊是蟋蟀低吟、梧桐落葉的深閨庭院,這就開創出一種清冷淒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詞人孤寂悲傖的心情。尾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成功地提煉了口語,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繪了宇宙天體的瞬息萬變,在創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增添了詞的音樂美。

總這首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此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全詞以託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並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會少離多,抒發了對自已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鬱積於內的離愁別恨。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通篇以牛女傳說爲寄託,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行香子·七夕》創作背景

這首詞《歷代詩餘》題作“七夕”,有可能是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寫於池陽的。是年三月趙明誠罷江寧守;五月,至池陽,又被任命爲湖州知州,趙明誠獨赴建康應召。這對在離亂中相依爲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離。此時,李清照暫住池陽,舉目無親,景況倍覺淒涼。

七夕原文及賞析6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註釋

玉露:指晶瑩的露水。

金風:秋風。西方爲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說,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稱素秋。又秋至則草木漸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處作者兼用二義。

穿針樓:舊俗七夕時婦女多登樓望月穿針,互比靈巧。此處僅指樓,作者未必真會穿針引線也。

雙星:指牽牛星、織女星。

一鉤: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鉤。

註釋

玉露:指晶瑩的露水。唐杜甫《秋興》詩之一:“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即此意。金風:秋風。西方爲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說,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稱素秋。又秋至則草木漸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處作者兼用二義。穿針樓:舊俗七夕時婦女多登樓望月穿針,互比靈巧。此處僅指樓,作者未必真會穿針引線也。

雙星:指牽牛星、織女星。一鉤: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鉤。

鑑賞

《七夕》是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組詩,此詩爲第一首。七夕爲農曆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後附入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壽等活動。此俗甚古,漢、晉、南北朝書中均有記載。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德容作此七言絕句,記述自己的感想,抒發自己的情懷。任何風俗風景,其觀感體驗皆因人而異。舊俗此時,婦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德容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爲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七夕原文及賞析7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及註釋

緱(gōu)山仙子,高清雲渺(miǎo),不學癡(chī)牛騃(ái)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雲渺:高遠貌。癡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裏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於俗世的芸芸衆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客槎(chá)曾犯,銀河微浪,尚(shàng)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着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槎:竹筏。銀河:天河。尚: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着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註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miǎo):高遠貌。

癡(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裏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於俗世的芸芸衆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爲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爲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着天上的天風海雨。接着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悽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讚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衝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後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羣的姿態。

七夕原文及賞析8

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里秋容如拭。練練鸞驂鶴馭,橋倚高寒,鵲飛空碧。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誰念文園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天岑寂。忍記穿針亭榭,金鴨香寒,玉徽塵積。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雲消息。聽窗前、淚雨浪浪,夢裏檐前猶滴。

翻譯

拭:抹,擦。

練練:慢行貌。

文園:指司馬相如,他曾爲孝文園令。這裏作者藉以自指。

穿針:《荊楚記》:“七夕婦女穿上孔針以乞巧。”

玉徽:琴名。

浪浪:流貌。

賞析

此詞詠七夕。上片遙念仙侶歡會。先寫新秋夜色。涼月橫舟,銀河浸練,碧空如洗。次寫雙星相會。橋倚高寒,鵲飛碧空,綿綿離恨,歡情幾許;千秋今夕。下片抒發感懷。夜色沉沉,獨感岑寂,回憶昔日,亭榭穿針,金鴨香嫋。而今玉徽塵積,新涼半枕。窗外淚雨,檐前猶滴。不禁感慨萬千。

全詞構思精巧,抒情細膩,情景交融,真摯感人。

七夕原文及賞析9

七夕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翻譯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註釋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

鸞扇:上面繡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

鳳幄:閨中的帳幕;繡有鳳凰圖案的車帳。

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爲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

爭將:怎把。

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

一度:一次。

創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這個傳說中優美的愛情故事,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馳。約大中七年(853年)農曆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來追悼亡妻。

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象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象中奔馳,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七夕原文及賞析10

韓莊閘舟中七夕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賞析/鑑賞

韓莊閘,在山東微山縣微山湖口。七夕,每年農曆七月七日,傳說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爲民間的美好傳說。作者乘着一艘用木蘭樹做船槳的畫船,在譽爲“藕花之鄉”的微山湖上泛舟。這時,船上的歌聲從下午一直唱到晚上方停了下來。湖上天氣微涼,輕煙籠罩着楊柳,倒映在靜靜的水面,青綠色的遠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黃色的月亮也彎彎高掛,亦似美眉。“山眉澹碧月眉黃”一句甚佳,把微山湖之山和月喻爲“眉”,遙遙相對,依稀可見牛郎織女在“相逢”,眉目傳情。這首詩,把韓莊閘所見之美與七夕美好的民間傳說結合起來,既描寫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使詩味更濃。

七夕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五更天時銀河斜轉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仙馭:指風伯、雲師駕車而來,意即風起雲涌,天氣發生了變化。

雲開扇:作爲扇翣掩障太陽的雲移開了。

更闌:更殘,五更天。闌,所剩無幾。

星河轉:謂銀河斜轉,表示夜深。

驚:驚醒,醒過來。

草草:匆忙。

長共天難老: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不會老死。

人間日似年:人世間的日子難過,這是說明上句牛郎、織女“不羨人間”的理由。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爲“更闌月墮星河轉”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渲染了牛郎織女此時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雲開,面臨蒼涼環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歎、淚涕縱橫的神態。“夢”、“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恆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心難言的餘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後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爲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說,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麼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麼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七夕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餘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註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爲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爲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七夕

唐代: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賞析:

七夕,陰曆七月七日,相傳爲牛郎渡過銀河與織女爲一年一度相會。這天晚上,民間陳列瓜果,穿針乞巧。這首詩就是寫七夕的。首聯:“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絡是網絡,當指霧氣網絡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銀河,是分離牛郎織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開的天氣。大概想象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看到角宿和荷花。這是說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間,有一家人家歡笑地在院子裏鋪置紅布的筵席,擺上瓜果,來穿針乞巧。

次聯:“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謝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這家的女子把篋中的珠子倒空,要這家的男子寫出歌詠七夕的錦繡詩篇,放到那個篋裏。這裏就要寫七夕的詩而言。璣:小珠。三聯:“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上一句指天上,香帳製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這是製作結婚用的圓帳。牛郎織女相會,也要製作圓帳。簇是指叢聚成團,把香羅幾重疊起來縫製圓頂帳子,正是叢聚成團,故稱簇。窈窕,狀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織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這聯下一句指人間,那家人家的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穿好針來拜美好的織女星。嬋娟,美好,指織女星。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報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這首詩的特點是用對比寫法,第一句寫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寫人間的情狀,有景物,又有歡笑,構成天上與人間相對照。二聯專寫人間,不提七夕,在“錦繡篇”裏暗指詠七夕。三聯又是對照寫法,“香帳簇成”指天上,“金針穿罷”指人間。“銅壺漏報”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聯寫人間“歡笑”,與第四聯寫天上惆悵相對。一樂一悲,構成映襯。再像寫謝女的空出篋子來裝檀郎的錦繡篇,寫人間男女在七夕的歡樂,又與牛郎織女的臨別惆悵構成映襯。在這樣的映襯裏,就是襯出天上不如人間了。再就寫天上或人間的詞句來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寫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寫人間,即四句寫天上,四句寫人間。但這首詩題爲《七夕》,應以寫牛郎織女相會爲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還是看重人間,所以這樣安排。作者寫人間的歡樂勝過天上,在當時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難得的。

七夕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癡牛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註釋:

①緱山: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四十里,《列仙傳》王子晉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②癡牛女:指牛郎織女,,呆的異體字。

③客槎: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用晉張華《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從海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後至蜀問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客槎即指此。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爲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着天上的天風海雨。接着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悽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七夕原文及賞析15

摸魚子·七夕用嚴柔濟韻

問雙星、有情幾許。消磨不盡今古。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知幾處。綵樓瓜果祈牛女。蛛絲暗度。似拋擲金梭,縈迴錦字,織就舊時句。

愁雲暮。漠漠蒼煙掛樹。人間心更誰訴。擘釵分鈿蓬山遠,一樣絳河銀浦。鳥鵲渡。離別苦。啼妝酒盡新秋雨。雲屏且駐。算猶勝?娥,倉皇奔月,只有去時路。

古詩簡介

這是一首七夕詞。牛郎織女七月七日夜鵲橋相會的傳說,至少在漢朝便已流傳。《淮南子》已載:“七夕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便通過這一天上的神話故事表現人間男女愛情受阻、離別相思的哀愁。此後,七夕又漸漸成爲婦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唐宋詩詞中,寫這類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顥《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張先《菩薩蠻》詞:“雙針競引雙絲縷,家家盡道迎牛女。”

創作背景

秋夜晴空,滿天繁星,引人遐想。特別是七夕,人們總不時仰望銀河兩岸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看看他們是已經過河相會了,還是仍舊在隔河相望。因爲據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受天帝處罰,分居銀河兩岸,每年七月七日才準相會,烏鵲爲之搭橋。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一直在人們中傳播,他們的遭遇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同情,也引發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描繪、詩人的吟詠,詞中寫七夕著名的有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但白樸的這首《摸魚子》卻又是另一種寫法。 這首詞一開始就問牛郎織女:你們之間相愛之情,從古至今,千百年都消磨不盡,它究竟有多少呵。爲什麼發這樣的問呢?因爲牛郎織女年年都要相會,千百年來,年年如此。這藉以說明這個神話傳說流傳的久遠,也引起下文想象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牛郎織女是仙侶,是生活在天上的,他們住的是月窗雲戶的仙居,在他們每年風流聚會時,這仙居就充滿暖和的香氣和歡聲笑語。這是七夕的天上,而七夕的人間又是怎樣的呢?據《荊楚歲時記》雲:“七月七日,世謂織女牽牛聚會之日,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因爲織女是織造雲錦的巧手,所以七夕那晚,人們有的要搭綵樓陳設瓜果,祈求織女賜給他們聰明技巧。當然也有情侶在此夜,密誓相愛,訴求牛郎織女給他們幸福的。白居易《長恨歌》說唐明皇、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按,《唐會要》卷三十雲: “天寶元年十月,造長生殿,名爲集靈臺,以祀神。”每當人們七月七日夜晚祈神時,屋角的蜘蛛往往在幽獨地吐絲織網,好象是織女在拋織金梭,也好象它是在用錦織就舊時詩句。“錦字”, 據《晉書》載:竇滔被放,其妻蘇氏織錦爲《迴文璇璣圖》詩以寄。以後就借指妻子寫給丈夫的信。 下片開始繼續寫人間,但寫的是另一種場合,那就是別離。別離,不只是天上有,人間也不少。在暮雲低垂,漠漠蒼煙掛樹的時候,人們別離的悲痛,更是難於訴說。“人間心更誰訴”的 “更”字,用得很巧。“更”是就“人間心”與牛郎織女心相比較而言,這就把人間的事和天上牛郎織女的事串連起來了,加強了詞的整體性。以上是總說、泛論。下面接着以古往今來人們樂道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來說明,人間有的情侶也一樣會有銀河阻隔。“一樣降河銀浦”,再次加強和上片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故事的聯繫。“擘釵分鈿”,將金釵和鈿盒都分開。 “蓬山”,我國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擘釵分鈿蓬山遠”,白居易《長恨歌》雲:“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盒一扇,釵擘黃金盒分鈿。”下面又轉而寫天上,牛郎織女七夕相會後又要通過鵲橋別離了,別離的淚水化爲秋雨連綿。“雲屏且住”,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別離的悲傷與無可奈何之情和上片相會時的歡樂相對應。以下轉筆勸慰牛郎織女說,你們雖然爲銀河分隔,但每年七夕還可相會,而嫦娥倉皇奔月,就只落得她一人永遠孤獨地住在月宮了。比較起來,你們究竟還比她好。這是退一步的說法,是勸慰之辭。作爲情侶來說,當然追求朝朝暮暮,恩恩愛愛。“嫦娥”,即嫦娥。傳說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的不死藥後,奔往月宮,成爲月中仙子,淒冷孤寂地獨守月宮。 這首詞的上片前一部分寫天上,“知幾處”以下寫人間。下片則相反,前一部分寫人間,“烏鵲渡”以下寫天上。而不管是寫天上,還是寫人間,都緊緊圍繞着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詞的上片寫歡樂,下片寫悲傷。但不管是寫歡樂還是寫悲傷,也都緊緊圍繞着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因此,整首詞雖然從多層次、多角度來用筆,但渾然一體,無支離之感。另外,這首詞還注意情、景的安排運用,如上片的“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下片的“離別苦、啼妝灑盡新秋雨。雲屏且住”,都是景爲情設,情因景生的。 詞文今譯: 問一聲天上的牛郎與織女, 你們有多少訴不完的情愛, 自古至今千萬年, 歷盡磨難癡心不改。 每一年的這一天夜晚, 你們就這樣浪漫地會面, 雲月間的仙居中, 便充滿了馨香與溫暖。 忽聽人間笑語起, 綵樓瓜果供雙星, 人們祈禱這天上的神仙, 賜予他們靈巧與聰明。 屋角的蜘蛛, 在默默地吐絲織網, 好似拋擲金梭, 在錦帛上織就那回文詩章, 相思的詞句, 依舊是當年的癡情。 傍晚的含愁的煙雲, 籠罩着地上的林木, 人間不盡的苦情, 更向誰去傾訴? 分開的金釵與鈿盒, 永隔蓬山萬里路。 人間如同天上, 一樣有着銀河的岸浦。 離別的淚水, 化成綿綿秋雨, 溼透了衣衫, 浮起了烏鵲搭起的橋渡。 比起可憐的牛女, 嫦娥命運更苦。 冷寂的月宮, 只有去時的路。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七夕詞。牛郎織女七月七日夜鵲橋相會的傳說,至少在漢朝便已流傳。《淮南子》已載:“七夕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便通過這一天上的神話故事表現人間男女愛情受阻、離別相思的哀愁。此後,七夕又漸漸成爲婦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唐宋詩詞中,寫這類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顥《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張先《菩薩蠻》詞:“雙針競引雙絲縷,家家盡道迎牛女。”

白樸此詞上片寫七夕。開頭兩句,似受元好問《摸魚兒》開篇“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啓示,慨嘆和讚許牛郎織女愛情的真摯深沉,千古以來消磨不盡,超越了時空。同元詞一樣,用設問句加強語氣,避免平鋪直述,收到破空而出、靈動多姿的效果,大大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堪稱“鳳頭”。中間五句,寫人間七夕傳統的習俗,呈現了男女七夕歡會,婦女們搭綵樓、列瓜果向牛女乞巧祈福的情景,同時也爲下文作出反襯。歇拍四句,由七夕的歡會轉向離婦的愁思。先承接上文,由“蛛絲暗度”的風俗寫起。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帝(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閉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爲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然後用《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蘇蕙織錦爲迴文璇璣圖詩寄夫事,暗寫這位七夕不能團聚的思婦窺視蜘蛛織網,思念離別在外的丈夫,充滿別恨離愁。

下片着重寫離愁。換頭兩句,描繪愁雲漠漠、蒼煙低垂的暮景,渲染了抑鬱黯然的愁情。“人間”以下三句,正面敘寫離婦的悲痛,正如天上被銀河分隔的牛郎織女一樣。“擘釵分鈿”,似用自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詩意,喻指夫婦的生離死別,然此並非只指死別。“蓬山”,古代所傳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萊,此處喻指遠離家鄉的丈夫漂泊無定的住所,意如賀鑄《芳草渡》“君去也,遠蓬萊。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懷”。“絳河”,即銀河,也叫天河、天漢。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月回藏珠鬥,雲消出絳河。”此後三句,以牛郎織女經年恨別,唯有七夕鵲橋相渡的傳說,極力點明人間思婦經年長別的痛苦。新秋七月七日之夜,當傳說中相隔銀河的牛郎織女也在歡聚的時刻,這位思婦依然孤守空房,目睹家家戶戶“綵樓瓜果祈牛女”的情景,耳聞別人家婦女的歡聲笑語,悲苦的離愁越加揪心徹骨,不由地淚落如雨。結拍四句,寫思婦悲痛、無奈之後的自我解嘲。思婦悲傷之情經過宣泄之後,想到傳說中倉皇奔月、一去不再復返的嫦娥,想起李商隱的《嫦娥》詩,感到自己比起廣寒宮裏孤獨冷清、寂寞難耐的嫦娥倒要稍勝一籌,便以此來安慰自己,減輕內心的離愁。於是張開雲母屏風,準備安寢。這是思婦的自我安慰與自我解脫,從中充分地顯示了她的善良與大度,但也因此更引起讀者的同情和憐憫,深化了“離別苦”的題旨。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