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散文的讀書心得15篇

散文的讀書心得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文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散文的讀書心得15篇

在記憶深處,總有抹不去的背影,朱自清細膩的文筆看似平淡卻讓人感同深觸,像雲絮輕輕劃過天際,卻留下拭不去的痕跡,如一塊小石子擊在水面上,漾起一圈又一圈的細細漣漪。

文章講的是幾十年前朱自清的父親在浦口車站送他乘火車北上唸書的情景,雖然字數不多,讀起來淡淡的,卻讓人深受感動。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樸實,但時時處處流露着一種真情實感:父子間深厚的感情,父親對兒子絲絲無形的關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以及無限的感激。

車還未開,父親不肯走,往車外望望,便執意要幫“我”買幾個橘子。“我”本要自己去,但父親不肯,還是自己去了。即使就是小小的的一個“不肯”,也足以看出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濃濃的關愛。父親很胖,所以爬上月臺有些艱難,“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着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每每讀到這一段時我都會被那份深深的卻不彰顯的父愛所打動,眼前彷彿出現了朱自清的父親艱難爬上月臺買橘子,又艱難回來的畫面。雖然當時作者已經20歲了,已經學會了自己照料自己,但父親還是忙前忙後地爲他做這做那,也許在父親眼裏,兒子始終還小,始終需要自己幫他,在他眼裏,兒子永遠是最重要的。

當時父親本是說讓一熟識的茶房陪同“我”去的,但是他始終還是不放心,還是決定自己親自到車站送兒子。因爲行李太多得向腳伕行小費,父親便忙着與腳伕討價還價:幫兒子在車裏找好位置;甚至在送兒子上車時還細細交代茶房好好照應他,而“我”,卻“暗笑他的迂”雖說是這樣,但父親對兒子還是無微不至的。作者對父親的關愛也充滿感,整篇文章的角角落落都瀰漫着感激。

現實生活中,父親的背影就如我的一顆定心丸。每天放學,我總是會在人羣中找到那熟悉的身影,我就知道爸爸來了,便會嘻嘻哈哈地走過去,放好書包,一隻腳跨過座位,手撐在爸爸的肩上,一用力,坐上座位,回家了;雨天,我靠着爸爸的背,躲在雨衣裏,總能覺得很定心,心裏暖暖的;媽媽不在家,爸爸就會爲我燒飯,雖然經常把廚房弄得髒兮兮的,但看着他在廚房忙碌的背影,我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我們都會一下子認出那個熟悉的背影,那個正是處處關愛自己的父親。

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麼獨特。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裏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彆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爲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在明媚的午後,一個人坐在暖暖的陽光裏看書,聆聽一首舒緩的歌曲,遠眺靜靜的甘德爾山,凝視白雲朵朵湛藍的天空,便會浮現出切切的思念,念一個人,念一個故事,念煙雲的時光……

記得林清玄說過的那句話:“無事最可貴,人生總是太忙碌,只有活在當下,纔會無事,心中無事,纔會享受好時光。”當生活節奏放慢,拿起擱放在桌上些許時日的一本書,一個人在靜謐中與自己的靈魂對望,細細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別有一番樂趣。在安靜中花開獨妍,聞淡淡的清香,體會那種清美深遠,尋找那一縷久違的燦爛陽光。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不要盲目地追求功利,要有一顆寧靜的心,尋找寧靜的內心世界,尋究書中的快樂。

看書的時候,在文字營造的意境裏插上翅膀遨遊,看遼闊的大地,領略江南小橋流水般的畫面。書中的內容可以驅走內心的荒涼,在歲月的平平仄仄中豐盈自己。體會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坎坎坷坷,要經得起風雨,在錘鍊中尋找成功的喜悅。記得有一次出差,夜晚一個人漫步在街頭,欣賞着陌生城市的夜景,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個狹長潔淨的巷子。巷子口不遠處掛着一塊紅底白字書吧的牌子,書吧裏放着輕緩的音樂,木地板很潔淨,書桌上放着免費提供給讀者的茶飲。書吧主人是位老者,他示意我找地方坐下。書吧裏的人埋頭看着書,有讀者對着書微笑,還有人託着腮幫子若有所思。書吧緊裏面有一對情侶在竊竊私語爭論着什麼。這時又走進兩位中年人,像是搞研究的,還沒等他們坐下,老者已把書給他們拿來了,顯然倆人常常來這裏。老者整理着由於下班讀者未來得及看完的書,以便讀者下次再來時能夠快速地拿到書。夜深了,我望着溫馨的小屋依依不捨地離開。

踏上圖書館漢白玉石階,循着昔日裏自己曾留下的蹤跡,來到三樓,選擇一張靠窗的自習桌,望一望窗外鬱鬱蔥蔥的樹木,靜心坐下。用手輕輕翻開這本還並未與我對眸過的書,陽光之下書影是那番可愛,我跟隨着書頁上的文字,心開始自由地馳騁。我暢想自己在那一碧萬頃的原野上無憂無慮地沐浴着陽光,我暢想自己在那碧水藍天之間醉臥一葉扁舟不去問歸路,我暢想自己傾一杯濁酒蝶戲馬蹄浪跡天涯……伴着思緒的遊離,手中的筆竟卻不經意間脫落,回過神來是一臉的愜意。

喜歡在陽光下看書,時而看着蔥蘢的植物,一根小草,一棵大樹,都洋溢着希望和生機。或許生命,就是一個從繁盛到凋零的過程,能做一株簡單的植物,盡情地蔥蘢綻放,然後妥帖安穩地老去,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河水翻滾着匆匆流過,就如人生的某一段路,一個人獨行,與靈魂獨舞,只要心靈豐盈,一個人的時光,一樣可以詩情畫意。

書是人們生活中吸吮的精神食量,它能開拓人們的思維,從中探尋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它也能提升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博覽書海中的奧祕精華,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源泉。一個質樸的人,一定是懂得修養的,這種修養就是從書中得來,聰明的人,智慧的人,懂得四季分明的人,是有思想、有生活、有合理安排工作的人。人們喜愛回味書中的情節,去假設,或扮演書中的人物,遐想美好的景物和事件。我一直在等待,等一份平淡生活,沐浴在夕陽中。品一粥一飯的溫情,簡單中和上一首心曲,在心中開一扇明媚的窗。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迴應。它像傾聽音樂的耳朵,需要不斷地訓練。所以說,讀書驅除外界喧譁,寧靜中它常常陪伴在我的生活中。夜,又一次靜了,我獨自來到陽臺上,面對着滿天星辰,回想着一個個暖人心扉的微笑!

幸福是什麼顏色?這是一個連作者都不知道的問題,但是她寫了這本書,也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也許我們應該自己理解它的奧祕。不同的人看了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自然會有不同的答案。衆所周知,畢淑敏是心理學家,這些關於幸福的問題都與人類心理有關。也許正因爲如此,她的觀點更容易被大衆接受。看完這本書,很多人肯定會改變人生。

其實幸福並不複雜,就是這麼簡單。對於老師來說,學生的進步就是幸福;對農民來說,收割莊稼就是幸福;對於平民來說,衣食無憂,全家平安,就是幸福;對於作家來說,對自己作品的認可就是幸福……在不同的人眼裏,幸福有着各種各樣的定義。作者對幸福的理解不一定是我們對幸福的理解,但從某些角度來說,可能是一樣的。看完這本書,我也想說說我對幸福的理解。

在我看來,幸福就這麼簡單。人生其實很短暫,因爲當你出生的時候,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什麼時候結束。也許今天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活着的人,但明天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哪裏。也許它變成了一棵樹,一朵花,一朵雲,甚至一粒灰塵。沒有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也不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7月23日,相信我們對這一天不會陌生。就是在這一天,一列從北京開往福州的列車與一列從杭州開往福州的列車相撞,車上38人遇難。就是在那一刻,死了很多人。誰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災難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每個人都記得小伊一,那個最終獲救的小女孩。面對逝者的親人,我們對誰沒有同情?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幸運和幸福的。至少我們還有親戚。每當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平安幸福是最幸福的事。

有些人一生中總是追求很多東西,比如金錢、地位和權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失去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當你站在頂端,沒有人和你分享。這些人孤獨而悲傷。他們不會感到幸福,因爲幸福早就在他們爭名奪利的時候悄悄離他們遠去了。秦始皇的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最後卻作爲第二個皇帝而死。趙_,把他的死訊給了傅蘇。雖然他贏得了世界,但他失去了很多。他開心嗎?

幸福不需要太多的追求。和你愛的人在一起是一種幸福,他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幸福就這麼簡單。當別人做錯事的時候,對他們的包容也是一種幸福,讓我們開心。幸福並不複雜,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因爲我們沒有找到它。幸福的人不是空虛迷茫無所事事。快樂的人是健康、安詳、樂觀、豁達的,臉上帶着迷人的微笑,周圍有愉快的燈光。

幸福就這麼簡單。最後給你一句話:幸福觸手可及,只要你願意爲之奮鬥!

在一排排白楊樹中,有最挺拔的一棵;在一羣羣駿馬中,有跑得最快的一匹;在一本本書中,也有我最喜歡的一本——《朱自清散文集》。

每讀這本書時,我都會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從中汲取營養,滋潤我的精神生命,灌溉我的靈魂。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少年變得學識淵博,使我從一個易衝動的人變得冷靜,會忍耐,會思考,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別人,從而遇事從容不迫,泰然處之。

讀着讀着,我身臨其境,看到了朱自清他父親那傴僂的背影;看到了舊中國金錢至上的醜態;看到了仗勢欺人的外國人;看到了國弱民貧的無助;體會到了朱自清對親人的悼念之情;同時我也欣賞了優雅、朦朧的荷塘月色美景,溫柔甜媚完美的秦淮河的槳聲、燈影;感悟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我就這樣在書的海洋裏遨遊着,陶醉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教我初步學會了如何描寫景物;如何把個人的感受融入到景物的'描寫中去;如何恰到好處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使我愛上了文學寫作,並樹立了一個理想——當一名作家。

雖然我的寫作水平還不高,但至少我跨出了理想的第一步,只要努力學習,認真總結,腳踏實地,持之以恆,我相信我的夢想總會實現。

我想用精美的文字塑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我想用優美的句段去刻畫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我想意境高深的散文去獻給那些爲我們美好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我想把一篇篇好文章送給全世界的孩子們,讓他們的精神生命得到滋養;我想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乃至全對全世界有貢獻的人!

初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帶着無聊的感覺去看的,後來,我認爲這本散文集的第一章最好看。

第一章的題目叫做《溫一壺月光下酒》,講述了兩位彈奏音樂的貧困的人民:一位喇叭手和一位負琴盲翁以及剩餘的一些記敘文,我覺得,林清玄想告訴我們,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總會有人因爲某種原因在悄悄地哭泣,需要他人的幫助。社會上不僅僅有喜劇,也有着一系列的悲劇。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後天的努力,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命運。我也從這篇章中體會處了一點,那就是:時間是短暫而又寶貴的,只要你去珍惜時間,就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無價之寶,無論你用什麼數目都買不回來。

有多少偉人能夠逃過“死”這個字?沒有一位偉人能夠從這個字中逃過。

生命十分短暫,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那就從今天開始,珍惜時間吧!

在暑假中,我讀了《朱自清散文精選》,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視窗。我沉醉於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個完美的意境,不論是美景還是一切生靈,在他筆下,都顯得格外生動。

我異常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比較的方式來突出了歲月流逝之快,不錯,世間萬物雖有毀滅的一天,但總會有重生的時候,而我們人,在這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來,歲月又何嘗能夠倒流呢?上天賜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過的歲月,誰又會在意呢?所以,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就會加倍地珍惜僅剩的時間,因爲,他明白,他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時間就是生命”,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筆下,就更襯托出了它的價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僅僅包含深刻的道理,並且還十分優美,他對景物的描述可謂是淋漓盡致,彷彿能夠活生生地展此刻你的眼前了。

不知從何時起,原本總是書不離手的我,變的很久都不沾書了。

早先還是孩童時,由小學就有借書的習慣,辦了借書證總是滿載而歸,看完了就換着借。大概是上了高中吧,漸漸的,所謂的“閒書”開始看的少了,每次去借也儘量撿着輔導書去借。完了緊接着就是高考,然後是長長的一段沉寂期,期間完成了自考大專。本科還未完成,就急匆匆去找了份工作,渾渾噩噩的過了這麼幾年。

彷彿是空虛的太久,近日重新找到了我那可以進“博物館”的借書證,去圖書館試了試,居然還能用,就順道借了幾本回來。久違的感覺涌上心頭,這些年用電腦的時間太多,娛樂也似乎太多,卻找不回曾經的簡單的愉悅。

花了一個下午,慢慢的讀完了其中的一本,是一本探究中國歷史的書。本人一直對歷史有着特殊的喜好,就這樣的,沒有任何功利與目的的去做一件事,讀一本書,完完全全是爲了自己的興趣去做,多麼的美好。當我合上書本時,覺得心曠神怡,雖然這些年網絡便利了,時常泡在網上,也不是沒有東西可讀。但浮躁的網絡就如同浮躁的心情一樣,信息量的過於繁雜反而造就了諸多的垃圾信息,讓人不堪重負。

虛擬世界的發展太快,幾年前我們還是隻會用電腦打遊戲的頑童,如今就已經是離不開電腦的網蟲了。影視、動漫、論壇、新聞,包羅萬象,讓你置身其中卻又不知所以。長期的面對電腦,變得空虛麻木。即使是在網上去讀文章,也完全不是看書本的感覺。那是一種淡然的感覺,是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就彷彿回到童年,聆聽長輩們述說故事的時候。

也許,正是因爲煩惱所以纔去逃避;也許,正是因爲逃避纔會去上網。生活中總有諸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遺憾。當我們負載不了的時候,選擇一種宣泄的途徑不失爲一個好的辦法,正如有的人去酗酒一樣,都只是一種方式。應該說這沒有什麼不對的,生活畢竟不是小說,任由我們去填寫,而我們,也許只是別人故事中的一個註腳、一個路人甲。

《相約星期二》中,主人公說道:當你身處於一種文化中,卻無力去改變它時,那麼接納它,並重建屬於自己的文化。當週圍的人都在不斷的抱怨,卻又同時深陷其中時,我們要反省,我們最初到底要的是什麼?我們如今得到了什麼?我突然明白,網上的一切看似繁華,卻恰恰失去了思考,一個屬於自己的思考時空。我們總是不斷的被接受,卻無法消化。

十年過去了,到底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我不斷的問着自己,在這個讀書的午後。

近段時間有幸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一書,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品讀和體會。

其中有一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季老筆下的荷花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裏,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着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蹟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着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着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着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豔了……

最近閱讀,但最喜歡冰心的散文集《十字架的園裏》。

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讀者》和《小桔燈》一直存在於我的心中。就像一顆閃亮的晨星,指引着我的寫作一步一步向前。

然而,讓我最開始關心她的是她翻譯的泰戈爾散文詩《吉檀迦利》和《園丁集》。她的才華,讓我佩服,她的天真,讓我感慨。

可以說,正是這本文集使我認識了她。冰心無疑是幸福的,她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有一個完美的家庭,受過高等教育,她是不幸的,因爲她虛弱身患疾病,出生在戰爭時期。

在她那麼多的文章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紀念她母親的文字《南歸》,字字血淚,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淚下。

我端着一杯咖啡,坐在沙發上,一邊看着,一邊擦着眼淚,還有不時傳來的傷感音樂,把我的這種情緒推向了高潮,我只好放下書,埋頭落淚。

看這篇文章,我有幾度的停滯,不是因爲別的,只是因爲冰心這片深情和痛苦難過的悲傷,不是魚和鳥不能聚在一起,而是看他們的親人,逐漸走向死亡,他們卻什麼都做不了。

突然很想念我的母親。我很久沒回家了,不知道家裏一切都好嗎?現在,我似乎已經成爲了逃避的影子,總是把自己藏在最深的塵埃裏,想着遠離。

也許這些冰冷的淚水裏,搖擺着的不是冰心的話語,而是自己蒼白的靈魂,在無邊的荒野裏,顫抖着,無處可逃。

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感受她的孤獨和深度的骨髓,彷彿躺在那裏的,不是她,是我,悽風冷雨,獨自一人在國外,這種寂寞是別人聽不懂,但她是幸福的,因爲她可以用筆,向她可愛的小讀者展示她的靈魂深處的孤獨和寒冷,她有太多的愛和朋友。

正如她所說,從情感上來說,她是最幸福的女人。

我想到,歲月就像那樣,我們眼睜睜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點一點淡去,而我們的前景反而在背後一滴一滴淡出,我們不知道下一站在何處落腳,甚至不知道後面的視野怎麼樣,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林清玄

秋日午後,躺於自家陽臺的搖椅上。陽臺一側的梧桐葉被風吹過,“沙沙”作響。隨手拿起一本《林清玄散文精選》,風吹開了第一頁……

我邂逅了月光下的喇叭手,我眼前彷彿又出現了那一個冬夜寒涼的街心,月光下影子塞滿街道的老人,以及那支已落了光澤的喇叭……老人生在山東,在無垠的大豆田裏玩耍、捉田鼠、放風箏,以及聽老祖父講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便是他的童年。哦,那是一段多麼快樂的時光啊!可就在廿四歲那年,一切都改變了。他被抓到了軍用卡車上,淚眼望着自己的故鄉消失在視野中,後來來到了海島。他失去了那講故事的老祖父,他的妻,他的大豆田,他的故鄉,他失去了他所擁有的一切。從此便輾轉於槍林彈雨之中,再沒有回到過故鄉。退伍後便靠吹喇叭給死人送行爲生。直到在那個寒冷的街心與“我”相遇。

老人獨自走在冰冷的月光下,想起的是那日夜思念的親人,想起的是那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想起的是那擁有親人與童年的故鄉!這是多麼強烈的思念,多麼濃厚的故鄉情啊!老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從這酒中,我飲出了老人那數不盡的鄉愁,那歸鄉的渴望,這愁緒在我心裏長久地迴盪着,我感到了寒涼的痛楚,也真正體會到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的愁苦。

與喇叭手告別後,我把書平攤開,任憑風兒輕輕掠過,書頁停在了《兩隻松鼠》上。

兩隻野松鼠在每日清晨到“我”園子來吃木瓜,並與“我”在清晨作伴。陽光透過嫩綠的葉子,照在松鼠那順滑的毛上面,散發出柔和的光,微風撫摸着他們,兩隻松鼠愜意地享受着美味的木瓜,並不時來“我”搖椅旁嬉戲……這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

可就在一個多月後,松鼠不來了,爲什麼呢?後來作者發現並瞭解是守衛老張捉來了松鼠,居然還吃了一隻!讀到這兒,我的心裏充滿了陣陣惋惜與傷痛所帶來的灼燒感,我不禁大吃了一驚,老張居然把這麼可愛的松鼠捉來,而且還吃了其中一隻!我被老張蹂躪生命的行爲深深震撼着。最終“我”買下那隻棕松鼠並將它放生,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相見過。

“因爲生命的步伐已走過,冷然無情地走過,就像遠天的雲,它每一刻都在改變,可是永遠沒有一刻相同,沒有一刻是恆久的。”是啊,生命是一個過程,漫漫人生路沒有任何一刻會再次到來,而我們要做的是:“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此後,我又讀到了“舉杯邀明月”,溫月光下酒,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體會到了“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情無以逃、錦書難託……我感到“好像重活了一次”。

夕日的餘暉透過梧桐葉灑在書的扉頁上,微風吹來,梧桐葉發出“沙沙”的聲響。讀罷,我合上了書本。

再讀《豐子愷散文集》,心中不自覺籠上了一層悲哀,來得如此無奈。隱隱約約中,彷彿看到了自己那些無法挽回的歲月,清楚地羅列在眼前。想抓住,卻已飄遠了。那一刻,才發現自己不復是黃金時代的人了。

尤其偏愛豐老的《送阿寶出黃金時代》,記得他曾在文中說道:“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這確是一種悲哀!當我提筆寫下這些文字時,便是明白了這道理。於是我開始回憶我的黃金時代,卻發現無畏可愛的歲月彷彿早已離我而去。或許是我早忘了那樣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可這竟是多麼荒唐的事!不知不覺的幾年以來,天真、無邪漸漸淡出了我的生活。而面孔上,多了一份爲重的思考。這沒什麼不好。知識與那黃金時代相比,少了心中的暢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溫一個孩子的溫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說出這番話時,便已與黃金時代劃了一道橫。成長,你能否放慢腳步,讓我感受黃金時代的餘溫?

有一絲恐懼,腐住了每一根神經。我有些擔心。“眼看見兒時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你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孩童時代的我們只知成長如何是好,充滿羨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於衝破時間的牢籠,奔向下一個目的地。那一刻,我們永遠也不會明白成長的“代價”。或許“綿羊”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但或多或少,我們丟棄黃金時代的奔放與熱情。或多或少,帶上了世俗的氣息來應和這個世界。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壓抑!無奈,只因我不再是黃金時代的人兒了,要學會“生存”。我避不開,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腳步,讓我在黃金時代的在最後末端沾回一些過往的氣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時刻,也不至於做一隻“綿羊”。

剎那間,彷彿覺得人生像是一場分段的冒險賽,時間像是那隻計時的秒錶。黃金時代,是這場遊戲的開始。因爲你不懂遊戲規則,所以犯了錯也不會受到懲罰。只是此刻,我已具備了初學者的水平,不得不步入下一個階段。我必須學會謹慎、小心,卻步是屈服、妥協。

出黃金時代,意味着另一個新的開始。不是不敢向前,想再次留戀過往的美好罷了。讓我們的黃金時代被烙在心底吧。

畢淑敏在散文集裏說,憂鬱是一顆近在咫尺的洋蔥,有着獨特而辛辣的味道。當剝離它緊緊粘附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

看了《畢淑敏散文集》的一篇文章,學會了如何治療抑鬱症。

文章講述了一個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告訴畢淑敏,她在戰爭中去過一個難民營,帶走了一個小孩子。她緊緊地擁抱着年輕的身體,親吻着她呆滯的臉頰。朋友是慈母,很愛孩子,用溫暖的懷抱擁抱過無數的孩子。但這一次,她大爲驚訝。那個嬰兒就像一個被火烤的洋蔥管,虛弱而空虛。完全不知道怎麼去碰她的人沒有任何開心的反應,只是被動地、僵硬地向後伸展四肢,像一個即將從牆上掉下來的白色瓷磚。

朋友着急了,問難民營負責人孩子是生病了還是又餓又冷,爲什麼表現的這麼MoMo。負責人回答說,因爲有聯合國的財政援助,孩子們衣食無憂,沒有生病。她是個孤兒,父母雙亡。孩子缺少的是愛。從小到大沒有人抱過她。因爲她不知道什麼是擁抱,所以不會有反應。

朋友說起往事,感慨地說,不知道這孩子長大後會怎樣度過一生。

沒有人回答,但可以預見,她的性格中會有深深的憂鬱。

我們都知道憂鬱。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都遇到過憂鬱。

我還年輕,今年才14歲,沒經歷過什麼你會去哪裏,這輩子好像總是很幸福。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惆悵,但是我的小心裏藏着一些小小的惆悵。

我的運動成績一直很差,可能是因爲天生哮喘,運動成績一直是班裏最後一名,所以對自己沒有信心。一想到運動成績,就覺得很難過,心在往下沉。我整天嘆氣,嘆氣我的運動怎麼不好,卻從來不去想怎麼改善,只能沉浸在憂鬱中。

就像畢淑敏說的,憂鬱就像一隻老狗,忠實而疲憊地追逐着人們的腳後跟。

但那一次,我挑戰自我,擺脫了“老狗”。每次在學校跑800米,總是找各種藉口逃避。就算跑,我也會半途而廢。但是那次我要在800米測試,再也逃不掉了。讓我面對困難,需要很大的勇氣。走在猩紅的跑道上,汗水浸溼了我的白色t恤,我的腳好像重了一千斤。擡起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努力。我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放棄,但是我咬緊牙關堅持。最後,我成功了。我越過了終點線。雖然結果還是倒計時,但是那段時間讓我明白我還可以,我可以堅持下去。通過我的努力,我自己的運動成績可以得到提高。

從那以後,我每天早上都會起牀跑步,讓我的運動水平提高一點。我再也不會嘆氣了。每當憂鬱來臨時,我就一直往前走,往前走。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在它面前跑,不讓它超過我,我就能擺脫它。我相信有一天,我的運動成績會變得更好。

而那篇文章的結局也出人意料。那個孩子長大了,就像大家預測的那樣,她憂鬱,但她並沒有被憂鬱嚇倒。她試圖一點一點地擺脫它,最後她成功了。她不僅擺脫了童年的陰影,還成爲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總是逃避讓我們感到困難的事情。面對挫折,我們總是沉浸在惆悵中,漸漸地,我們越來越自卑,經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憂鬱。憂鬱是面對失去時的一種正常情緒。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它會讓我們成長。不要被憂鬱長期圍困,它會使我們萎縮。不要被憂鬱嚇倒。如果擺脫了憂鬱,我們會更靈活,更堅強。

如果憂鬱是洋蔥,那我們就切開它,正視它。不要被它嚇到。眼淚過後,我們會變得更堅強,擁有更美麗的天空。

看到並記住畢淑敏這個名字,始於一篇《孝心無價》的文章,文章用確切而真實的句子告誡全世界的孩子:趁着父母健在,趕快孝順,因爲世界上有些事是可以彌補的,有些事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所以,我深深感激這樣一個女人,她能用精彩的文字和真實的案例敲響對衆生的親情警鐘,讓這個世界少了幾個必須尋找“後悔藥”的普通人。這纔是作家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重讀畢淑敏源於她《提醒幸福》。文章和題目一樣,沒有多餘的文字和廢話,就像一針醒酒劑,讓讀者被眼睛吸收,深入靈魂。它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是對“知足常樂”的另一種解讀。達到了現代人浮躁抑鬱的心理焦點,所以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

《不宜重逢》寫了很多人用事實驗證過的道理。每個人都經歷過初戀或者暗戀的時候。過了幾年幾十年,還是不要刻意見面的好。俗話說,相見不如懷念。事情變了,我想在心裏回憶過去,真誠的祝福也在心裏。我的暗戀雖然苦澀,但不表白的時候是一種勇氣的缺失。現在我不忍心不提,也不忍心打擾心裏的清泉。不說,不說,說了就是不對!

教育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她以心理學博士的專業知識,給青少年講述《我的成長我做主》這本書裏一系列心理學問題的答案,幫助他們擺脫孤獨、狹隘和悲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喜歡畢淑敏,因爲她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女人,一個有着深刻社會責任感的女人,一個因爲閱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而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周圍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我最喜歡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它指出,當你生活中快樂或悲傷時,你應該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特別是記住關於快樂的提醒。給我很大的感觸。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都不會一帆風順,也許是意外,也許是綁匪,也許是破產危機,會給你造成災難或損失,甚至讓你一無所有。這時候有的人傷心欲絕,埋怨別人,有的人“不喜物,不悲”。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災難。“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我很開心,因爲我們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錢丟了,可以再賺。至少,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一種幸福。“當我們不再享受健康時,最勇敢的人仍然可以微笑着說:“我很快樂,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應該說是上帝把你當回事,可能會讓你生活艱難。我記得有個作家說過:“每個人都是上帝咬的蘋果。如果他特別偏愛你,缺陷會更大。”。出生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只能勇敢面對,努力奮鬥。這些挫折過後,會有美好的一天等着你。“不經歷風雨怎麼看彩虹?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人生就是這樣。先苦後甜,這纔是最真實的人生。

人從出生開始就對一切負責,竭盡全力去完成一切,因爲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意外,這些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有多長。如果一切都是草率的,他們爲自己和他們的生存使命感到難過,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做好這件事,保持真實。就算有一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對得起自己,白活。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災難來了,要提醒自己冷靜樂觀的對待。別忘了提醒自己,當你充滿野心的時候,災難隨時都會降臨到你身上。所以要倍加珍惜和享受幸福。我們要知道,幸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會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豐富多彩,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女人是社會責任感很深的女人,是因爲經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她們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身邊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讀完了楊絳的散文集,我開始對這名在文革中飽受磨難的女作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文字是給了我個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她的文字樸素簡潔中卻飽含着優美華麗,讓人讀來朗朗上口,只是有些文章以我的水平還尚且不能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文章使我感觸頗深,產生共鳴。

首先是《讀書苦樂》這篇文章,它的篇幅並不長,關於讀書,它是這樣寫的:“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或者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這段文字確實太形象貼切了,讀來只覺得讀書也不過那麼回事兒,就是匿名向不同的智者前輩請教罷了。

楊絳還在文章的最後寫道:“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餘,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聖毫毛變成的蟲兒),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這句話堪稱經典,對於楊絳能以讀書作爲自己的樂趣,我感到她是一個幸福的人,能把讀書作爲享受,而相比之下,讀書在我眼裏有時是一種快樂,但有時是被逼的,那時讀書便變成了一種痛苦,上學亦是如此,對於現在的教育制度而言,會坑害許多美好少年,與科舉制度考八股文有着同樣的性質,只是現在學的知識比八股文的用處大一些罷了,讀書上學都不是壞事,只是在迫於壓力的情況下做這些,往往會使人的心態變壞,讀書、上學的人多了,喜歡讀書、上學的人卻少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改革難啊,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改革會成功的。

還有一篇文章令我觸動很深,那就是《順姐的“自由戀愛”》,這篇文章篇幅較長,順姐是一個命中多苦難的人,可是卻有着很好的心態,老實善良,文章中用了插敘,將順姐的一生寫下來,卻富有層次感,而且不斷留下懸念,讓人思考,並在最後揭曉,讓人讀來酣暢淋漓,感覺從迷霧中摸索出來,同時讓人對順姐的遭遇感到同情,楊絳對順姐很好,兩人的感情不像是主僕,倒像是姐妹。

由此,我對楊絳待人的寬厚也很佩服,讓我讀來最不爽的就是那個大小姐,(順姐是地主家的小老婆,大小姐是地主的正室的女兒)她不斷欺負順姐,最後卻沒有得到報應,還得到落實政策,飛到國外去了,這看似不符合中國故事的特色——壞人都遭報應,但我認爲這也是作者故意這樣寫的,實則想表明還有許多正義認爲的倒虛張,這僅是我的個人觀點,但不管怎樣,順姐由一個無知樸實的小姑娘被封建制度變成了一個地主的苦命的小老婆,她還沒有放棄人生,並稱這是自由戀愛,大小姐欺負她,她也不反抗,只是盡力避開,這種毅力令人欽佩。

楊絳的很多散文我還看不明白,但我對這個作者有了一定的瞭解,我相信或許在我經歷了更多的事情之後,才能從文字之間走進這個奇女子的心靈。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