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很多人性格不一樣,爲人處世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樂於助人,有的人高高掛起,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人的準則。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1

生活中不乏有這樣一類人,對朋友有求必應,對領導有問必答,當你需要幫忙時,他們總會說:“好的,沒問題。”討論事情時,他們也總愛說:“我沒意見,就按你說的來吧。”有時,需要他們的建議,得到的回答也都是:“我覺得挺好啊。”久而久之,他們就成爲了別人心中沒脾氣、沒意見的“老好人”。其實,這種看似謙和、低調的處世方式並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與信任,甚至會出力不討好。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

“老好人”,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不論好事、壞事,都表現出講好話、一團和氣狀態的人。“我們常誤以爲‘老好人’的心理是心太軟、不懂拒絕。但事實上,這種性格是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共同影響下造就的人格特徵。”專家說,一方面,他們深受“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觀念影響,凡事以保護自己爲第一要義,待人接物都不會投入太深;另一方面,當下很多80後、90後,從小被家庭安排着長大,缺乏主見,很難形成自我見解。因此,老好人心理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和缺少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與人爲善並沒有錯,但如果一味迎合、取悅他人,未必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理解,還容易讓別人看輕自己。首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平等與互動,一味應付、順從、沒有主見,別人與之交流就會感到乏味、無趣,久而久之,話就越來越少;其次,無論是上下級還是朋友間,信任來源於思想與建議的碰撞,當老好人逃避話題、隱藏自身想法時,也在無形中給他人帶來了壓力。這種“好”實質上是對拒絕、衝突、批評等消極情感的畏懼,爲避免他人敵意而刻意逃避的自卑行爲。如果任由此發展,會對自身人際關係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導致抑鬱、焦慮。

溝通是連接心與心的橋樑,善於表達是人與人建立信任的基礎。專家建議,工作生活中,“老好人”不妨試着換一種爲人處世之法,或許會有全新的體驗和改變:多與積極向上的人交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創造機會表現自己;通過一些有競爭性的比賽、活動來鍛鍊自己,演講、朗誦、拔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感知到負面情緒時,可以與親近的人溝通,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願,增強自身安全感;每天爲自己預留2~3分鐘的冥想時間,清空壓抑情緒。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2

善良的人都很值得別人尊重,但每個人的善良都應該有所鋒芒,因爲人不能慣,情不能盼,做個好人,但別做“老好人”。恰到好處的愛意和善良,都不是負重前行,而是量力而爲。

做老好人並非就討巧了 第2張

行善,要有底線,對不知感恩且妒忌的人來說沒有必要。另行善,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

從小家裏很窮,自己是老大,所以很多事情都在主動去做好,要學會爲父母擔責,還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勤儉節約,什麼都靠自己不讓父母操心。自己就這樣養成做好人習慣,但是現在長大了,一直什麼事情都找我做,家裏大大小小事在一起,對自己要求嚴格追求完美,心裏很不平衡。後來意識到問題在自己,就開始反抗,歸因別人。這個過程很痛苦,不斷歸咎別人逃避責任,但是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越來越多。

“老好人”就是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替別人着想,總是猜別人的想法,覺得自己吃點虧沒什麼,但往往你做了以爲是讓對方覺得你好的事情,但根本不是對方想要的,時間長了,別人不會覺得你好,覺得你是應該的,覺得你好說話。

當你老是做個老好人,總是在幫助別人,當你一次又一次滿足別人,別人養成了一種習慣後,就會用形成的思維來衡量你,不會再考慮你原本就沒有義務幫他們的忙,只是出於你自己的好心。

或許你太希望所有人都喜歡你,然後你變得討好很多人,可是越是這樣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喜歡。這種討好的心態會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中,覺得自己一定要把別人擺在第一位。

總有人說,你要善良,可我覺得所有的善良和友好都有建立在自己開心和不損失自己的利益的條件上。

有一個朋友就是個老好人,什麼都願意幫別人做,哪怕麻煩一點,也願意。但後來他才發現這種不合時宜的善良,總會換來別人的“得寸進尺”,就像現在年輕人在地鐵上不讓座會被說不善良,明星遇到不發微博,會被說冷血。我不想幫你的忙,會被說小氣……所以,我們的善良是要帶點鋒芒的,別做那個“老好人”了。

當把老好人這個事情做得久了,突然有一天學會了拒絕,看着好朋友的遠去,有點痛心,仔細想想這可能就是緣分,人生中的一段旅程,一種陪伴。這種經歷將會很多,所以我也就不再想太多了。

所以做自己,不討好任何人,因爲愛自己纔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