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其實這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閱讀技巧的,在閱讀的世界中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諦,閱讀的世界是寧靜的,讀後感裏包含的是一個人的感觸,看看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動手寫出自己的感悟吧。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1

書中說“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實上我們生活在時間裏,時間將我們推移向前或向後,並改變着我們的模樣”。

當時剛巧我在看歷史紀錄片,瞬間在腦海中有了一束時間長河般的畫面,前面是一朝一代更替,我站在時間當中,緩慢的向未知移動。

這是第一本讓我迫切的想讀完故事中每個人物的經歷,又不得不看一會要停下來一會兒平復心情的書,敲下這些字的時候還在起雞皮疙瘩。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

逃不掉的荒誕時代

前半部分幾乎是皺着眉頭讀完的,書中的父親孫廣才的行爲不僅一次的讓我感到憤怒、噁心、反感,第一次讓我合上書的是孫光平在妻子被自己的父親輕薄後的憤然和屈辱感,在面對浪蕩無底線的父親,推不開、斬不斷、逃不掉的父子關係猶如在那個荒誕時代下無力的掙扎。

回看書中開頭“一個孩子對黑夜莫名的恐懼,遠方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雨中空曠的黑夜裏,再也沒有比孤獨的無依無靠的呼喊聲更讓人戰慄了”,早就奠定了整部作品陰暗的基調。

被時間改變的模樣

書中祖父留給讀者的印象是極度卑微而謹慎的,甚至在垂暮之年因打破碗怕捱罵而嫁禍給自己僅四五歲的小孫子,這個曾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修好幾乎不可挽回的大橋,拉着兄弟們毫不畏懼的帶着吃飯家伙謀生活的少年,與其說是在妻子和兒子孫廣平的“馴化”和欺壓下面目全非,更是對舊社會時代下扭曲靈魂的諷刺。

全書還有兩名讓我印象深刻的逝者:弟弟孫光明和鄰居家的蘇宇,相比起來弟弟明顯得到了作者的偏愛,在生前最後的目光中,弟弟睜大了眼睛直視了耀眼的陽光,而蘇宇在一次次希望和無動於衷的關門聲中,顯得如此絕望。

黑暗中僅存的光

作者以回憶的方式和孩子的視角,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悲慘的經歷,而他自己也是被拋棄和嫌棄的那個人,對於身邊的一切,他似乎像面對全家人同鄰居因爲一塊地大吵時的冷漠一樣,無知懵懂的看着身邊的一切。

在輾轉的`童年中,讓“我”感受到溫暖的只體現了三次:養父王立強在暴打“我”後憐羞愧的眼神、好友蘇宇那句“是抱住你的肩膀”以及12歲回南城時偶遇的祖父。

無限黑暗寂寞中僅能對“我”有一絲安慰的人也逐一離去,回憶卻終將不停,像書中所說的“這就是哀悼一個生命離開的遙遠場景,剛剛吞沒了一個生命河流卻若無其事”。

餘華老師的作品一如既往以客觀的角度緩緩講出書中人物的故事,沒有一絲評判、褒貶,卻清晰的將一個動盪離散的年代擺在我們眼前,在歲月的大河中我們渺小的幾乎看不到自己,而全書極度的負能更是作者對生命人格的強烈的、迫切的渴望。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2

讀畢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突然感覺被人拋棄真可怕,特別是被自己的親人拋棄。

孫光林做爲故事的敘述者和最終的迴歸者,讓他重溫並飽嘗了那個特殊年月帶給他的辛酸。

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愛似乎都被無形的枷鎖禁錮着。無人敢多說一句,也無人敢替別人操心,只要一不留神也許就被戴上了一頂莫名其妙的帽子。因此,全村人特別是無事可做的婦女們,無聊致極的搜索着村裏的新聞,然後以最快速度傳遍大街小巷。悲哉!可憐的婦女們!孫光林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出生在一個將愛包裹的時代,一個一窮二白的家庭。這些徵兆就註定他將接受命運不平等的待遇,難以揭鍋的日子,是他的父母再難負擔這三個孩子,於是他被送出了,離開了他也許摯愛的父母和依然眷戀的故鄉。他第一次被拋棄!在他的心中是一種無形的傷疤,時時隱隱做痛,讓他追憶起那過往的日子。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 第2張

新環境讓他有了暫時的歸宿,就在他心中剛要滋生家的溫暖時,一個晴天霹靂,對準了他的後爸。因犯錯被別人揪住小辮,再難做人自殺而死。隨後他多病的後媽,也是最信任、理解她的人也離他而去。他陪媽媽帶好物品來到碼頭,本以爲媽媽會帶他一起走,可媽媽卻獨自一人上船,讓他留在岸邊,等着船慢慢開動,媽媽已消失在茫茫迷霧中時,他才恍悟到自己被媽媽拋棄了。爸爸走了,媽媽也走了,自己還是個孩子,他無法想象今後的生活,諾大的地方卻無法被容納。昔日美景越發顯得慘淡,海上依舊托起的紅日,此刻焦灼着他稚嫩而脆弱的心。在迷茫和驚恐中,他哭了,沒有底氣也沒了勇氣。他知道,心中勾勒的美景圖宣告破滅,他又一次被拋棄。

他想到了南門,那個離開已久的家鄉。不知故鄉是否風貌依舊?他是否還能找尋舊日住所?闊別多年的父母還能否接受他?但無論如何,他心中還燃着一絲希望的火光。於是背起重重疑問和沉甸甸的希望,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踏上了返鄉尋親的路。一路羣山逶迤,靜水流深,他已顧不得欣賞,心中尋親的信念取代了一切。細雨中,追尋兒時記憶,一路演繹着兒時嬉戲歡快的場面,因爲只有想着這些,才能銷蝕心頭的恐懼。突然,他看到遠處有一處活,這更是燃起他心頭的希望,心中對家的呼喊越發強烈。走進一看,他的哥哥和弟弟正批着牀單跪在地上,周圍擺着的物品像是剛從大火中救出來的,一個女人和一個瘦骨嶙峋的男人也跪在那裏,男人的嘴裏不斷的說着:“這活真壯觀啊,真壯觀!只不過這代價太大了”!他於是走上去說:“我要找孫廣元”!(他的爸爸)

親人相見已不相認,“物是人非事事休”!故事就在這似完非完中結束了,留給人無盡的思考。最終他依舊面對被親人拋棄的慘局,故事雖沒直接寫出,但從整個家庭的遭遇中我們可以推斷,雖然他歷盡艱辛,心懷希望的找到了親人,但親人依然無法承擔養育他的責任,他又一次被拋棄,被命運拋棄!

起初的我無法理解這種命運的捉弄,孫光林似乎是那個時代一切不幸的化身。他的遭遇讓我心痛,憐惜。是時代將這個孩子折騰的遍體鱗傷,像惡魔一樣吸蝕着他身上的營養,使他心力交瘁,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就這樣自我消逝在一個特定環境中,或許多年後他會走出這段陰影,但他走不出這個時代!一個將愛包裹,人性僞裝的時代!

整本書都深深的壓抑着我,悲劇的結局,往往給人最深沉的感動。拋棄固然可怕,但只要不自我拋棄,你就會永遠的被接納。不要太過奢求,因爲人總是難以滿足。知足常樂!當歲月的痕跡已悄無聲息的在你臉上雕琢,當你的內心已擁有足夠的豁達和睿和,你會霍然發現,早有一朵聖潔的小花在你心頭靜靜綻放,發出聖潔的光芒!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3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都籠罩在一種無可名狀得淡淡的哀傷裏,彷彿自己成了書裏茫然無措的孩子們的綜合體。故事裏的那個時間段,似乎大人有着絕對的理由對孩子不負責任、辱罵、驅趕甚至傷害。根源,是他們對於貧困的厭惡及懼怕,對於自身的絕對優先和對其他各式生命的冷漠。而作者,竟以小孩子天真簡單得思維來表現這種無情但無奈的現實。

在細雨中呼喊讀後感 第3張

唯一帶給過孫光林些許家庭溫暖的是王立強和李秀英,和他們詭異的小家。可王立強卻出軌並自殺了,李秀英也神叨叨的就隨意丟下了孫光林。可孫光林並沒有表現出我所期待或者說我所以爲的理所當然的痛不欲生,相反,他竟然獨自回了南門。他和這本書裏的幾乎所有的其他孩子,都想到了活下去的辦法。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眼淚多次呼之欲出,卻又因接下來看似離奇卻順理成章的轉折而忘記滾出來。

我所期待了解的孫光林幸福的大學生活,最終還是沒有現身。感覺彷彿一直被蒙在一層朦朧的灰色紗布中,透不過氣來又不至於窒息。

這篇看似有些混亂的回憶錄,最終又極其合乎邏輯又令人驚奇的回到了原點,不,不是原點,是回到了南門。我感嘆作者無序卻不凌亂的條理,他用略帶諷刺的口吻,敘述着包括孫光林在內的所有小人物的生命歷程。這些生命,在他人眼裏,就如作者的口吻一般,是諷刺的,甚至可笑的。而在他們自己手裏,是被珍重的寶物,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無論如何都必須受到扞衛的珍寶。

我看不透作者的中心思想。我感覺作者給我展現了一幅有時間感的油畫。色調是灰暗的,人物卻身穿同樣灰暗的服裝在畫中脫穎而出,攜帶着各異的表情和流露出千奇百怪的情緒的眼睛。

或許作者本就是想展現一幅在物質尚不豐裕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圖景。大部分是自私的,有逆來順受的,有恃強凌弱的,有懷抱記憶不肯好好活在現實中的,有破罐子破摔的,也有敢愛敢恨的……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對生命的珍視和渴望,也許王立強和祖父自願求死,但王立強自殺前下意識的想去撫摸他受傷的手,祖父則仰天長嘯,等死卻無法忍受飢餓。我想他們心底他們的潛意識裏,能活一定不求死。那些孩子們,寡婦,馮玉青,孫廣才,母親,國慶家樓下陰森的婆婆,祖父的母親……

這幅畫,讓我吃驚,讓我覺得求生是多麼重要生命是多麼可貴。活着並且活得好是多麼唯一多麼簡單的目的。當然,惠及他人,無損於他人,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