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三十六計故事

三十六計故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十六計故事1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趁火打劫

三十六計故事

當敵方身處困難,危險的境地時,就應該利用這一絕好的時機獲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機出兵打擊敵人從而取得勝利。

戰國時期,爲了對付秦國的擴張,魏,韓,齊,楚,燕,趙等六國常常聯合抗秦,這種聯合,歷史上稱爲合縱。

這時魏國和韓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秦惠王見機會難得,便打算以出兵援助某一方爲藉口打擊另一方。策士陳軫對秦惠王說:“魏韓倆國戰爭時間不長,次數不太多,主力均未傷,秦如出兵,倆國必聯合抗秦,則秦無異引火燒身。而如果待他們倆敗俱傷,秦趁火打劫,不費吹灰之力便能降服韓,魏倆國。”秦惠王聽從了陳軫的意見,沒有急於出兵。果然不出陳軫所料,魏,韓倆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雙方的戰爭上,早就忘了背後有個虎視眈眈的秦國。

後來,秦惠王出兵征伐韓,魏倆國,一舉就征服了他們,秦國因而成了一方霸主。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當敵方神志混亂而且疲憊不堪的時候,我軍應該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時機而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等戰爭謀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使敵人不能正確地判斷事物的取向,然後乘機消滅敵人。

東漢時期,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貴附匈奴,反對漢朝。爲了平定西域的戰亂,漢朝派班超出使,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國。莎車國王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國。班超兵力也只有二萬五千人,敵衆我寡,難以力克,惟有智取。 班超先派人在軍中散佈對自己的不滿言論,製造準備撤退的跡象,並且故意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

當日黃昏,班超命令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慌亂之際,故意讓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立刻下令兵分倆路,追擊逃敵人。

班超趁夜幕籠罩大漠,只撤退了十里地,部隊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莎車王和軍營上下正在飲酒作樂。班超的部隊天降神兵,莎車軍猝不及防,頃刻間土崩瓦解。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騙敵人,但並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讓敵人把受騙的假象當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相。利用對方已經產生的錯覺,假象就能夠掩護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鄉,繼而用大的家鄉,最有突然變爲真相。

戰國末期,六國爲了仰制秦國的對外擴張,都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國邊上的齊楚倆個大國當時關係非常密切,對秦國構成極大威脅。秦王派張儀使楚國。張儀知道楚懷王是個貪圖小便宜的人,並且沒有什麼雄心大志,關鍵時刻就會見利忘義,於是就想了一個“無中生有”的計謀,並很快實現了諾言。

張儀帶厚禮拜見楚懷王,說秦國願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給楚國,但要楚國絕齊之盟。懷

王一聽,覺得有利可圖,痛快地答應了。

楚懷王向秦國要土地。張儀卻說:“秦國的土地全是憑着打仗得來的,哪能輕易送人呢?我說的是我自己的六裏俸邑,大概楚王聽錯了吧!”楚懷王大怒,發兵攻秦,但此時秦,齊已結盟,楚國昔日的盟友非但沒有出兵援助楚國,反而響應秦國的號召,從側面配合秦軍反攻楚國。在倆國夾擊之下,楚軍大敗,最後楚懷王只有割地求和。

三十六計故事2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上屋抽梯

假裝給敵方一些小的好處,以誘使它深入我方,進入我方預先設好的機關,乘機派兵切斷敵方的後援和前應,是敵人陷入死地。這就好象貪吃有毒的東西那樣,雖然能吃到東西,但貪求本不應得到一定要招致禍害。

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綜,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綜的後母也害怕劉琦得勢,平日裏非常嫉恨他。劉琦深感自己處境危險,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爲他出主意。 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坐下後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諸葛亮無可奈何,便給劉琦講了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倆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驪姬險惡,隻身逃亡國外;申生爲人厚道,留在宮內。一日,申生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驪姬乘機下了毒。晉獻公哪裏知道,準備去吃,驪姬故意讓侍從先嚐一嘗,剛嚐了一點,侍從就倒地而死。晉獻公大罵申生陰謀戮父奪位。申生無以申辯,只好自刎身亡。

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三十六計故事3

連環計,出自《三十六計·第三十五計》,是指中國古代兵法策略,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東漢末年,太師董卓專權,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們都想除掉他,但又苦於無好計可施。司徒王允,深夜獨自到花園,望着天空一輪明月,心想着國家大事,不覺悄然淚下,他忽然聽見牡丹亭處有人長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家中十六歲的美麗歌女貂蟬。問她爲何長嘆,貂蟬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報答纔好。最近見大人總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難辦的大事,但又不敢問,故而長嘆,如果我能與大人分憂就好了。”王允一聽,猛然醒悟說:“沒想到漢朝天下,竟在一個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蟬領到亭內,跪在地上給貂蟬叩頭。貂蟬忙問:“大人,你這是幹什麼?有用我之處,儘管吩咐。”王允見貂蟬十分堅決,就說:“董卓和呂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爲義女,先把你許給呂布爲妻,然後再獻給董卓爲妾,你在他們二人之間周旋,見機行事,挑撥離間。設法讓呂布殺掉董卓,以保住漢朝江山。”貂蟬聽後,滿口答應,併發誓說:“如果我不按大人說的去做,不報大義,我當被亂刀砍死!”這就是王允和貂蟬共同定下的連環計,最後除掉了董卓。

三十六計故事4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隔岸觀火

當敵方內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亂之時,我方應該靜觀其變,等待地方出現進一步爲難的局面,好讓對方相互內訌。我軍則坐收魚翁之利,順應着時間變化而消滅敵人。 東漢末年,袁沼兵敗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恆,曹操進兵擊敗了烏恆,袁氏兄弟沒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過過節的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定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生疑慮。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爲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招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衆將見此,不由打心眼裏佩服曹操的深謀遠慮。曹操笑着對衆將說,公孫康向來懼怕袁適吞併他,二袁上門,他們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而促成他們的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併。我們隔岸觀火,不費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倆個大敵,既保存了我們的實力,又爲下一步消滅公孫康打下好的基礎。

三十六計故事5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

當敵人的動向已經明瞭時,而盟友卻舉棋不定,觀望的時候,應該誘導自己一方盟友攻擊敵方,自己儘量不出兵或少出兵。這樣勢必使盟友受到了損失,但卻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

滿軍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煥擊退。皇太極爲此日夜難安。

爲除掉袁崇煥,皇太極定下了“借刀殺人”之計。他深知崇禎皇帝疑心重難以容人,於是祕密派人用重金賄賂明朝官員,向崇禎告密,說袁崇煥已和滿洲訂下密約,放滿軍深入內地。崇禎大怒,將袁崇煥斬首。這樣一來,明朝再無可用的大將之才了,而袁崇煥十幾年來辛苦建立起來的防線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將士也被此事傷透了心,紛紛解甲歸田,明朝軍隊的士氣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皇太極借崇禎之手,除掉心腹之患,爲滿軍入關,實現霸業打下牢固的基礎。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以逸待勞

要使敵人處於絕境,不可以派兵與敵人發生正面交鋒,而是逐步的削弱敵人尚存力量,使敵人逐漸變弱。

戰國時,趙國名將李牧,奉命駐守雁門關,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訓練戰士騎馬射箭,天天殺牛鎬賞戰士,把收入全用來做戰士的糧餉,又教人認真看守烽火臺,派人貞察匈奴的

活動。

經過幾年的功夫,李牧訓練了一支精壯的隊伍。所有的備戰工作都完善以後,李牧叫人把大批牛趕到城外放牧。匈奴出兵來搶,李牧出兵迎戰,洋裝失敗。匈奴打了勝仗,認爲趙國守邊的李牧軟弱可欺,手下的將士也膽小怕事。而邊境的牛羊又多,所以匈奴許多部落貴族都帶兵來搶,連他們的頭領單于都親自帶大兵來了。李牧設了多處埋伏,擺開左右倆路軍隊包抄敵人,這一次李牧拿出了多年訓練的真本領,而將士們也爲了報答李牧多年來的獎賞,一個個奮不顧身的殺敵,大敗匈奴,殺死匈奴騎兵數萬,大大開拓了趙國北方的邊疆。匈奴受到了這次重創之後,一連十幾年也不敢侵犯趙國邊境了。

三十六計故事6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暗度陳倉

表面上讓敵方知道我軍的軍事動向,利用敵方靜下心來關注我方的表面行動時,我軍悄悄地迂迴到其他有利地點乘此攻擊,一定能貨得勝利,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楚漢相爭,西魏王豹投靠項羽,聯楚反漢。大將軍韓信舉兵攻打西魏,兵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臨晉關對岸的鋪板(今山西永濟西),憑藉黃河天險,緊守渡口。當時黃河上還有一處夏陽的渡口,只不過夏陽河流非常急,不適宜大軍渡河,所以西魏王豹並未派重兵把守。

韓信深知,如果從臨晉關渡河,損失太大,難已成功,於是他決定再施“暗度陳倉”的計謀。一面命大軍向夏陽調集,一面佯裝從臨晉關渡河。漢軍主力已在韓信率領下從夏陽渡河,直取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漢軍,已經來不及了。漢軍勢如破竹從後面猛攻魏軍。西魏王豹甩率軍抵抗不住,只能不斷後退,但退到黃河邊上時,自已反而因爲受黃河天險所阻,無處可逃了。

三十六計故事7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一種說法是相傳唐代詩人趙嘏甚有詩名,求詩者盈門。詩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詩,卻不得其門而入,趙嘏遊蘇州時,常建料他必遊靈巖寺,便先於寺壁題詩兩句。趙嘏來到寺中見壁上此詩尚未寫完,就補了兩句,成爲一首絕句。後人因趙嘏補得兩句優於常建得前兩句,邊說常建是“拋磚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開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進士,而趙嘏是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進士,兩者相距115年。可見趙嘏補詩一說是不可能的。然而由這個有悖歷史事實的訛傳,引出一個有關“拋磚引玉”一詞來源的說法,卻已是一個歷史事實。

另一種說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編《景德傳燈錄》從諗禪師:“師雲: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子。”者句話也源自一個佛門故事。傳說活了120歲的唐代禪師從諗,一天晚上,同弟子們一同參禪悟道。

剛入座,從諗便宣佈:今晚要你們回答問題,誰對禪學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衆僧皆疑慮凝心,靜坐參禪,唯有一個小和尚大膽跨步向前,躬身一揖。從諗見了,緩緩說道:剛纔我是拋磚引玉,不想卻引來一塊土磚坯子。

三十六計故事8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衆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顯。趙匡胤擔心他們的勢力一旦強大起來,會嚴重危及到他的皇位。

但他又不忍心、也沒有理由突然置他們於死地,於是,趙匡胤突發“上屋抽梯”的辦法,設家宴請衆功臣到位。正當大家酒醉飯足之時,趙匡胤忽然站起來,陰沉着臉對大家說:“自從我當上皇帝后,我日夜難以安寧。還是你們好,自由自在的。”衆將說:“如今太平天下,誰還敢威脅您的皇位呢。”趙匡胤說:“你們肯定是忠誠於我的,但不能保證,你們的部下要擁立你等爲王,是由不得你們了。”衆人一聽,他話裏有話,不由驚出一身冷汗,忙問:“那我們如何是好呢?”,趙匡胤接着說:“你們若能平靜地安享榮華富貴,不問國事、免除國事的紛爭,是最好不過了。各位要能卸甲歸田,我會賜許多的財寶給你們,讓大家頤享天年。否則的話,大家的個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衆將領聽罷這一席軟中帶硬的話語,覺得這無疑是一頓“鴻門宴”,儘管十分不甘心,但爲了保命,只能紛紛告老還鄉去了。自此,趙匡胤不費一槍一彈,不冤殺一人,他的皇位如願穩定下來。

三十六計故事9

從前,狗、貓、鼠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了食物,大家一起分享;有了敵人,大家一起抵禦,一直過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可現在我們眼中的它們,怎麼就成了天敵呢?讓我給你們講個吧!

一天,狗突然生起病來,貓和鼠自然很盡力地照顧它。可沒過幾天,老鼠也生病了。這下可把貓給累壞了,整天忙忙碌碌。時而出去覓食,時而給它們端茶倒水,時而陪它們看病抓藥。真辛苦啊!

這天,貓照例出門找尋食物,可是今天的運氣好象不是很好,找了好久,還是一無所獲。貓束手無策,只好坐在銀杏樹下唉聲嘆氣。

這時,一隻松鼠從銀杏樹上跳到貓跟前,“貓大哥,爲何嘆氣呀?”“唉,我的兩個朋友病了,我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這可怎麼辦呀?”“貓大哥,你已經仁至義盡了,久病牀前無孝子,何況你又不是它們的兒子。你整天跟兩個病癆子在一起,當心你自己的身體呀!”貓沉思良久,沒有說話,可是松鼠清楚地知道,貓已經動搖了。

貓果然沒再回去照顧兩位老朋友,松鼠卻找來藥和食物去看望它們,順便說了一大堆貓的壞話。幾天後,狗和鼠痊癒了,鼠去找貓理論,結果被貓咬得遍體鱗傷,逃進洞裏。接着,狗又去找貓交涉,貓哪裏是狗的對手,逃上房頂,才保全了小命。

松鼠的成功離間,使貓、狗、鼠成了永遠的敵人。

三十六計故事10

借屍還魂原意指已經死亡的東西,又藉助某種形式得以復活,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沒有作爲的勢力來達到我方目的的策略。出自《三十六計》第十四計—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爲人死後靈魂可附着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計名“借屍還魂”可能源於一個關於“八仙”之一的鐵柺李得道成仙的傳說。

相傳鐵柺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離開軀體,飄飄然遊玩於三山五嶽之間。臨行前,他囑咐徒弟看護好遺體,但李玄魂魄四處遊山玩水,流連忘返。徒弟們等待久了,見師傅的`遺體老是僵在那裏,總也活不過來,便誤以爲他已經死去,就將其火化了。待李玄神遊歸來時,已不見了自己的軀體,魂魄無所歸依。恰好當時附近路旁有一餓死的乞丐,屍體還算新鮮,李玄於慌忙之中,便將自己的靈魂附在了這具乞丐屍體之上。借屍還魂後的李玄,與原來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頭垢面,坦腹露胸,並跛一足。爲支撐身體行走,李玄對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杆噴了一口仙水,竹竿立即變爲鐵杖,借屍還魂後的李玄也因此被稱爲鐵柺李,而原來的名字卻反被人忘卻了。

三十六計故事11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拋磚引玉

用某種相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使敵人上當受騙,然後再攻擊對方。

公元932年夏,董璋召集手下各路將領,商議對西川用兵,並打算一舉攻下成都。 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素知董璋英勇善戰,一時拿不定主意戰還是和。於是,他的副使趙季良出了一個“拋磚引玉”之計。孟知祥只派了很少的兵將留守在戰線的第一線,第二線,而把西川主力軍留在漢州後面,作爲第三線,伺機與董璋主力決戰。

董璋率東川精銳部隊進入西穿,一舉就攻破了西川第一,第二線的防守,直逼第三線。董璋被假象所矇蔽,認爲西川主力對自己並無太大危險,所以率部隊繼續長驅直入,由於東

川軍隊長途跋涉,戰鬥力很差。而西川軍則長期以逸待勞,將士們一個個磨拳擦掌。經過激戰,西川軍大勝,收復了全部失地。

三十六計故事12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爲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併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係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裏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脣齒相依,虢國一亡,脣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纔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裏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裏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三十六計故事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瞭解《暗渡陳倉》這個計謀的背景,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這個成語,激發學生對其它計謀瞭解的慾望。

2、通過經典計謀的學習知道一些克敵制勝的方法,引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講解《暗渡陳倉》故事。

1、講解:

諸葛亮在聽說東吳與魏發生了戰爭,就讓劉禪討伐魏。發兵之前,將軍趙雲突然病死,心情沉痛,但仍不放棄伐兵。於是諸葛亮就借用了歷史上的著名計謀《暗渡陳倉》。

2、交流:

這個計謀的實質是什麼?(提示:可以從書中去找一找)

3、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哪些事情中可以用上這個成語?

(二)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計”名稱,回憶有關故事情節

(四)引導學生從書中選擇一個成語,講一講這個成語故事。

(五)小組交流

先在小組裏交流,評出本組的“故事大王”。主要從以下方面評議:

(1)講的故事與成語的意思是否符合;

(2)內容是否有趣;

(3)語言是否連貫、通順。

(六)全班交流

各小組的“故事大王”上臺講故事,學生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語言獎”。寫出自己交流的成語故事的內容。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八)佈置作業:

利用課餘時間繼續閱讀學習其他計謀故事,看看原文,再看看在什麼情況下運用了哪個計謀。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處理問題時會得心應手。

三十六計故事14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之反間計

在自己設計的疑陣之中再佈疑陣,也順勢利用敵人做內應,以取得勝利我方則不受損失.

戰國前期,燕國與齊國相距不遠,兩國之間爲了邊境的小小爭端而互不相讓,最後導致兩國兵戎相見。燕國於是派出了以樂毅爲統帥的征討大軍,浩浩蕩蕩向齊國奔來。樂毅是燕國的名將,不但深通兵法,懂曉計謀,而且有膽有識,在軍隊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而且他有治世之才,一度爲燕國之相,爲人乘性直爽,剛正不阿。

這時,齊國聞訊燕國的舉動後,齊想立即派兵迎戰。這時的大將田單出來對齊王說:“我家大王不用着急,我有一計,可使燕國退兵,而且迫使樂毅從此之後不能領兵打仗。”齊王一聽有這麼好的良策,於是對田單將:“愛卿有什麼退敵良策,說來寡人聽聽。”田單說:“大王,雖然燕國大兵壓境,佔了我幾座小的城池,但是請大王放心。燕軍統領樂毅雖然聰明過人,善於攻城越地,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燕昭王與他以前有過不和,而且到現在昭王還懷恨在心,派他攻打我齊,也是存有戒心的。我看不如用計策離間他們的關係,從而使燕王撤掉樂毅的軍權,到那時燕兵不攻自退。”齊聽了田單的話,十分高興,於是這件事就全權委託田單去處理,齊王在宮中安心地聽取戰報。

田單馬不停蹄地跑到了燕國。燕國意料到兩國交兵,齊國派田單來我國有何用意,莫非講和?昭王說:“田將軍這次出訪我軍有何貴幹啊?是不是有關兩國交兵的事,如果是這件事的話,你最好去和樂毅講,他是討伐大將軍,我也在等他的消息。”田單聽後,哈哈大笑:“大王勿聽他言,我家大王派我來在貴國是有要事相告,是關於齊國大業的軍機情報,還請大王認真聽取。”昭王聽了感到奇怪,自己的國家事情還讓他國操心嗎?但又想聽一聽到底田單想幹什麼,於是說:“那就請田將軍賜言,孤王耐心便是。”於是田單說開了:“樂毅雖然在齊國佔了幾座城池,而且他本人在燕國有着崇高威望。但是,他與大王您早結下了恩怨,樂毅害怕大王您害他,因而藉口攻齊,實質是想聯合齊國自立爲王。目前因齊地的部分地區還未歸順,所以他不急於攻打即墨,爲了等待時機,成其大事。現在齊王最害怕燕王另派大將前來,如果那樣,即墨早已陷落。”燕昭王想一想以前與樂毅結下的仇恨,怒氣上心頭,中了田單早已設計好的反間計。

田單回齊後,燕昭王派大將騎劫前去接任了樂毅的職務,於是齊軍反撲,燕軍由於指揮不當,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只好撤回本國。而這

時已被撤了職務的樂毅在家中生起了悶氣,他知道這是齊國的反間計,他考慮燕王心胸狹窄,不會輕易放過他,於是逃到了趙國。

三十六計故事15

老劉的隔壁新來了個租客,名字叫約翰,是個來中國旅遊的美國大學生。約翰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和老劉熟絡後,總向他討教中國的三十六計。老劉對約翰說:“這個嘛,要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一下才行,明天我帶你去逛逛廟會。”

第二天早上,兩人來到了廟會門口,沒想到人很多,排了很長的隊伍。老劉眼尖,看到門衛是自己認識的老趙,連忙拉着約翰過去打招呼:“老趙啊,我今天特意帶國際友人來見識中國文化,麻煩通融一下?”老趙打量了約翰幾眼,開了小門讓他們先進去。約翰似乎對破壞規矩有點過意不去,老劉開導他說:“這叫暗渡陳倉。”

走到一個泥塑攤位前,約翰指着一個小泥人問攤主:“這個多少錢?”“十五塊。”

老劉插嘴道:“十三塊賣不賣?”“太少了,不賣。”老劉拉着約翰裝作要走的樣子,攤主在身後喊住他:“十三塊就十三塊。”

泥人到手,老劉得意地對約翰說:“這招叫欲擒故縱。”約翰佩服得豎起了大拇指。

兩人走着走着,不料卻出了個意外:約翰走路不小心撞倒了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倒在地上不肯起來,約翰站在一旁手足無措。老太太的家屬圍了過來,問老劉和約翰是私了還是公了,老劉忙說私了,於是對方提出要五千塊錢的醫療費。

約翰翻遍全身也就兩千多塊錢,於是對老劉說:“你在這兒等着,我去外面銀行取錢。”

老劉等了半天也沒見約翰回來,這時老婆打來電話:“你是不是和約翰吵架了?約翰回來後,直接收拾行李就去機場了。”

老劉哭笑不得,沒想到約翰無師自通,學會了“三十六計,走爲上策”!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