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5篇)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5篇)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

很小的時候我就渴望做個“浪跡天涯”的瀟灑女子,儘管這個念頭有點異想天開,可是我內心深處的而且確不安分於一直所處的這個小天地。對外面的世界充滿的好奇和熱情從未消減。正因爲如此,《撒哈拉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

它的作者是三毛,之前不認識,可是現在成了我最崇拜的一個人。還是先說說《撒哈拉的故事》吧。讀完後,我感慨良多。沙漠在我的概念裏是荒涼的,同時又具有一番壯麗豪情。能在沙漠上自由馳騁,很是讓我神往。但是聯繫現實,實在沒有那麼瀟灑。在沙漠裏生活的苦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那個什麼都缺的地方,活下去都不是那麼容易。除了身體上要經受那種艱難,心理也要承受寂寞的煎熬。誰能體會到當你突然轉換到一望無際的沙漠,沒有以往舒適的住所、溫飽的三餐和親人朋友的那種惶恐失措?當然三毛也面對着這些,可是她沒有失望,也沒有後悔來沙漠。她不怨天尤人,振作起來去改變現狀。她從始至終都很努力地對待生活。或許婚禮對於女人來說,都是認定必須要風光盛大的,可是三毛的婚禮在沙漠上,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然而她很享受,因爲她覺得婚禮不是愛情的全部;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經濟困難的時候,他們就去海邊打魚,還樂在其中,流露出彼此間溫馨的愛意;對於鄰居,三毛總是很熱心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儘管有時候不如人意,鄰居沒有真心接納和對待她,可是她沒有狹隘的計較,始終帶着真誠待人接物。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麪對困難的堅定,折服了我。自古以來女性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拘禁了人身和思想,想去做的想要得到的都難以實現。三毛完全是最自由的女性的化身,她不拘一切,不受約束,敢愛敢恨,就像夜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星,照亮的不僅僅是她自己的人生。三毛既有

普通女性沒有的前衛思想和見解,又具備良家婦女的那種賢惠知性。她很聰明,見多識廣,相信每個與她相識過的人都會驚歎世間竟還有這般奇女子。

我崇敬三毛,她的文字帶給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想我將會從中對自己的成長有所領悟,得到啓發。這是一份真正無價的財富。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2

我們的生命或許太短暫,短暫到無法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無法一睹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是許多人夢中的“桃花源”。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們有幸一睹。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以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經歷爲主線,用生動有趣的文筆,描繪出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大漠的狂野溫柔、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戰爭與貧窮給人們帶來的。她筆下的大漠如此真實,似乎觸手可及。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威人,貧窮、,但他們樸實、真誠,不知道戰爭是什麼,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便真真是桃花源的故人了。他們活着就是爲了活着,平靜地度過光陰。這樣的生活雖在我們這些“文明人”眼中叫做“沒有價值的人生”,在他們自己看來,也該算是歲月靜好了吧。

可是,連都不眷顧這些樸實的人們。摩洛哥向撒哈拉發動戰爭,西班牙曾許諾“民族自決”給這片大漠帶來的生機,很快被戰火帶來的恐慌所覆蓋。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巴西里——游擊隊死於摩洛哥人之手時,阿吉比等人爲泄沙伊達——巴西里的妻子了巴西里,使得這樣一個的善良女子在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故鄉人手中。所謂對沙伊達的“會審”連給人說話的餘地都沒有。不僅沒人說話,也沒有人提巴西里,更沒有人主持,只不過是的。難道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痛還不夠嗎,還要去自相?是不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在?難道真的如孔子所說“人之初,性本惡”嗎?

不,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有極少數人是如此。是物質的貧乏導致如此嗎?還是的貧乏呢?該是的貧乏吧,如果他們有豐富的知識文化,接受了正確的思想教育,有正確的觀念,這樣的還會發生嗎?我不禁回想起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所說替做了軍事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砍下頭顱,四周中國人喝彩的場景——喝彩是因爲他們的,而三毛所寫的撒哈拉威人是否也如此呢?沒錯,在和平年代,他們可以過着如《桃花源記》中所說“怡然自樂”的生活,可在,一些人因爲沒有文化與思想的,沒有正確的觀念,做出了不該做的事。沒有文明,就更不必說法律與制度了。可是,如果撒哈拉沙漠出現了現代文明,那寶貴的撒哈拉民族文化,便如同滄海遺珠一般,湮沒於大漠黃沙。而在“文明人”的世界裏,也並不是沒有法紀綱常的人。撒哈拉沙漠的未來,就要撒哈拉威人自己抉擇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寫作之初是在大漠的照片中感受到前世的鄉愁,想必她的隨心之作也必定讓許多生感慨。吾讀罷全書亦甚有感觸,是爲感想。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3

好久沒有執手寫日誌了想想也已是好幾世紀前寫了生活感觸很多卻因懶而不想一一贅述只要自己明白就好其實寫東西這種事像三毛所說的那樣“這個東西要靈感,有時枯坐十天半月沒有一個字,有時一夜成書,完全勉強不得。”

今天是很歷史性的一刻,因爲本人(in)終於在20xx年的年末看完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說《撒哈拉的故事》,說來確實慚愧,自愧不如的很,活到這麼大的歲數,居然連一本完整的書籍都沒有········最重要的原因都歸於一個懶字,本人是懶,極度討厭整天拿着本書在那裏死啃,乏味又沒有營養,但這次我卻有了深刻的體會,好書是值得死啃的。這次的讀書經歷讓我更加記住了這個書名,更加熟知了三毛這個作家。

在此!我要感謝室長給了我這麼個機會讓我拜讀了三毛的書,也感謝小芳筒子在我樂呵呵的啃書時,就會地說:“琳姐,看了一學期了哈!”

這讓我有了極大的挫敗感嘛,後來我就對室友宣稱;過年回家我要帶回去,看不完就不來學校了!室長還一臉懷疑地說要檢驗這擺明不相信我嘛。

還好我順利完工了,啊哈哈。

三毛,臺灣作家(百度裏說是浙江舟山人,其實到底哪裏人也不怎麼清楚,在書中提及小時在住在臺灣爲多,後來隨丈夫荷西爲西班牙籍,但她始終會在書中提及中國人,不管隸屬哪裏,誰又會在乎那麼多)在她的書中,發現三毛是一個很有思想,同情心,對撒哈拉威人尤好,對朋友仗義,愛交朋友,對事物充滿好奇,探險的女子,正因這些好奇,纔會毫不猶豫的殺到西班牙,撒哈拉去,寫出這麼多沙漠的經歷故事。

故事的前幾個經歷寫了她和丈夫荷西的生活,着實地發現荷西是個好丈夫,好男人哈,也一度讓我有種衝動想立馬找人結婚的衝動(見笑哈姐是理性派的,咋會呢)三毛從那些西班牙人的追求者中唯獨選了荷西,不是因爲他有錢,其實他是最沒money的,而且還比三毛小哦!而是這個男人一聽三毛要去撒哈拉,丟下所有的事,提前去撒哈拉,找了一份工作,租了一套房子,因爲他知道這次錯過了三毛,maybe········也許正是這個決定,使得三毛決定和他結婚,其實三毛也曾在書中提及到她和荷西的性格取向相像,可能這也是一個理由吧!他倆生活在一起是享受生活,會一起開車穿越沙漠。雖有時也爲錢煩惱,但是隻要一有錢,他們就會嘩嘩的花掉,下個月的生計就等着荷西的下個月的工資。

三毛和荷西都是好人,他們會幫助那裏可憐而又無知的本地人,在那裏,我才體會到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殘忍,粗暴,冷血v室長給我說了荷西的死(大夥自己去探索吧)聽後覺得可惜,那麼偉大的愛情,卻因命中註定的死期,貌似三毛是有預感的,使得三毛原有的抑鬱症再度重返,使得········看了三毛的書,我的感觸很多,不想完全透露,不過我還是果斷決定明年在繼續讀三毛的那些書......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4

看着樸素的頁面,閱讀着封面簡單的信息,心中不由地好奇起來,撒哈拉是什麼鬼東西?三毛又是誰?三毛是男,還是女的?還是那可憐的頭上只有三根毛的“三毛”?帶着種種疑惑,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緋頁,仔細閱讀起內容來。

原來三毛是位有魄力、自由不羈的女作家。當她看到一張撒哈拉(即沙漠的名字)的照片後,便收拾行裝,和恩愛她的丈夫荷西義無返顧地奔向飛沙走石的沙漠。雖然那兒是極端的“荒僻落後而貧窮”,但“生命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着,它,並不是掙扎着在生存,對於沙漠的居民而言,他們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看着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得近乎優雅起來。”“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三毛看來,“就是精神的文明。”因此,三毛和荷西,剛搬進小屋時,家徒四壁,但經過精心裝扮,很快,滿屋洋溢着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這是一個多麼艱辛而又溫馨的生活過程啊!誰能想到,零落的空心磚四方房子,正對着的是一大片垃圾場,再前方,是一片波浪似的沙谷,再遠,就是廣大的天空。這一切的生活,都是三毛“我行我素”的性格決定的。當然,這時我們再重讀書名,顧名思義,知道了“撒哈拉”是一片寸難生的沙漠,而“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三毛在沙漠中身臨其境的故事了。

三毛,把一個個常人看來十分不在意的事情,寫得樸素、靈動而又富有思想、意韻。每一個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形象。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愛的尋求、素人漁夫等,讀每一個故事,令人如入篇中,親歷其境……

“素人漁夫”,描述了假期裏,三毛與丈夫穿越沙漠到海邊邊遊玩邊捕魚的故事。此處的“素”,並不是指“葷素”的“素”。而是“過去有羣巴黎人,平日上班做事,星期天才畫畫,因此叫自己‘素人畫家’。”三毛仿之,叫“素人漁夫。”三毛通過飯店吃飯、海邊捕魚、業餘賣魚、賬單泡水等一個個生動豐滿、跌宕起伏的情節,勾畫出生活的艱辛與快樂。

語句詼諧,字清意明,平淡中見真情,平凡中有真意。我愛“撒哈拉的故事”,我愛“浪漫勇敢”的三毛。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5

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題記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隨着三毛的身影一同品味着沙漠中的生活,字裏行間都充滿着異域風情,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的細膩而別有一番風味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熱愛在流淌,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在浸潤……

三毛,原名陳懋平,因學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爲陳平,上學時期,曾常常逃學去墓地看書,長大後,她又放棄城市中的生活,去往枯燥、單調的撒哈拉沙漠,當她踏上廣袤的撒哈拉,確定要在這片大地上追尋前世的鄉愁,和荷西一起。

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生活方式落後,水源、物質極其匱乏,沒有任何傢俱的房子,她甚至將生命中最神聖的婚禮也在沙漠中舉行。沒有傢俱,那就自己做,她和荷西一起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麻布製作彩色條紋窗簾……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過的幾乎與其他撒哈拉威人“格格不入”,成了一個真正的藝術殿堂。

同時,她也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的真實的面目,她帶着相機拍下極其荒僻地區的遊牧民族的生活,並且,隨身帶着醫藥箱,爲貧苦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自己都沒有太充裕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也分發給當地的各個家庭。

她用以中國人特有俠義和分享的精神,將東方的慷慨散播到這個偏僻、淒涼的撒哈拉。在有着古老文明和沙漠舊俗的撒哈拉傳播着現代文明。

撒哈拉,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三毛的撒哈拉是一個天堂,除了三毛的撒哈拉,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

直到某一天,三毛又如她小時候那樣不按常理出牌,流浪到了遙遠的天國,雖然那個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永遠的三毛不在了,但是撒哈拉同她依然在我們心中。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6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遇見三毛,以前對三毛的印象還停留在別人說的是個感性的人,可從我看的這本書來看,她不僅僅是個感性的人,還是一個多才多藝,一個敢作敢當,一個熱愛生活的特別女子。

三毛就像一位流浪者,一邊流浪一邊瞭解沙漠中的故事。她跟隨自己內心,她喜歡沙漠,喜歡這種自由的感覺,她想在這裏可以尋找內心真正的光。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情,她在努力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來看這個沙漠,當她進入了沙漠,這裏的一切一切都給她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首先那裏落後的習俗,體現在一位才十歲的小女孩姑卡身上,她要嫁給別人當媳婦,三毛首先很是驚訝,可是作爲一個外人她也不能說什麼,但當面對自己眼前這位發育尚未完全的姑娘,她真的很心疼。三毛知道姑卡從要嫁人那天起就是她的悲劇,而根據當地的習俗裏,初夜就是用公然的暴力奪取一個幼女的貞潔而已,這是多麼悲哀,多麼落後的習俗,可我們除了痛惜憐憫甚至痛罵我們能做什麼?三毛很想做點什麼,可是她自知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就去改變一個很久很久的習俗,我內心也很不是滋味,明白那就是有心無力的感覺,心裏內疚雖不甘卻又很無奈。如若不是三毛筆下那憤懣的詞與故事,我們也許還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個世界。

在三毛的筆下我們還可以看到啞巴奴隸,那些愚昧的鄰居,每一幀都透露出愚昧的氣息,還慢慢看到她跟荷西的感情變化。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威人,貧窮、迷信,但他們樸實、真誠,不知道戰爭是什麼,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便真真是桃花源的故人了。他們活着就是爲了活着,平靜地度過光陰。在他們自己看來,也該算是歲月靜好了吧。

三毛來到了自己喜歡的地方,將自己的情感潑灑在文字上,寫在自己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我們不光可以看到這裏美麗的大沙漠,滿天的黃沙,暴曬的烈日,濃濃的異域風情和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還感受到了生活帶來的思考。在茫茫無際的沙漠裏,帶着寂寞,尋找快樂,使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起來。她說血統純正的印第安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人種,她能在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追尋自己的前世今生有多少人可以像她一樣毫無包袱毫無保留毫無壓力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熱愛?我想大概沒有幾人。

三毛說過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你先去將房間佈置起來,勉強自己去做,會發覺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所以她纔會去尋找自己的快樂,並且一步步去挖掘。而我們多少人可以像她一樣?尋找自己的熱愛並且好好完成它,不會被生活瑣事壓迫。很多人會說我們的生活已經很累了,每天工作,學習,今天有這件事煩明天就有那件事煩,可是換個角度想,那正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啊!我們要經歷了纔可以尋找內心的熱愛。而三毛則是在生活中奔向自己的熱愛。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裏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那些在看透了生活的一切,還是選擇不敷衍不抱怨不自卑,依舊熱愛生活依舊努力做好身邊的事的人,不正是三毛這樣的人嗎?她可以自己尋找樂趣,繼續熱愛生活,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

冬去春來,喚不回已去細雨春風;人山人海,讓我們從今日起好好地熱愛!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7

進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書寫的沙漠情懷。

三毛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在沙漠生活的歲月裏,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記自己的寫作初心,無數的日夜裏,仰望星空,三毛鍾情的,始終是絢爛書海中的詩情畫意。

當我拿起這本《撒哈拉的故事》時,內心就泛起了漣漪,我很想知道一個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許是前世今生的召喚,也許是爲了尋找遺留的一縷孤魂,三毛,終於來到了這裏。

撒哈拉的生活是艱苦的,三毛與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兩人同心,生活還算美滿。兩人愛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歡潛水,三毛喜歡寫作,所以三毛就寫了這麼一本書,記錄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時,吸引我的還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聞異事,撒哈拉的人們生活落後,思想也十分愚昧,就連當地的習俗也有些令人髮指,三毛顯得與這裏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從未放棄與這裏的人溝通,因爲三毛爲人親厚,懂得東西又多,又樂於助人,所幸深得當地居民愛戴。

喜歡三毛,喜歡她的勇敢,喜歡她的敢愛敢恨,撒哈拉就像一個神奇的地方,牽引着讀者目眩神迷,深牽夢繞。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8

三毛說:"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快樂活過"。簡單明瞭的一句話卻直入我的心房。是啊,人生苦短,我們又何不快樂地活一回呢?拋開繁瑣的生活,像三毛一樣灑脫一回,而在她身上,我想"生如夏花"這四個字正適合。

那一天,她背上行囊離開祖國的懷抱,奔赴遙遠的撒哈拉,不爲求學、不爲生計,只爲簡單地完成旅行的心願。而這一切對於一個平凡的女子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氣?然而自由,那卻是個永恆的話題。她說:"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決不妥協。"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縱然她對雙親百般依戀,然而在自由面前她始終懂得無論再嬌嫩的小草,有一天終究要長大,於是乎她做到了,在沙漠裏,她堅強而開心的活了下來,而那也是對父母最好的答覆了。

她生如夏花,果斷決定,我喜歡她的爽朗。

想到這裏,我似乎又看到了漫天狂沙的撒哈拉里,那個孩子一樣的三毛。她說:"跟荷西結婚,一半是由於荷西的癡情,而另一部分則是爲了父母,而自己本不必結婚的。"我想說那是一種怎樣的思想,可以讓她那麼灑脫?然而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假如把荷西比作中國古代的帝王,把三毛比作帝王的任意一個王妃,那麼在荷西心裏的三毛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荷西對三毛的癡情讓我們敬而嘆之,《沙漠中的飯店》也讓我們見識了三毛與荷西甜蜜的愛情生活、家庭生活。《荒山之夜》荷西爲心愛的三毛尋找貝殼化石而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三毛想盡辦法挽救。遇到路人,可憐乞求援助,卻被落井下石,最終她以智取勝,果斷救出荷西。可惜那是個夜晚,要是個傍晚我想那場面一定十分美麗:夕陽下,他們相互依偎。而一個人的一生,有這樣一個愛自己,能走到永遠的人就足夠了,我想三毛是擁有的。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喜歡三毛爲人處事的方法。在荒涼的撒哈拉大沙漠,住着那樣一羣人,他們習慣了沙漠下殘酷的氣候,他們不識字,沒見過除沙漠以外的東西。他們總喜歡問三毛"借"東西,說是借,當然會還,只是當他們還來時,早已面目全非了。三毛教他們識字、教他們識別從未見過的東西。跟他們在一起,我想她是快樂的,雖然偶爾也會有些生氣,但是磨合中那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感情啊!她成爲了村民心中的女神,而她也收穫了快樂。

提起撒哈拉,我們會想到:漫天黃沙,天與地交接的地方一黃一藍,那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夢幻般的圖畫啊!只是世間在美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它醜陋的一面。我們不得不想起娃娃新娘裏的姑卡,她十歲就嫁人了,一刻還未看見天空魚肚白的明星就這樣隕落了。沙漠婦女地位的低下不得不讓人深思。《死果》那又是一種該如何解釋的現象?他們沒有文明卻習得了致命的巫術。我們不相信,卻又無從解釋,幸好碰到好人使三毛在危險中得以獲生。她看到了這一切的邪惡,終究也浸染不進去她的`心靈,她始終相信:"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世界,一切悲傷離我們是那麼遙遠而不着邊際。"

撒哈拉,一個如神一樣美好的名字,而在三毛的筆下,我更進一步領略了它的萬種風情,大自然是個神奇的魔術師,點綴着這個美麗的星球,只願今生以及永遠都能崇拜它,敬仰它。

而自由需要見證,需要如三毛般生如夏花。

放下一份牽絆,便收穫一份自由;放下一份醜惡,便收穫一份友誼;放下一份怯懦,便收穫一份力量。

只願今生你,似你般生如夏花,不負人,不負心,在塵世獲得幸福。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9

我仍記得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是四五年級,那是懵懂的我仍看不明白像《夢裏花落知多少》一類的文章,而我最喜歡的,便是這本《撒哈拉的故事》。

這次在暑假選讀書目中又看到它的名字,心中竟涌起了一絲溫暖的熟悉感,像是見到一位老朋友。它曾多次出現在我手中,睡前、飯後,或是傍晚那一段閒暇時光。升入六年級後,它卻再也沒出現在我手中。再一次捧起它,發現大部分內容都被我深藏在腦海深處的大箱子裏,而再讀成了一把鑰匙,把那個封鎖記憶的大箱子打開,許多記憶片段重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撒哈拉,在理解中似是一處荒涼之地,而三毛卻是奮不顧身地投入了她的懷抱。究竟是什麼將她吸引去的呢?三毛的答案是——鄉愁。前世的鄉愁。但我始終無法理解,這鄉愁,是何物?記得以前看過一首名叫《鄉愁》的小詩,其中一段似是這樣:長大後,鄉愁是一座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那三毛的鄉愁又是什麼?是那一望無盡的金色大漠,還是沙漠中的落日,亦或是那裏可愛的人兒?更可能,只是三毛一種無來由的感覺罷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三毛的撒哈拉是最美的撒哈拉。那裏也發生這一些平凡事,就像被三毛稱爲“爬天梯”的考駕照,還有三毛家中的“中國飯店”······這些普通的事卻被大漠的風情渲染得不再普通。那裏還有一羣可愛的人兒,三毛的芳鄰們便是典例。他們總會向三毛借一些“有借無還”的東西,更會用一些獨特的思想讓三毛啞口無言。但他們卻爲三毛的大漠生活帶去無盡的生氣,讓三毛“在也不知寂寞的滋味”。

那裏還有三毛與荷西溫馨的家。他們從做傢俱開始,一點點佈置那個他們的家。他們還蒐集了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裝點他們那個越來越溫暖的家。終於,他們有了雪白的牆配上色彩明朗的長沙發,有了中國棉紙糊的燈罩,有了黑底白字的中國書法,有了五個撒哈拉威雕得極美的石雕,甚至還有幾株綠色植物。牆角還有一大把豔紅的天堂鳥正在怒放。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中有他們。

在哪裏,似乎到處都有濃濃的幸福滿溢而出。這還是我原先印象中的撒哈拉嗎?我崇拜也羨慕三毛,她能在沙漠中找到屬於她的幸福,而有時候,我們卻連身邊的幸福都感受不到。

在母親一次又一次不放心的嘮叨中,你感受到幸福了嗎?在父親嚴厲而又正確的批評下,你感受到幸福了嗎?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你感受到幸福了嗎?在同學的關心問候中,你感受到幸福了嗎?在你身邊的大事或小事中,你感受到幸福了嗎?

或許你要問,什麼是幸福。那麼我會說,冬天裏的一杯溫熱的開水便是幸福,春光中一棵破土的小草便是幸福,陽光下一彎絢爛的彩虹便是幸福。幸福其實無處不在。那我們又憑什麼感受不到幸福呢?幸福其實很小,路邊一朵綻放的野花就是一處幸福;幸福其實也很大,沒有幸福的人終究無法成功。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卻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奢侈品。

有時,對於一件事,我們往往只看到它的陰暗面,卻忽略了它的幸福面。就像離別,它不受任何人歡迎。一提到它,迎來的只有傷心和不願。這便是它的陰暗面。但它也有幸福面:離別有時是爲了下次更好的相見。那麼一時的離別又算得了什麼呢?任何事都有兩面,你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收穫的心情也不同。那我們爲何總盯着不好的一面不放?換個角度想想,任何事都會開朗起來。當你傷心難過時,你的情緒也會傳給他人,一傳十、十傳百,你將置身於一個消極的集體。相反的,當你快樂幸福時,你的幸福也會帶給他人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幸福,那麼迎接你的將是一個幸福的集體。你願意在哪一個集體呢?答案不言而喻。那麼首先,你自己得要幸福。

積極去發現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幸福,再用你幸福的話語或是幸福的微笑去感染他人。每個人體內都有一顆幸福的種子,而你最簡單的一句問候都有可能讓它生根發芽,然後長成一棵幸福的大樹。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傳播幸福,讓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讓幸福成爲一道光,照亮我們的生活······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0

喜歡一個人靜靜的,一杯清茶、一樹蔭涼、一卷書香、一份安然;於陽光斑灼,於流水清清微風拂拂,於歲月正好時,讀你。

在素白年代的指尖上,輕輕翻閱屬於你一人的撒哈拉;在眉心,在筆尖滑落白紙的剎那,慢慢抒寫你的風情;於午陽正媚,花兒正豔時,以溫柔飄逸的姿態,細細記錄你的浪跡。你這風一般,火一樣古怪的女子。

多少被塵封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傳說,在你凝眸間入詩入畫;多少你於它流逝的曾經,你用筆墨把它鐫刻,栩栩如生。一望無際的黃沙,你如脫繩的野馬般遍沙奔跑。一路是迷失沙漠的小孩,一路是深夜公路招客的妓娼,世界那麼俗,你卻能平淡看待,與他們縱情高歌。還記得黃沙爲證,豔陽目睹之下你們共結連理的簡約婚禮。這場愛的追逐,幾經波折、顛沛流離,而你卻能依舊滿載而歸。當頭頂皓月送來千里之外的思念時,你把滿腔奔流的情感發泄於筆端,書成一封載着沉沉的離思的箋兒,恭敬地交託給鴻雁。風吹衣袖,月如鉤,一花一世界,花落催人憔,紅塵阡陌,你終是割不下那股血親……

生命中,總會有一種傳奇,可以讓人細細品讀;總會有一場緣分,讓人衝動下筆。是的,我願讀你,無怨無悔;我願寫你,心甘情願!流光剪影,感謝歲月的恩寵,讓我有幸走進你和你的撒哈拉。關於你那些,於我或深或淺的遺痕,我將任其隨着清風飄蕩,隨着河流淌洋。如你一樣風情火種流浪。到那時,便靜坐一隅,安然念你如初;任你筆下的水墨丹青,於我眉梢嫋嫋生香……

許是流浪太久,許是心扉上鎖太久,許是如孤雁離羣太久……許是有一萬個“太久”的源由。在燈紅酒綠的臺灣中,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在清風送爽不見月的墨夜下;你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東方發白、日落星沉,卻是久久徘徊不願歸。我知道,只有深入大漠裏,看日出日落時一羣羣飛奔野羚羊的美景時,才能讓你暫忘現實生活的枯燥和艱苦。但你終是紅塵女子呀!你怎樣粗曠狂野,怎樣風情萬種,卻終究是經不住紅塵的問候,一道凌晨的休止符讓你那顫抖了歲月的愛以及那晃動了流年的足跡都作了古……

文尾杯空,唯剩茶香齒間笑,任夕陽無情直墜……

這一生,只愛紅塵三毛……

這一世,願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離。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1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最早接觸的三毛的書,描述的是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她的字裏行間都透露這她的樂觀、率真,寫着與丈夫豐富多彩的經歷,使我深陷其中,羨慕不已。

在此之前我不知三毛在沙漠裏會怎樣生活下去,但看了這本書我懂了。裏面沒有華麗的辭藻去形容在沙漠的生活,也沒有爲這段波折的故事有過多的揮灑筆墨,但她那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沙漠的平凡,簡單又浪漫的生活。把沙漠的生活寫的令人嚮往,給沙漠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異國他鄉的生活,體會着別樣風情的撒哈拉沙漠,讓我瞭解了大沙漠的風光迤邐,廣闊地勢和風土人情。但也讓我瞭解了沙漠裏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三毛說了這句話“撒哈拉沙漠是這麼美麗,而這兒的生活確是要付出無比的毅力來使自己適應下去。”這是我很感動的一個點,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和決心。她可以拋開城市的繁華和誘惑,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且貧困的沙漠,這裏什麼都沒有,只有沙子。但她和他的丈夫也過着快樂的生活。在這裏她也留下了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我佩服三毛的俠氣,佩服她的特立獨行,佩服她的夢想和想象中的天堂。撒哈拉沙漠並不是天堂但確實三毛最嚮往的地方,就像是蘇格拉里也有人想去哪裏去邂逅最美的自己。在《極樂鳥》中我體會到了她那份難以言明的孤獨;在《懸壺濟世》中我體會到了她的樂於助人,敢做敢爲的精神;在《素人漁夫》中我體會到了她與荷西在沙漠中另一種快樂。

生命在她看來,就是起點與終點的一個循環一個輪迴。正如她所說的:“人生是一場大夢。”或許正是因爲這樣,世俗名利在她眼裏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但在三毛看來,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三毛的這句話很符合我現在的想法“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走這麼一遭。”請擁抱這個世界吧,不管在你眼裏它是怎樣的,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2

一張照片帶着前世的鄉愁,一次邂逅擁着半生的悸動。佛說:”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過,換來今世的一次相遇。”她笑着撲進大漠的懷裏,或許不止五百次的擦肩而過,更爲五百次的相遇、相識、相知與相愛。

當迎面吹來的黃沙落到她臉上,她知道,她終於與這個多年的夢中情人相遇,與它相守。

在這片大漠上,沒有華麗的服飾,精緻的家居,有的只是粒粒黃沙和那燙人的熱浪。一望無際的大漠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三毛用她的愛一點一滴築建她和荷西的家。

生命從來就不是轟轟烈烈的展現,它是細水長流的欣欣向榮。在這廣袤無垠的沙漠上,演繹着一場場悲歡離合的故事,落日的恢宏見證着撒哈拉人一代一代的生老病死。在大漠深處,根深蒂固的陋習禁錮着婚姻的可笑,禁錮着啞奴的自由。

在她喜愛的這片土地上,並不是時時都是洋溢着歡樂。“荷西,荷西——”三毛急促的嘶喊似乎把撒哈拉的天空扯開了一道口子。在這片天空上,這片土地上,看着逐漸陷入沼澤的愛人,她發出了絕望的叫喊。但任憑她怎麼喊,迴應她的只有寒冷的風颳過的聲響。她很快就意識到了,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去救心愛的人,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伴隨着最後的一抹夕陽消失,月亮升起。撒哈拉這片大漠,像個調皮的海綿,把它一早上積蓄的熱量都返還給了大自然,剩下的只有刺人的寒冷。荷西擔心這無情的寒風會傷到他心愛的三毛,便勸她放棄,等到早上找人一起來救他。可大漠的溫度會給予三毛這個機會嗎?不,不會的,三毛很清楚。這也是爲什麼她不論怎樣都要救荷西的原因。最後,或許大漠也被他們的愛感動了,讓他們擺脫了死亡的邀請。

在這片平靜的土地上,一個小小的病都會在不經意之中奪取人的生命,但在這片枯燥乏味的大漠上,依然有人爲之深愛。沙崙,這個木訥的年輕人,一直等待着他的妻子,他夢中的溫柔之鄉。可到頭來這一切只是空想,沙崙一直都明白,可他甘願抓着這泡沫,奔向遠方去尋找愛的殿堂。

人說沙漠是枯燥的,但在三毛眼裏它是固執的。荒涼,死寂,無喜,無悲的沙漠靜默地等着。終於,它等到了知己,同固執的撒哈拉威人一起,紮根於沙漠深處,一起看遠方的落日。

三毛有幸遇見了大漠,大漠亦有幸遇見了三毛。在這片土地上,有悲,有喜,有不幸,可不論怎樣,這都是生活。就如同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這麼一遭!”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3

沙是一樣的沙,天是一樣的天,龍捲風是一樣的龍捲風,在與世隔絕的世界的盡頭,在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

三毛把我們帶入了她生活的那個如夢一般的撒哈拉沙漠。一箇中國女子,在那片絲毫不能預料的地方,生存甚至生活,她還以她那近乎愚蠢的執着與樂觀,在那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揮灑着她的文藝氣息。

住在一個平民區,不,準確的說是在墳場區,有着用棺材板釘做的沙發和桌子,還擺放着從墳山那兒買來的五個小雕塑。這些聽聽就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可怕的東四,卻在三毛的手中變成了無法複製的藝術品。她更是把她們的家變成了一個最美麗的地方,引得雜誌社的人前來拍照,並感嘆她造就了羅馬!

面對沙漠的未知,她都能夠毫不畏懼並且享受挑戰,那我們這種生活在美麗日子的大學生又有什麼理由去感嘆命運的不公,去發出現實是骨幹的的嚎叫。如果我們能夠苦中作樂,如果我們能夠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拼搏不懈,那我們又怎會被沉重的現實所打垮。不需要感嘆說時間都去哪了?其實,你的時間因爲浪費在理想上,所以它從來不曾被浪費。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4

說到沙漠,你會想到什麼?炎熱乾燥,黃沙滿天,陽光熱辣,狂風肆虐,以及那句著名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相信大多數人的想法與相差無二。但當我讀過《撒哈拉的故事》後,卻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沙漠。

本書講述的是作者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種種經歷。在那片滿是風沙的大地上,她看見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在這本書中,講的更多的便是撒哈拉威人。他們是這沙漠的原住民,有着濃濃的撒哈拉氣息。正是他們,讓我看見了另一種沙漠。

在書中,三毛的鄰居們是那麼天真,那麼可愛。他們中的女性,生病了不敢去看醫生,便讓三毛給她們治病,因爲知識與文化水平的低下,一些很小的病都被她們看成或形容成很嚴重的病;因爲老舊的思想觀念,所以往往弄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同時,三毛的鄰居們還會經常來找他們借各種東西,而且常常是有借而無還,也沒有任何禮貌可言,因爲價值觀的不同,還時常會鬧出點笑話來。這些令人好氣又好笑的鄰居,讓三毛也不禁感概:“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她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

突然覺得,我身邊的同學們和這些鄰居何其相似啊!當然,他們的文化水平更高,但我們之間,借還東西都是日常之舉;同學中誰有了點麻煩,大家都會想辦法幫助他;有時某些人還會做出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事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個集體,是股擰成了繩的力量,有着撒哈拉威人與西班牙、摩洛哥鬥爭時的團結。我們就像是一家人,就好像那些互幫互助的撒哈拉威人一樣。

正是這些撒哈拉威人,是他們讓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撒哈拉,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體會與感觸的撒哈拉。謝謝三毛,讓我有本能感受到這樣的沙漠;也謝謝撒哈拉,是你讓我明白瞭如此道理,情至深,意至切。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15

對於我來說,三毛就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靈魂。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三毛,但自從我讀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後,我發現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她,對於我來說,她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麼能在撒哈拉沙漠裏生存的,直到我看了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並沒有用到什麼華麗麗的語言來描繪沙漠裏的生活,但是卻從了她那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大沙漠裏的簡單。而又浪漫的生活。給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筆神奇的而溫暖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並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 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的畫面。使我瞭解到了大沙漠裏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但同時我也瞭解到了在沙漠裏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裏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是她與荷西卻還是生活着很快樂。因爲她以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着的信念,簡單並快樂的活着。在這個大沙漠裏,她留下了那麼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三毛與沙漠結緣,她自已曾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無意間翻到一本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里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的,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很顯然,沙漠給她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她決心追求,於是她孤身一人來到條件異常艱苦的撒哈拉大沙漠,在別人看來,如此瘋狂的舉動似乎不可理喻,但對三毛來說,她卻不以爲意,在沙漠裏東奔西走,開始了多年的沙漠旅行。

不要以爲三毛身體好,能受得了苦。其實她的朋友曾經回憶,一般人能輕鬆做的體力活對她來說簡直就是身體上的災難!但她卻在沙漠中生活那麼久,和丈夫荷西享受沙漠中的樂趣,“樂趣”這種感覺,完全可從她在《撒哈拉的故事》的文字中體現出來。

生而有息,最難將息。

逃離了大城市的喧囂,來到荒無人煙的大漠,並不是自我放逐,只是因爲在大漠裏,看日出日落時一羣羣飛奔野羚羊的美景,纔會忘記心中的枯燥和艱苦。在無限膨脹的升學壓力下,唯有打開這本書,纔會有片刻的安寧,心飄向了遙遠的大漠,在黃沙漫天的深處靜靜沉睡。

雖然在城市中我找不到如同撒哈拉那裏那般安詳的地方,但我也學會了在自己小小的房間裏一個人默默讀書,在鳴笛聲中漸漸找到平靜。學會在書中遺忘紛紛擾擾,也不嘗爲一種好方法。

我想象三毛在沙漠中一步步行走的模樣,雖然我不能親去大漠,但能在書中領略已足夠。她身上的樂觀終於讓我在一天天的翻閱中學會,於是我能笑對生活。

只要心中有愛,存有美麗,再荒涼的沙漠,也是綠洲。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