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熱】數學教學隨筆

【熱】數學教學隨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數學教學隨筆

數學教學隨筆1

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爲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我校老師也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並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爲了更好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座位安排以“馬蹄形”擺放桌椅,形成面對面相鄰的座次,這樣安排座位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既有利於學生方便看三面的黑板,集中注意力聽講,又有利於小組同學之間互相監督、互相學習,更便於順利地展開討論、交流,實現充分地合作。

2、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合作,從而減輕思想壓力,增強自信心,孩子們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中學會了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了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

4、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數學教學隨筆2

今年我是第一次接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新課標中對方程部分的改革、課本中對方程的呈現形式,確實引發了我極大的探究興趣。

在理解方程的意義時,我直接出示了天平,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觸到方程。我先在天平兩邊各放了一個20克的砝碼,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出天平兩邊的關係,學生們馬上寫出了等式“20=20”,然後我將其中一個盤子裏換上了兩個10克的砝碼,學生又馬上寫出了“10+10=20”,然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但提出要求,無論怎樣調換砝碼,必須保持天平的平衡。學生親自操作與實驗,並得出結論,要使天平平衡,必須使天平兩邊的重量相等。這時我將天平右邊放上100克的砝碼,左邊放上50克的砝碼和一杯水,並提出利用“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示出等量關係。並總結出,一般情況下用字母“X”表示未知數,並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一結論。使學生理解方程式等式中的一類特殊的式子,只有是等式並且含有未知數纔是方程。學生可謂有滋有味的接受了方程這一新概念,

在新教材培訓的過程中,我瞭解到了以往的本部分知識的教學包括我印象中的解方程都是依據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即加與減、乘與除之間的逆運算關係去解決,而現在新課標指導下的解方程,卻要求學生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探索、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再應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乍一接觸,確實有些不習慣,連學生也是,時不時有人來問我,“老師,X+5=11,X=11—5,X=6”這種解法行不行?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解法,再從天平的原理出發介紹了書上的方法,併爲學生釋疑,看似利用等式的性質較爲複雜,但是這種方法可以與將來我們到初中時學習的方法接軌,爲同學們將來的後續學習奠定了基礎。通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我發現學生對這種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樂意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但是,這其中,我也感到有些困惑:

象“45—X=23 、56÷7=8”這一類型的題目,雖然在課本中沒有出現,但是學生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卻仍然能夠遇到。如果用等式性質來解就比較麻煩。很顯然這種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兩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種方法。但是用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答卻比較簡單。

但是,在利用天平這樣的事物原形來揭示等式的性質,把抽象的解方程的過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一個等式的恆等變形的過程中,也使我充分感受到了,要使孩子們愛學、樂學,教師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理解教材,並要懂得爲教學去創設合理情境,從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學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模式。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真正體現課改精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教學隨筆3

這段時間正好在訓練口算,對於這種訓練我想說說我的想法和做法。

教學實踐告誡我,學生的口算能力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那麼怎樣很好的對學生的口算進行訓練呢?

一、要重視培養學生說算理。

三年級口算訓練,首先要重視培養小學生會說算理,學生能說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二、要持之以恆地訓練。

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懈地、有計劃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地進行口算訓練。

1、課堂上注重口算訓練。教師在授課之前,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並結合內容,有目的的選擇口算題目,這樣即能訓練學生本節課的各種能力,又可以訓練口算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學生相互出題,對答式的口算練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而且還有助於融洽學生間的關係。

3.家、校結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長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在飯前、飯後閒談的時間中,抽出幾分種的時間,與孩子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譬如,讓孩子跟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用的錢數,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並能激發、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5.強化性的口算練習,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間隔一段時間,出示部分口算題,讓學生進行口算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這對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要按一定的速度要求訓練。

口算能力表現在正確、迅速上,正確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敏捷、靈活。口算訓練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確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口算的速度,兩者要統一,事實上,一個算得快的學生,正確率一般也比較高,反之亦然,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

四、要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劑,培養小學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學教材中已講過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適當介紹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提高學習口算的積極性。如,各種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一些簡單數的記憶等等。

五、要進行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

1、要視算聽算結合訓練。視算和聽算是口算練習中兩種基本的形式。視算是通過眼看題目腦算、口說得數;視算時直接寫得數或直接說得數,這種訓練就是對眼、腦、手、口等的技能訓練而聽算則要求通過耳聽、腦記和腦算,方能算出得數,難度較大。聽算就是對耳腦口等的訓練。在口算中經常調換口算形式,將視算和聽算相互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訓練記憶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心理始終保持着渴求積極狀態。

2、要新舊知識對比訓練。低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可以經常採用新舊口算題對比練習。如:進位和不進位的對比;減法和加法對比;乘法與加法對比;除法和乘法對比。這樣訓練使學生既掌握新知,又複習舊知,進一步明確加、減、乘、除之間的關係,使新舊知識互相溝通,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

3、要進行各種機能針對性訓練。筆頭訓練、競賽訓練、計時訓練……,這些訓練各有各的目的。找準時機採取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使學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要針對綜合交叉訓練。針對性訓練就是把有關知識進行歸類,抓住各種類型口算知識的特點,進行分類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後再綜合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膽改革,勇於探索,就能夠有質有量地完成計算教學任務,達到培養三年級學生過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都說一年級學生數學好學,無非就是1+1=2,可就有些孩子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表現“淡漠”,數學課不是玩就是一言不發,家長急,我更急,怎樣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呢?

在課堂上我儘量使用一些遊戲、故事,比賽等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還針對一些個別學生進行一種特殊方法嘗試。我先與幾位家長交換意見,我說:“學生對數學的喜歡,關鍵在於他們對數學的那份自信的喪失!我們要給予他們相信,他們纔會喜歡數學!我打算每次考試前叫這些同學做一遍試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會養成依賴性。我說:“考試目的還在於讓孩子今後學得更好。”

以後的日子,每次考試前,我都單獨輔導幾個同學,並悄悄告訴他,過幾天考試,這些題都會出現,如果你不會還可以再問老師與父母。考試時,他們輕鬆做完了習題,我大大表揚了他們,看到孩子的笑容,我心裏甜甜的,再以後,我將習題打印出來分發,讓他們自己去練習,考試時他們都取得好成績,興奮快樂展現在臉上,我也高興,因爲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數學,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向他人請教。就這樣班上幾個數學不好的孩子,上課變得特別認真,特別愛問,上課發言也積極了。

於是我進行了一次真正的測查,結果令我十分高興,幾名上學期不及格的同學,數學競賽都在80分以上,其中一名還得了91分,他已經成了一個喜歡數學的學生,一名自信的孩子。

找回孩子的自信,纔是激發他學習的動力!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着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繫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實例,爲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信息資料,爲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屏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裏

生2:商場裏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着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爲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着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爲題,出示個人信息,學生從信息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

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爲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爲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數學教學隨筆4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複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理,這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基礎和知識的生長點,當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後,我引出了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通過對比使學生髮現它們的不同之處,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能否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學生都躍躍欲試,有的學生直接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劃掉了,變成了整數除以整數,有的則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和被除數分別擴大了相同的倍數,針對學生的種。種做法,我沒有急於糾正,而是讓學生自己講解,通過學生自己說理,大家都認爲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去計算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出現錯誤的同學明白了道理後,自己改正了錯誤,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也有利於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在作業反饋中,我發現學生計算錯誤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能順利的移動小數點。通過移動小數點把除數變成整數,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後進生總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或者移動得次數與除數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是根據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就忘記了。

二、在完成豎式的過程中,數位對不齊。這也是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

四、驗算時用用商乘以移動小數點後的除數。

五、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忘記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還有部分學生用餘數再除一次。

現在反思其中的問題,覺得教學中在商的小數點的處理上沒有具體的細化分析和引導,學生的理解也沒有真正到位。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出現了紛繁的錯誤也就再所難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去思考設計教學,不能以爲一些問題能很簡單的生成。教學從學生的新知生長點上去展開重點引導,在學生的迷茫處給與及時地指點,這樣或許效果會好許多。

數學教學隨筆5

小學小學數學教學隨筆小學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小學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小學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小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小學數學,必須認真學好小學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小學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小學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小學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小學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小學數學風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6

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在教學前,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的不是很充分,本以爲學生已經會計算多位數的乘法,只要讓學生理解了“積的小數位數是兩個因數小數位數之和”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握小數乘法計算了,可是教學下來學生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卻讓我始料不及。

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對位問題:初學時,小數乘法的對位也遵守小數加減法的對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積的末尾對位不準。隨後,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按照小數乘法的對位方法,造成不同計算單位相加減的錯誤。

2、0的問題:一是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因數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會簡便了;二是,小數乘整十、整百之類的數,先按整數乘法的方法乘出積後,不把整十、整百數後面的零落下來就點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後再添零,隨後又根據小數的性質劃去。

3、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些情況,我想,如果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一個課前預測,對學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課堂的效率會高一些。

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

1、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階段,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的複習鋪墊要充分。如果相關複習不夠到位,一方面是不利於學生從舊知上遷移出新知識;另一方面是學生就不能清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與區別。如果在學習之前,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效果可能會好些,錯誤會少些。

另外,要把好計算關,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夯實基礎。

數學教學隨筆7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如果是高段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着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整節課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經過多次試驗,我覺得低年級的孩子喜歡錶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現在我用大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他們會很高興很高興的。這樣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又好。

一年級的孩子真可愛,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數學教學隨筆8

數學內容走進小學生生活,讓小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小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小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小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小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小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小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小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小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小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小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9

這節數學課,我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精心設計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體會左、右的空間位置關係。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整節課的數學設計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機器人的小遊戲,課伊時,趣味就生。在探索階段,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考一考,演一演,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課之中,趣越濃;在鞏固拓展時,創設了讓學生當小司機、開汽車的遊戲活動,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下課了,學生還不捨得離去,還纏着老師:“這節課真好玩!”課已盡,趣猶存。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2、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展未分選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發展。如讓學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機器人的遊戲……。這種“感受”是一種直接經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入社會生活、學會生存所必備的本領。

3、巧設活動情境,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準》指出: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課程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情景化。如:讓學生按一定的位置擺放學具、當汽車小司機、讓學生上下樓梯。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

整節課我都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較好地體現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隨筆10

作爲一名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

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然後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通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着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對比等中求得簡捷,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後學得縝密。

二、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徵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 ,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爲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 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繫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三、激發求知慾望,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慾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啓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得到提高。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教學隨筆11

“探索規律”作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隸屬於《標準(20xx)》中“數與代數”領域的正式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爲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較爲容易。但是一年級學生特點:有效注意力時間短,舊知遷移能力弱,語言表達不完整。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注重爲新知搭建“梯子”,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學習策略。

我的教學意圖有三個:一是讓學生學會找規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規律;二是能夠用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三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圍繞着這三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遊戲導入;2、感知規律;3、發現,總結規律;4、應用規律;5、延伸規律。

在設計“遊戲導入”環節時,我給出兩組電話號碼,男孩記一組,女孩記一組。女孩記得那一組有規律,很容易記,男孩記得一組沒有規律,不容易記住,引出問題衝突,讓學生了解學習找規律的必要性,揭示課題——找規律。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感知規律”,通過找“熊大、熊二”和“小羊們”的規律,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初步感受規律中“一組”和“重複出現”的含義。爲學生學習新知搭建梯子,讓學生在心裏感受規律的特點。第三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總結規律”。這一環節,出示“例1”主題圖,通過彩旗的規律讓學生髮現規律,並總結規律,引導學生用完整簡潔的話說出發現的規律。利用彩花、彩燈和小朋友進行鞏固。第四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應用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鞏固練習中我採用的是“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孩子獨立完成。

通過本次賽課我的收穫是:

(一)深刻體會備課從“厚”到“薄”的過程。

這次賽課讓我真正明白了備課要從厚到薄的含義。在開始磨課時,教案中詳細到課堂上的每一句話,甚至還要想出多個預設,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調整中,初稿教案終於寫成,一共有13頁,但第一次試講還是失敗告終,需要從頭再來,又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的過程,過程是痛苦的,這次定稿也有十頁,進行了第二次試講,又因爲一些細節,需要調整,終稿確定時是七頁,最後一次在學校的試講時,整個教學流程已經爛熟於心,最後登上比賽場時,教案只剩兩頁。通過這次賽課,讓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課前準備,薄就是將這些備課內容爛熟於心,完全內化吸收,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遊刃有餘,處變不驚。

(二)教學中遵循兒童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在第一次試講中,我就忽視了孩子的認知規律,沒有任何鋪墊就開始講例題,不管怎樣引導孩子的思維都打不開,而且課堂氣氛也很沉悶,本來可以動手實踐的數學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最後的效果確是孩子一張張茫然的小臉,李老師對那節課也只說了一句話,“不行,重來”。這讓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認知規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學中能夠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目標纔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總是直觀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課開始通過兩組電話碼號的記憶比賽,引出問題衝突,讓孩子直觀、形象的發現規律的存在,再通過兩組有規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漸漸明白,規律是一組一組出現的,爲孩子們攻克本課難點(一組,重複出現)搭建了扶梯。當進入例題新授時,只需簡單的點撥,就可以引出規律的表達方法。這時找規律孩子們已經內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乘勝追擊,拋出找規律的學習目的是用規律。在應用規律的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三)教學媒體的使用要合理恰當

第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利用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熊大熊二”等動畫元素,製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顯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正所謂:學中樂,樂中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快樂氣氛包裹着整個課堂,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二方面,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突破新授難點。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能把教材中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弄懂教師難講明白的內容,突出了教材的重點,從而突破新授難點。本課多媒體課件中涉及到形狀、顏色、人物、數字等多方面的規律。如果沒有多媒體的配合,根本無法完成這麼多類規律的展示。如:本課“一組”和“重複出現”學生不是很容易發現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時,用虛線將一個熊大和一個熊二圈出來,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一組,再一個一個的出示虛線畫出的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重複出現。利用多媒體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課新授的難點。

(三)課堂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在鞏固環節中,孩子們需要用畫筆塗一塗,塗出自己喜歡的規律,孩子們畫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兩種顏色一組的,也有三種顏色一組的,甚至有孩子畫出了變化的規律,讓我很是驚喜。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有的學生髮現老師的衣服是有規律的、班級桌椅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聲音和動作都可以是有規律的。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爲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纔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注重數學課堂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可以培養孩子思維的延展性、靈活性。如果孩子的數學思維打開了,以後的`數學學習也會更輕鬆。

數學教學隨筆12

1、本課以觀察學生熟悉的教室、書包等物體爲線索,實物與電教化的手段使用作爲必備的。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着眼點主要放在“趣”“活”三個方面。首先,“趣”體現在我用故事“盲人摸象”導入,從一開課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摸象,從不同方向摸到不同樣子,觀察物體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願意提出問。活”還體現在觀察書包、舉手遊戲、分享同學的照片,看圖找位置微課等多個環節,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主動觀察後,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使這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本課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

2、在側面觀察中,有的時候學生忽視了面對面相反性的特點,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這一點做爲本課的難點,我通過讓學生先說說,再結合上學期左右相對性的知識進行了遊戲活動,並根據物體的形狀對方向進行判斷製作了微課,這樣去突破難點,通過學生信息反饋,我發現部分學生的空間觀念很薄弱,讓他們正確快速的說出正面、側面存在着問題,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的引導和幫助。

數學教學隨筆13

靈活課堂:課堂生成也可以是教師的靈機一動

教師教學需要精心備課,既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儘管有時已經在備課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課堂中還是不斷有問題產生。我們通常情況下把它稱爲課堂生成。動態生成是課堂預設的補充和提升。準確處理課堂生成,會使課堂更精彩。

今天我們講的是圓錐的體積。原來的每次實驗,都是採用細沙,可是最近搬辦公室,原來的細沙沒有及時搬過來,因此,這次我用的是有顏色的水。

先讓學生觀察要想求圓錐的體積,怎麼辦?猜想可以轉化成圓柱體。爲了方便研究,我們採用等底等高的的圓柱和圓錐來研究。並出示探究活動要求。在探究的過程中,當學生看到第一次將圓錐中的水倒入到圓柱中,恰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時候(圓柱體上面標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處),都感到很驚奇,第三次倒入之後,看到圓柱體內裝滿水,竟自發的鼓起掌來。學生是喜歡做實驗,讓事實說話,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結論和老師告訴的是不一樣的。這時候已經總結出來了,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讓學生敘述出實驗的結論之後,我設計的是進行相關的練習,可是學生意猶未盡,希望把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學生的情緒高漲,我開始操作。把圓柱體內的水倒入到圓錐體中,圓柱體內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還剩下三分之二。當我看到圓柱體內水佔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的時候,我靈機一動,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題目:

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下列哪個選項是不正確的:

A 削去的部分是原來體積的1/3 ;

B削去的部分是剩下體積的1/2 ;

C 剩下的體積是原來圓柱體積的2/3 ;

D剩下的體積是削去體積的1/3 。

這樣的題目經常考察,這裏有三部分:原來的圓柱,削好的圓錐和剩下的材料。這個問題學生經常出錯,總是找不到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這個情景正好能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學生看到圓錐體中的水和剩下的圓柱體內的水,一目瞭然。

在備課的時候,不是這樣安排的,但是當課堂的情景出現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情景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按照課堂生成進行授課,有時會有意外收穫。我想我的學生在以後碰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會想到今天做的實驗。

我前幾天聽了一節數學課,一位老師的設計是這樣的:讓學生在等待上課的時間出示口算卡片,讓每位學生計算一道題。這個設計很符合一年級的教學,也有數學味。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上課鈴響了才組織課堂。可是他仍然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讓每位學生開小火車計算一道口算題,耽誤了很多時間,也是剛開始上課就感到有些枯燥。實際上,這個時候可以改變教學設計,讓一列或兩列學生計算,直接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有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改變教學內容的教學機智。

數學教學隨筆14

《平行與相交》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幾種平面圖形及各種線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基礎。在設計教學時,我通過“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動,力圖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調動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合作、去判斷,去分析,去表達,促使他們在學習中,親身體驗,理解、構建平行與相交的概念,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拉近了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一、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空間。

新課標中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設計教學環節時,我主要注重引導他們動手做數學,爲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讓學生藉助兩支筆代表兩條直線擺着可能出現的位置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然後以“分類”爲主線,讓他們合作交流、小組彙報。當出現了不同分類結果時,就讓同學之間互相質疑,互相辯論,在質疑的過程中引發思考,在辯論的過程中引起思維的碰撞,最後辨明道理,達成共識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相交和平行兩種。本節課的概念都是在思考辯論的過程中揭示的,融洽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學得很輕鬆。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質疑、辯論,讓學生對平行與相交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精心營造一個學生熟悉的空間,引導他們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找教室裏的平行線,然後找操場裏的跑道、雙槓、雲梯等等,更是學生在活中能看見的,通過課件對這些圖形的形象演示,讓學生直觀看到真實世界中的“平行與相交”,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音樂課本上的平行與相交等等更是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三、教學難點處理比較到位。

對“同一平面”的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大難點,因此,我讓學生先找長方體一個面上的兩條對邊,摸摸它們在的那個面。然後再體會不同平面的邊,通過電腦演示,加深認識。當然,由於自身水平的不足,這節課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主要表現在:一、有些地方處理不夠細膩,比如說互相平行時,沒有在後面加更多的誰是誰的平行線的練習。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沒有再讓學生展示畫法也是遺憾。二、應變能力還需磨練。可能過於緊張的關係,本節課對於預設與生成的處理不夠到位,沒能很好地把握兩者的關係。當出現與預設不同的情況時,被預設縛住了手腳,致使對生成的處理有些主觀和急躁,不夠大膽、靈活。

數學教學隨筆15

在低段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口算佔有比較大的比重,而口算最主要的訣竅就是多練,當然興趣和指導也很重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而成因卻不僅僅是我們通常以爲的“粗心大意”。該怎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水平?我覺得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年級小朋友的自制力處於不斷培養之中,需要大量的練習來形成技能,當然日復一日的練習肯定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結果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習題的形式,使其豐富、有趣;及時的反饋,讓孩子品嚐成功的喜悅。

二、掌握算理

只要理解和掌握了算理,口算的高峯不再難以攀登。充分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覺得貼近生活,用動物、競賽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會利用學具幫助理解和計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思考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算理,體會數學的樂趣。

三、加強練習,熟能生巧

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沒有大量的練習作支撐,是絕不現實的。但練習也需要有針對性,只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的知識。

四、給予適當的指導

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學生歸納總結,如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計算規律,這時候,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學低年級數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口算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