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

來源:秀美派    閱讀: 8.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在生活中,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喜歡玩手機的,而且現在初中生玩手機的現象也是十分的嚴重,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1

從幾歲孩童到高齡老人,人手一部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所有人的標配。而如此功能強大,用處多多的高科技產品卻成了老師手中的燙手山芋,家長眼中的洪水猛獸,學生心中欲罷不能,求而不得的寶貝。

現在,很多學校已經不是很限制學生帶手機,因爲無論是佈置作業,還是公佈通知,或是考試結果查詢都是需要通過手機來進行,實時、準確、方便,高效。而且,現在的應試教育已經不再照本宣科,考試內容廣泛多樣,與社會時事結合緊密,再死讀書,讀死書,那能考得好纔是怪事。所以,一味限制學生不玩手機,已經不再適合,就如今年江蘇省的高考作文,對於一個與手機網絡隔絕的學生來說,很難寫出高分作文。

家長對於孩子玩不玩手機的問題已經達到了談之色變,深惡痛絕的地步。相比手機中浩瀚的知識海洋,孩子們更感興趣的.是裏面五花八門的遊戲和一些低俗網站裏的內容。家長們爲了讓孩子們少玩手機,多學知識無不鬥智鬥勇,恨不能使出渾身解數,把他們從遊戲和獵奇中拉回來,可事實上卻收效甚微。近年來,隨着智能手機的面市,經常發生不讓孩子玩手機,就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甚至毆打父母的事件,讓人震驚,令人心痛。

孩子們對於手機是又愛又恨,求而不得。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於任何新奇、未知的領域對他們都有着無法阻擋的好奇心。但學習是孩子們的天職,每次在學與不學和玩與不玩中天人交戰,也是異常的痛苦和糾結。加上家長的控制,學校的限制,導致孩子們在每次得到手機時,爭分奪秒,廢寢忘食,不捨得浪費一點時間。所謂求而不得,才倍加珍貴。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

很多人都說,好孩子不用管,壞孩子管也沒用。其實不然,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思想純潔,心靈純淨。這張紙最後會變成千古名畫,還是信手塗鴉,離不開後天的教育和引導。天才和廢材只是兩個極端,屬於極少數,無需費心。中間的大部分孩子則全靠後天培養,纔會最終慢慢分化。

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給不給孩子玩手機,而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過度放縱和過度限制都不可取,放縱會使孩子淪陷,限制會讓孩子逆反。人的很多行爲都是習慣使然,從小培養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增強孩子的自律性,纔是非常必要的。

手機已經是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有什麼理由把孩子變成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遠古人呢?科學溝通,趨利避害,給孩子一個廣泛,安寧的學習環境,孩子也還給老師和家長一個恬淡,舒心的教育空間,纔是目前整個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2

1、首先,中學生帶手機,當然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作爲年齡較小的中學生,活動面比較狹窄,自制能力不強,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打遊戲,發短信,這樣很容易影響課堂秩序和他們的學習。中學生正處於一個青春反叛期,手機的使用讓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的同時,也增加了早戀的機會。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 第2張

2、其次,中小學生保護自己的能力不強,手機雖然不是很貴重的物品,但帶在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身上,很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注意。尤其對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故意的露富,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敲詐勒索。

手機中通常會存一些家庭住址或者家長的電話號碼,這對孩子有好處,但也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3、另外,從健康角度考慮,使用手機對青少年的健康不利。有專家表示,由於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機輻射會對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因此爲健康着想,青少年應該儘量減少手機的使用。

4、最後還有一點,手機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中學生來說,算是一種高消費,這樣會引發學生的攀比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其實,筆者並是說禁止孩子們帶手機。而是希望老師和家長,能爲學生進行疏導,讓學生們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手機。

週末該不該讓中學生玩手機

不應該用手機,學生就要好好學習。

一、網癮現狀

網癮青少年就是指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

2010年2月1日,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發佈《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雖然此前衛生部已經否認了“網癮”概念。

該協會還是以“網癮”來命名自己的調查報告,還給出了2400萬這樣驚心動魄的數字,甚至比專做網癮生意的“網癮”治療機構一直宣傳的250萬或400萬還要多出很多倍。

初中生該不該玩手機 第3張

二、簡介

2010年2月1日,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發佈《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雖然此前衛生部已經否認了“網癮”概念。

報告和它2400萬的數據引起鬨動,各大網站都在重要位置刊發。但有兩個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這份《青少年網癮報告》裏的第一個詞“青少年”。

指的不是未成年人,而是29歲以下的人,也就是說即便你工作多年,結婚生子,也被列入;第二個詞,也是最核心詞———“網癮”。

報告中根本沒有給出定義,如果該報告沿用了此前兩次報告的定義,那麼如果你“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也算網癮。

三、防治措施

對因上網造成社會功能受損的未成年人,並符合以下情況時,應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1、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衝動,想方設法上網。

2、經常想着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的上網經歷,期待下次上網。

3、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

4、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

5、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和厭煩等症狀,上網可以減輕或避免這些症狀。

6、儘管知道上網有可能產生或加重原有的軀體或心理問題,仍然繼續上網。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