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我們都知道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舒適美好的環境,因此家長需要特別重視寶寶的生活,防止寶寶受到驚嚇,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吧。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1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 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

恐懼事件1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後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裏睡着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着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鬆手。

壯膽策略: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 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

那個怪叫着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肚子裏轟隆隆地怪叫着,好像餓壞了的樣子。說不定媽咪沒看住,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除了吸塵器,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出噪聲的家用電器。不管寶貝懂不懂,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並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

陽臺上那盆長着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着鮮豔的色彩或者紋路,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常恐懼。露露就是這樣,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裏,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一個勁兒往後躲:“媽咪,你看,好多眼睛呢!”

讓寶貝感到最恐懼的三件事2

孩子最怕的,是你生氣了

有一天在逛微博的時候,Pongo看到了一個非常讓人心疼的小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爸爸媽媽吵架,吵得特別厲害,爸爸氣的在客廳裏面摔東西,他在一旁嚇得大哭不止,到了第二天,儘管爸爸媽媽不吵架了,但是他們依舊還是在冷戰的狀態。

他感到很害怕,躲在自己的小屋裏面不敢出來,也不敢跟爸爸媽媽說話,生怕自己再惹惱了他們;媽媽看到他一言不發,心裏覺得很是愧疚,於是主動提出帶他去遊樂園玩耍。

遊樂園裏面到處都是人,小男孩排隊去坐旋轉木馬,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坐旋轉木馬,旁邊的小朋友激動得哈哈大笑,但是他一回頭看到媽媽發呆的樣子和失落的表情,瞬間就沒有繼續玩下去的好心情了。

那天剛好是週末,遊樂園裏滿是彩色的泡泡,旋轉木馬也被歡快的音樂和溫暖的燈光環繞着,可是對小男孩來說,他記憶裏的遊樂園是灰色的。

我相信媽媽肯定不是故意帶給孩子壓力的,但是她無形中的壞情緒卻帶給了孩子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不開心,孩子也很難真正的快樂起來。

在很多父母的眼裏,他們都認爲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夠了,理應當感到開心和滿足,他們能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呢?

實際上,孩子遠比大人想象中的更細膩更敏感,他們對父母的情緒和家庭的氛圍有着異常敏銳的直覺,當他們看到大人嘆氣時,忍不住想:爲什麼他們會嘆氣呢?是不是感到不快樂呢?不快樂的原因是不是我呢?

今年熱映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戳中不少網友的淚點,片中,賈玲飾演的女兒講了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你說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

媽媽李煥英卻說:

“我未來的女兒,我只要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快樂說起來也非常的簡單,只要爸爸媽媽是開心的,家裏面的氛圍是融洽溫暖的,他就會由衷的感到快樂。

他們最在乎的是父母陪伴自己的時候是不是快樂,至於物質生活,他們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的在意。

  孩子最怕的.,是你發火了

繪本《媽媽發火了》中,媽媽喜歡大聲訓斥小山:

“又來了,你又來了!趕緊給我老實坐好,快點吃!”

“你這是在幹什麼呢?我不是跟你說過在浴室裏胡鬧是很危險的嗎!”

媽媽抓狂的聲音響徹屋內,一個大大的黑影彷彿要壓倒小山,小山迷茫又難過的樣子在繪本的圖畫裏表現得淋淋盡致。

其實小山把餐桌弄髒是因爲想要獨立吃飯,但還沒有掌握好技能;小山在浴室裏玩泡泡,這是天性,我們可以在理解的同時告訴他如何避免危險。

面對故事裏歇斯底里的媽媽,小山的第一感受就是想要躲避,其次就是自責和恐懼。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經在氣急敗壞的時候,對自家寶貝說過這句話“你聽不聽話?再這樣,媽媽生氣了。”

這時孩子就會被嚇到,乖乖地“束手就擒”。

有的媽媽還會在生氣後追問孩子:“你知道錯在哪裏了嗎?”

孩子只會怯怯地說:“我不該惹你生氣的。”

比起對錯誤的認識,孩子對大人的情緒感知是更爲直接的,他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只知道他這樣做讓媽媽生氣了。

在父母的責備和吼叫聲中,孩子往往是帶着深深的恐懼感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習慣性的將父母的生氣怪罪於自己,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候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需求。

  孩子最怕的,是你不理他了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見這樣場景;正在忙着玩手機的媽媽對着正在耍賴的孩子說:“你別煩我了行不行啊!再鬧我就把你一個人丟在這裏!”

說完之後就不再理孩子了,很多小孩聽你這個話就只好撇了撇嘴,滿眼失望的到一旁自顧自地玩,那個樣子特別讓人心疼。

這種忽視和不迴應,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在小黑屋裏關禁閉一樣,孤獨又絕望。

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儘管長大之後表面看起來很正常,但其實他們的內心往往比同齡人要更敏感更自卑,他們總會覺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的不夠好,以至於不被別人接受或者喜歡。

隨着時間的推移,否定的想法在他的心裏越扎越深,他會默認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一生都會過的辛苦又小心。

親子關係中的情感忽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對孩子的傷害不明顯,但是很長遠。

它發生在每一次孩子需要安慰和鼓舞的時候,父母要麼顧着做自己的事情,要麼視而不見,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你沒看到我在忙嗎!別纏着我。”

“你又不是考了第一,不要總是小有成績就驕傲自滿。“

“你不是要出去玩嗎?那你自己去吧?出去了以後就別回家了!”

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被忽視、被拒絕和被反感,時間久了他們就不願意再主動的與父母產生溝通,也不願意像父母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爲人父母,與其說是陪伴孩子成長,倒不如說是支持孩子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是爲人父母自己的修行,而情緒控制就是這場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父母擁有穩定的情緒,能夠更加溫和的與自己家的寶貝相處,他才能夠成長爲一個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